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去年,白火遍网络,网友戏称“白比我妈还懂我”。内容涉及星座、塔罗牌、性格测试等。总是不定时的在各大网站刷屏,年轻人对他们的追捧也从未停止。笔者对此进行分析,与大家分享。
星座测试,塔罗牌占卜,基因测试...年轻人对自己的好奇心从来没有减少过,现在大家都在玩“性格测试”。
不仅年轻人喜欢自己考自己玩,一些大企业还要求员工入职前完成性格测试题。据网友反映,有的公司会要求员工入职后一年半再复试一次,看看有没有变化。之前有一个国外的综艺节目,把16种性格类型的业余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观察他们的典型反应和行为,收视率和网上讨论也很高。
到底什么是性格测试?
目前各大社交平台上讨论最多的测试有MBTI、霍兰德的职业兴趣测试、9型人格测试、大五人格测试、圆盘人格测试等等。这些测试的共同点是都是心理学认可的。心理咨询师朱晓辉向沈燃解释说,大五人格测验是有科学依据的有效的心理测验,而九型人格测验和MBTI是有价值的但不是基于心理学理论的严谨科学的测验。
热衷于这种测试的95后南羽也沉迷于星座分析。她总结为深度烧伤。从受试者的体验来看,“星座一般,性格测试更个性化,而且因为是心理学出身,说出来感觉更有说服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悠给出了更直接的解释:“这种测试就是回答‘我是谁’。”
正如南羽所说,无论是玄学还是心理学,年轻人在各种测试之间徘徊,从计算机系统中得出一个大致的自我定义,其实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也是认识他人、寻找同类的桥梁。就连互联网公司也盯上了这个需求。近年来,一些app多次推出类似“你是什么颜色性格”的测试,颇受年轻人欢迎。
需求也促进了商业。随便在网上搜一下性格测试,各种页面都跳出来,都是权威名字,什么都可以测,从性格到情感,从前世到今生,很多都是付费项目,价格从几块钱到几十几百块钱不等。最近MBTI的讨论量猛增,很多网友佩服它测试,随便找个链接,花很长时间做几十道题。结果显示需要支付30元才能解锁检测结果。
神秘、有趣、善交际、受年轻人喜欢是人格测试普及的基本条件。信息不畅,心理教育不普及,大家都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是哪个检测权威,也不知道是否需要付费。这就是性格测试中“拿钱”的高级条件。
性格测试中的迷雾还有多少?
一、交友、求职、剖析自我,性格测试火了最近几个月,南羽接触到了MBTI,最热门的性格测试。MBTI的全称是Myers-Briggs type index,俗称MBTI职业人格测验,将人的性格分为16种类型,由INFP、INFJ、ESFP、ENTJ等四个字母组合而成。
很多人说第一次接触,还是在大学职业规划课上。来到社会,很多公司也会要求员工在入职前做相关测试。小红书的一个博主发布了一个视频,说他在2021年参加了MBTI考试,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做出了转行的决定。
南羽在百度搜索关键词,很多链接都显示“衡量你适合什么职业”、“给你一些职业指导”之类的字眼。南羽了解到,这个测试的官网叫16个性,国内也有天才存储网可以测试。
南羽选择测试16种人格。整个测试是免费的,测试结束后可以直接得到结果。结果包括一个四个字母的人称代词,一个中文名字和基本的解释。如果想得到更详细的分析报告,需要付费。最便宜的是310页的Premium Profile,价格190元
她总结道,大部分试题都是陈述性语句,比如“你觉得向别人介绍自己很难”、“你平时不主动和别人说话”,需要被试选择同意或不同意。“但还是有一定程度的赞同和反对,用圆圈的大小来表示。对面最小的圆是普遍对立,最大的应该是完全对立。”
最后,南羽测量了她作为ESFP表演者的个性。她在分析中说这种性格的人“很会说话,聊天的时候会炫耀自己独特直白的幽默感”等等,她认为很准确。
MBTI测验中的16型人格
来源/百度百科
除了自己玩测试,还涌现了一批二次创作的博主。
在小红书中,有7700多个与MBTI有关的笔记,内容有科普、解读、娱乐、社交等。最常见的笔记形式是meme,就是根据16种性格类型的特点制作表情包,以此来展示各种性格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有怎样的反应。
简单来说,MBTI等性格测试就是把同一个题库交给不同的人,从而把他们分成固定的类型。同一种性格的人做事的特点有很大的相似性,“玩的就是刻板。”南羽在看了更多的stem图后总结道。
在微博里,有专门发布MBTI stem地图的博主,粉丝超过20万,微博里的各个互动区也很热闹。玩MBTI的网友大多对自己的性格结果有很强的认同感,所以每次遇到和自己有关的地图,都会在评论区对号入座,发出“拆显示器”“是我”之类的感叹。遇到与自己无关的地图,网友们也会出于认同感,做出类似“如果是我,我会……”的评论。
MBTI梗图来源/微博@MBTImemes
找共鸣和玩梗图属于娱乐和社交导向,另一个热议来自科普和解析导向。在Tik Tok、小红书等平台上,做这类内容的博主有心理学从业者、性格测试爱好者、职场分析师等。他们用性格测试结果来匹配职业和行业,给出就业指导。
性格测试并不新鲜,MBTI也不是唯一一个。据深燃观察,很多有心理背书的性格测试都被网友翻出,以娱乐化的方式推送到社交平台。九型性格测试,大五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等也很受欢迎。
