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拿到快递包裹,撕下来,扔掉,从来没有仔细看过快递单。
负责任,目前市面上70%以上的快递单都暴露了一个人的隐私。
名字或全名。
地址,或家庭住址。
电话,或者常用的手机号,捆绑微信和支付宝。
更有甚者,清单上列出了购买商品的详细信息和淘宝ID账号。
有些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名人。反正他们的个人隐私已经被倒卖几百次了。他们每天不断接到营销电话,这次还不错。
但是这些私人信息就暴露在你家门口。你想过事情的严重性吗?
个人隐私,线下泄露比线上泄露严重得多。
我一开始发现有些奇怪,因为半年多前,中介突然给我打电话,问我的房子最近有没有卖出去。
这套学区房待了十几年了,从没在中介挂牌过,更别说留电话了。
他们究竟从哪里得到我的电话号码的?一个谜。
为了解开谜团,假装卖房,和中介套近乎。
不经意间,他们透露,由于这一带房源不足,带客人看房时会留意其他门口废弃的快递箱,随手拍下下面的订单,然后找合适的时机联系房主,询问卖不卖。
卖,新房,算业绩。
不卖,加个微信,保持联系。
我明白了。
如果你只是卖房子,仅此而已。危害有限。
没有吗?
一个快递单能“扒”掉多少个人信息?
有了手机号,就可以加你的微信和QQ了。如果你能一口报出你的门卡,甚至说出你爱人的名字和电话(家里的快递盒都堆在门口),可想而知信任度会提高多少。
就算你足够聪明,和你一起生活的老人也不一定聪明。
线下泄露比线上泄露危害大得多,因为它足够准确,相关信息更多。很多做社区团购,卖社区周边保健品的人早就盯上了。
可能有人会说,真正泄露隐私的是内鬼,而不是快递单。诈骗分子不翻垃圾桶找快递的单记录信息。都是花几万块买的。
那是群发作业,信息也来源于你填写的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
不要觉得电信诈骗离你很远。
说数据!去年南京因电信诈骗损失7.8亿,全国每天损失1.4亿。
反复出现在新闻中,
宝宝出生不到三个月,就有一个母婴产品的推广让微信好友传。
付完房子首付,装修公司骚扰电话。
看起来眼熟吗?
还有一点,我不止一次在地下停车场看到有人在偷偷拍前挡风玻璃上的车牌和联系电话。
有人吐槽,哪里有隐私,都被卖了几百次了。
这和保护你的隐私并不矛盾。一个是主动行为,一个是被动行为。
什么都不做,等着信息被卖,等着骗子找上门?
所有的电信诈骗都是从个人信息泄露开始的。
分享一点经验。
我已经开了一个子号,专门用来收快递和外卖,还有搬家的车。千万不要只留下X先生的名字。拆下的快递盒,随意剪掉关键信息扔进垃圾桶。当然网上也有卖那些保密印章的,不过我觉得不太方便。
此外,关闭各种通讯软件和支付工具,通过手机号码进行搜索。
做总比不做好。
-END-
(本文昨日推出“石榴问询财富”,关注我们,一起了解金融真相和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