京东金融借钱还不上怎么办(华尔街英语暴雷,教育贷没还清咋办 专家解析)

●如果华尔街的英语相关工作人员在明知企业即将破产、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下,仍诱导学生缴纳费用、骗取财物,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华尔街英语风波引发的教育贷款纠纷问题,是因为平台经济新商业模式下缺乏新的风控手段。

□本报记者赵丽

□本报实习生杨宜楠

38节课,总价44.2万,已经交了18万,还有26万多的贷款要还——这是田为了提高口语所付出的代价。但是19节课下来,培训机构就要破产了。

这个培训机构就是华尔街英语,1972年创立于意大利。自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它已在中国11个城市开设了71个学习中心。曾与英孚教育、网络英语并称“成人英语培训三巨头”。近日,该机构雷电事件持续发酵。

像田一样,许多贷款申请人陷入了没有教训但必须还贷的困境,情景金融的风险再次出现。《法治日报》记者在多个维权微信群与学生交流,发现不少学生目前面临困境:一方面是培训机构不愿退费,另一方面是要向网贷平台还款。

这些深陷教育贷款的学生接下来会怎么做?还有可能拿回没用完的钱吗?华尔街英语培训机构劝导学生做教育贷款违法吗?如何规避现场财务风险?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大力推广各种课程

很多同学借钱报班。

8月14日,田像往常一样约了导师,却被告知“课程已经结束”。她脑袋“嗡”的一下,马上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才发现她上课的华尔街英语多家门店最近都关门了,员工和学生集中维权的事情频频发生。

田经营着一家医疗美容诊所,经常参加涉外医疗会议,与外国医生交流。虽然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但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想报个培训班提高一下。在销售的推荐下,田最终选择了一对一小课堂:2021年1月18日-2026年1月5日,238节课,学费44.2万元。

“当时我想逐年交钱,但销售提出‘越报越优惠’,提出贷款交学费,把贷款公司推荐给我,还说如果走贷款,一个月只需要还一万多。”田回忆,考虑到费用较高,在支付了18万元后,她用信用卡贷了26万余元,分三年还清。

同样被“报得越多越好”、“课程越贵,贷款越多,每个月钱越少”之类的话吸引,在京自由职业者王华从银行贷款27万元报了班。

据王华回忆,最初销售给他推荐的是VIP课程,因为大班的课程不管学生去不去上课都会正常进行,如果有事耽误学习,就跟不上学习进度了。但是VIP的一对一教学成本挺高的,所以销售推荐了小满金融和可以贷款给他的银行。

“销售说他们和这些金融机构有合作,利率比较低,还可以帮忙办理审批手续。”王华说。

除了已经工作并有一定还款能力的田、外,还有一些在校学生在销售的积极推荐下,也选择通过贷款的方式提前支付学费。

刘玲是一名大学生。为了提高英语成绩,他花了十几万元买了一门华尔街英语的课程。在销售的推荐下,她从花园借了很多钱。“我没有工作和稳定的工资来源。为什么他们还推荐贷款?不需要做风控吗?”刘玲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另一位交了十几万学费的学生也告诉记者,和销售谈续费的时候,对方根本不问他的工资。当学生明确表达了“普通上班族,工资不高,学费太贵”的想法后,销售还是用各种花言巧语劝说他申请贷款。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名学生,了解到华尔街英语销售普遍鼓励学生升级续费和办理贷款业务。区别在于,有些销售会确认学生是否毕业,从事什么工作,是否有还款能力等。,而有的则完全无视风控,直言平台可以解决贷款问题。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华尔街英语学员正在使用或已经用于支付培训费用的贷款产品涉及小满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尹蓓消费金融、微众银行微贷、蚂蚁花呗等。

如果你知道你要破产了

诱导续费涉嫌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尔街英语风暴的两三个月前,一些销售还在劝说学生续费。

根据田的说法,她的课程本应在2026年结束,但一个多月前,销售人员也向她出售,建议继续购买课程,并承诺提供更多折扣。“如果我想报名,我得再花20万。还好我拒绝了。”田对说道。

另一个网名为“不要问事情”的学员在今年5月被提升继续升级课程。“华尔街英语有个活动。如果完成一个级别的学习,可以延长一个月的学习时间。我完成了学习,但是合同没有延长我的学习时间。同时华尔街英语换了一个课程顾问,继续给我卖课程,让我出十几万。”

事实上,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不得一次性收取费用。显然,华尔街英语并没有遵守这一规则。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巍透露,公安机关专门“定制”了报案登记表,可见学生报案之多。学生报案的主要原因是华尔街英语在倒闭前夕仍然诱导他们支付高额费用,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属于合同诈骗罪。

“如果华尔街英语相关人员在明知企业即将破产、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下,仍诱导学生缴纳费用、骗取财物,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许巍说。

许巍提醒说,“华尔街英语”只是品牌的名称。有同学说“华尔街英语犯欺诈罪”“要求华尔街英语负刑事责任”并不准确。还需要看具体实施单位或者自然人的情况,才能准确判断谁该承担责任。