这些测试都与心理学有关,但各有侧重。比如荷兰和MBTI倾向于职业指导,而大五人格和九型人格只是基于人的人格定义。所以对于广大网友来说,每一次测试都有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玩法,测出来的成绩可以一次次刷新自我认知,甚至提供就业指导。
除了基于心理学理论的人格测试,还有一些测试是纯粹的社会产物。网易云音乐是熟悉这类套路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去年5月启动了人格主色测试,几年前还有《你的指导手册》等测试,每一次都会掀起一波讨论。
星座运势、塔罗牌、八卦占卜、前几年流行的基因测试等各种各样的性格测试,因为踩准了年轻人的好奇心而不断受到追捧。
二、搬运、解读,性格测试背后的生意好奇心可以实现。一般来说,靠性格测试赚钱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承载测试本身,一个是基于这个测试给出更多的解读和增量。
找这种考试的官网要花一点时间,这就给了很多机构和个人动、改考试链接的机会。
深度燃烧在百度搜索MBTI、荷兰专业兴趣测试等关键词,置顶链接大多来自互联网心理服务机构,右下角有“广告”字样。深度燃烧随机打开一个荷兰测试链接。完成90道题后,页面显示需要在微信上扫码,关注微信官方账号才能获得测试结果。这类测试门槛低,以免费的名义铺设信息流广告自然会吸引一些流量。
深燃还发现淘宝上有很多卖类似人格心理测试的心理服务机构。价格多为9.9元和19.9元。这类商品往往是店内最低价,与“情绪咨询”、“婚姻家庭指导”、“情绪恢复”等其他上百种价格的其他环节,销量都名列前茅。从几块钱的简易试题引流到价值更高且有可能回购的商品上,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操作。
闲鱼上有很多生意。深燃问了几个卖家具体的产品内容,对方都表示是测试题和分析包出售,直接发了链接或者网盘。内容差不多,但是价格参差不齐。以最受欢迎的MBTI为例。他们有的1元起卖钱,有的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免费给钱,有的18元起带分析,有的20元起带几个测试。
闲鱼/深燃上性格测试相关链接截图
申冉以2.8元的价格买了一个网盘文件,名为“MBTI职业人格测试”,里面有19个文件,包括试题和详细解读报告的介绍。但是这个文件只有48个标题,经过了简化和修改。
闲鱼的卖家说,这个测试是针对职场的。深问出处,对方只说“心理检测机构给的检测,路上的事问的少。”深燃在其动态中看到,1月25日起,2.8元的产品链接在发稿前上架,已售出40件。粗略算一下,一个2.3MB的文件夹不到一个月就能赚112元。
深燃看到一个卖家在MBTI以30元的价格出售一份300页的INFP性格类型英文分析报告。对方称是在官网16personalities测试后花200多元买的,自己就是INFP,所以没有其他举报。
一般来说,大部分个人卖家都是通过不良信息的方式,将自己已有的资源链接打包出售。来源可以是开放的或付费的。无论如何,一份文件的价值和收益通过多次销售被无限放大。
这个生意合法吗?北京志普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生向申冉解释说,出售自己的测试分析属于个人私权,只要不影响他人,法律不禁止也可以。至于在一个理论模型下独立设计销售,知识产权属于自己。但是,如果将他人制作的试题原封不动地出售或盈利性使用,则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另一波卖分析和增量的掘金,由专业人士和有经验的粉丝组成。
专业机构大多在淘宝上开店,闲鱼则是大部分个人从业者的聚集地。罗燕是一名卖鱼的游手好闲者,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她在今年1月底开始测试和咨询布线。罗燕的闲鱼,除了MBTI,还有SCL90等心理测试,以及需要人工分析的“方庶人”测试。
她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将这些产品上架。“首先,因为它们是严肃的测试,所以它们被用于精神病学,我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它们。二是用于引流,因为这些测试搜索量大,但很多人会发现网上有付费或免费链接,很难找到权威内容。我给大家做了一个筛选。”
罗燕给等测试标价1元,高级荣格测试标价20元,“方”60元。价格最高的产品是潜意识探索体验,标价200元。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罗燕收集了150多个来自闲鱼的询问,其中大约30个最终被售出。
性格测试火了,粉丝蜂拥而至。一个闲鱼卖家挂了一个价值48元的性格测试人工判断的链接,并注明自己“从事副业”。深燃咨询了卖家,卖家介绍自己是粉丝,与MBTI有两年多的联系。买家可以通过可视电话人工判断。按照他的话来说,人工判断的误判率比机器测试低,可以给一些职业建议。
只卖链接,成本低,获客快,回款快;销售增量可能不会那么快从客户那里获得利润,但毕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撑和长期发展的可能。围绕一个小小的性格测试,确实有很多商机。
三、为测性格花钱、用测性格挣钱,靠谱吗?粉丝和从业者都捕风捉影了,也有一部分人想赚快钱走人。
MBTI火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官网在哪里。打开网页搜索,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人真假难辨。所以经常有网友吐槽,随便找个链接说MBTI测试。花费了90多道题的时间和精力后,页面显示需要支付30元才能解锁测试结果。后来该网友得知官网可以免费检测。“至少看结果是免费的。”该网友说。
花钱解锁的结果只是一个基本的“坑”。上面提到的心理服务机构的引流方式也有“隐藏的角落”。罗燕说,在心理咨询行业,向病人做出承诺是违反职业道德的。“我们可以做咨询和治疗,但不能给出‘挽回前任’之类的承诺。”所以从这个链条来看,买家因为一个零门槛的廉价测试环节,了解到了一些心理服务产品,但不具备辨别能力,很容易被“收割”。
从根本上说,有些人之所以要跟一波热钱跑,是因为大众不知道这样的测试是否需要付费。吴悠向深燃解释,MBTI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简单试题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得,一般付费点主要在解释和建议部分。
朱晓辉告诉沈燃,目前在规范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实验过程中,从业者会使用SAS、SDS、Scl90等常用量表。他解释说,心理学领域公认的测试通常被称为量表。
“这些心理测试,叫做量表,都是通过大量的心理和临床实验确定的测试。它们不够有趣,但是准确可靠,而且比网上的兴趣测试便宜多了。一次检测可能只要十几块钱,甚至一两块钱,最贵的也就一两百块钱。”朱晓辉说。
简单来说,专业人士通过提炼问题,给出解释和建议来要求付费,相对比较靠谱。但如果只是让你花钱做题,最后的成绩在官网已经有了,那你就要三思了。不过,罗燕也表示,心理行业的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即使要找专业人士,也要仔细甄别。
那么,从长远来看,性格测试还能继续烧下去吗?
围绕着性格测试的生意看起来很琐碎。其实静下心来,这似乎是一个新潮流的入口。就像在星座领域,谁来得早,谁的话语权强,谁就更能积累原创粉丝。在这种考验还没有完全祛魅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进阶占据了一个位置,期待未来的内容输出和变现渠道。
陆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在职员工。1月底,他开始运营小红书账户@ Try MBTI。她将自己的账户定位为处理+原创MBTI相关stem地图。“因为国外这方面的讨论已经很成熟了,而且有很多stem图,我就带过去和大家聊一聊。”
陆璐自己创作的部分主要是根据16型性格的特点来制作微信聊天记录和朋友圈内容。她告诉沈燃,自己有写小说的经验,所以对人物和角色的行为把握有一定的经验。“另外,我还会了解朋友在我生活中的MBTI是什么,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并结合我的生活进行分析。"
土地创建的梗地图来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她坦言,当初开账号的时候就想做内容副业。目前土地还没有实现盈利,但是已经开了半个多月,她已经有5000多粉丝,2.8万赞和收藏。我喜欢陆陆续续的学习心理学,打算在自己的账号里加点热门干货,在性格测试的趣味性和心理学的严肃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罗燕也关注流量,关注线上客流向线下的转化。“我在亏本做闲鱼,主要是试水流量。”不过,罗燕也承认,从线上引流到线下工作室存在困难。“线上的性格测试只要几块钱,吸引的是对价格敏感的人,这类人很难接受线下价格更高的心理咨询服务。”
在心理学领域,趣味测试也是公认的。吴悠解释说MBTI等测试是基于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但对信度和效度没有严格要求,从业者有时会做一些好玩的测试来吸引用户或激活用户。
但是,好玩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朱晓辉告诉深燃,趣味测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心理量表,但与“选择你是什么动物,决定你是什么性格”等测试相比,还是比较严谨的“这些测试确实采用了很多心理学标准的测量方法,但是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测试目标和后期的实验数据支持,有点像画靶前放箭。”
也就是说,测试可能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信度和效度的水平并不高。朱晓辉提醒说,就像星座一样,这些测试每个人都喜欢,但不要盲目崇拜。
通俗地说,市面上流行的MBTI式趣味性格测试就像是“消费品”。只要有受众,好玩,消费品受欢迎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个测试可以大体上对几类人进行分类,却无法详细描述自己。也有从业者发现,很多人喜欢到处试探,然后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社交恐惧”的标签,这是过度解读。对于娱乐,朱晓辉提醒说,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应受访者要求,南羽、吴悠、罗燕和陆璐为化名。
作者:邹帅,编辑:唐亚华
本文由@深燃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EPEPE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