他解释说,华尔街英语由多家子公司运营。如果诱导支付存在,又不能明确诱导支付的具体实施单位,就无法判断谁应该承担责任。

“诱导付款由母公司即沛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香港伽马--马斯特有限公司安排的,母公司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的单位犯罪,相关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也应承担责任;诱导支付由部分子公司独立实施的,子公司可能涉嫌合同诈骗单位犯罪,也应追究相关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如果诱导支付的行为只是部分管理人员或员工个人实施的,则相关工作人员可能构成对自然人的合同诈骗罪。”许巍说。

教育贷款还是要还的。

损失很难挽回。

许多学生告诉记者,由于逾期还款,他们的信用记录受到了影响。根据与银行沟通反馈,目前没有信用保护措施到位,学生必须按期还款。

“我借的是招商银行个人信用卡的钱,通过个人要求授信,所以要还钱。目前我已经报案,正在去法院立案。”田对说道。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室主任尹振涛告诉记者:“学员是和贷款机构签订的协议,不管谁破产,学员还是贷款人。从法律角度来说,学生确实有还款义务。学生需要先与银行或金融机构解决还款问题,再起诉破产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也指出,由于是一次性贷款,根据消费者的申请,消费金融机构将钱支付给商家,学生需要分期还款。从法律角度来说,学生应该继续还款。如果学生不还款,金融机构也会起诉,学生信用受损。

虽然学费打败了水漂,但他们不得不继续偿还贷款。所有受访者都表示“伤不起,快要崩溃了”。有学员询问,培训机构能否将未上过课的人的课时费退还给自己。

田观察到,维权群里很多人刚交了学费,而且数额不低。“钱都去哪里了?能不能把钱退给学员?”

“华尔街英语有义务偿还消费者未用完的钱。”赵占领说,如果学生想挽回损失,他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公司,但最终这取决于公司账面上有多少资产。如果企业没有资产或者欠了很多外债,学生很难挽回损失。也有一些学员可能较早进行了财产保全,挽回了部分损失,但这是少数。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互益债务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医疗、伤残津贴和抚恤费用,所欠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向职工支付的赔偿金;破产人所欠的除前款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和所欠税款;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应当按比例分配。

“学生学费在本条款中属于普通破产债权,不具有优先权。清偿前两笔债务后,如果公司还有剩余财产,可以按照每笔债权的比例进行分配。因此,在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学生全额实现债权的可能性较小。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说。

王告诉记者,由于英语华尔街经营者的债权人众多,公司申请破产的意向明确,公司债务很可能需要通过破产来解决。但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个别偿还无效。在目前的情况下,学员私下与运营商协商实现退款的可能性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维权微信群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填写债权信息,是信息采集者的个人行为,不是法律规定的有效的债权主张方式,不能代替诉讼、仲裁、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等维权渠道。”王对说道。

紧跟形势,加强风险控制

避免情景金融风险

事实上,教育培训机构已经从之前雷电引发财务风险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

2019年,有着21年历史的英语培训机构Web English突然陷入“跑路”风波,招联消费金融、度小满金融、京东数理、广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其中,小曼金融、京东数码科技等合作量较大的机构首当其冲。

目前一些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是实现教育分期产品的主要。从网络平台上曝光的学生投诉来看,很多华尔街英语等成人培训机构申请的消费贷款,多为消费场景下与培训机构合作的消费金融公司的培训教育贷款产品。

至于合作关系,杜小曼财经向相关媒体表示,华尔街英语与it的合作已于今年上半年终止,而杜小曼则表示正在“关注”学生的贷款问题。

京东金融借钱

“如果贷款机构在风险控制上存在一定的过错或疏漏,或者在风险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漏洞,贷款机构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减免部分学费、贷款金额或利息等。”尹振涛说。

尹振涛认为,一个企业不能仅仅因为破产就承担任何责任。对于破产企业,法律规定和约束依然存在。比如破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明知可能破产的情况下,是否还在敛财骗钱,或者从事一些其他违法行为?如果存在这种行为,企业将承担连带责任。企业破产后,仍然会受到一些约束。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场景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逻辑和法律关系。部分金融机构“踩雷”场景金融事件,并非场景金融所致。根本原因是风控失控,即部分金融机构对风险把握不当,过度依赖场景平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场景平台的道德风险。

“教育场景其实是比较优质的场景。从用户端来说,风险指数非常好。但是第三方的一些风险是不可控的,因为合作组织可能会诱导用户进行不规范的营销,最大的风险就是合作组织‘跑路’。”一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在尹振涛看来,金融机构过去更注重还款能力,但现在有了代理机构。代理更像是一个平台,起到导流和合作的作用,这是一种新的模式。“以前银行和合作机构都是用一些传统的方法来进行风险控制,比如白名单机制、末位淘汰等。在这种新模式下,用传统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已经不适用,必须尽快做出调整和改变。”

尹振涛认为,由华尔街英语风波引发的教育贷款纠纷,是因为在平台经济的新商业模式下,缺乏新的风控手段。

“尤其是在导流平台和互助平台承担更多责任的商业模式中,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导流平台,其实都是B端(代表企业用户和商家)。通常我们认为C端(代表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所以两个B端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消费者在签订协议时,也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B方的责任。这就需要相关监管部门有更好的、有约束力的合同规范。”尹振涛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都应该在审计合作机构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文中,王华·刘玲为化名)

制图/李晓军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