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量脚长才是最正确的(每天这样踮脚5分钟,腿有劲了、病痛少了,好多老年人受益)

这篇文章评论老师:


一、中医健康管理师、高级营养师帮助超10万朋友获得健康生活,专注中医养生12年,持续致力于中医内调外养古养生的公益传播。


踮脚是所有器官都喜欢的动作。不受时间和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给身体带来好处。


单脚站立一次可以调动腿部八块肌肉。踮脚也是很好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增加心肌供血,保护心血管系统。





踮脚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式,古代称之为“遁踵法”。800年历史的导引养生法“八段锦”也采用了这种锻炼方法。


段锦最后一式“消除七疙瘩背后的各种疾病”,是通过踮脚刺激人体肾经,诱发全身休克,从而对五脏六腑进行轻轻按摩,达到消除各种疾病的养生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从足趾、足跟到小腿、大腿有三条经络:脾经、肝经、肾经,称为足三阴经。【/s2/】踮脚能刺激足部三阴经,使体内气血向上运行,进而温补五脏六腑,刺激中气,调和气血。


树老根先竭,人老腿先弱。每天小费2~10分钟,全身受益。

怎么量脚长


踮起脚尖有很多好处


1。改善痔疮


踮起脚尖时,会不自觉地提起肛门,使肛门内的肌肉收缩,使血液回流,有改善痔疮和瘀血的作用。


2。预防静脉曲张


踮脚坐不仅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曲张,还可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避免损伤膝盖。


3。健脑提神


经常踮脚还有助于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4。保护腰部


踮脚走路时,可以锻炼生活中不太活跃的小腿肌肉、臀肌、胫骨肌,刺激足三阴经,有助于缓解腰痛,保护腰部。


5。预防关节痛


坐着时,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变慢,下肢肌肉活动基本关闭,代谢率下降50%。经常踮脚有助于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下肢静脉曲张,防止膝关节僵硬酸痛。


正确的脚尖姿势


1。踮起脚尖,注意姿势


双手伸直站立在身体两侧,双脚并拢,慢慢踮起脚尖,重心从脚尖下降到前脚掌,停留3-5秒,然后慢慢放下脚跟;每天连续做五次,每次15分钟。


提醒:如果老人害怕站立不稳,可以用手扶着墙等物体保持平衡。





2。踮脚走路应该是因人而异的


每次踮起脚尖走30-50步(循序渐进)。短暂休息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重复走几次,让自己感到舒适和放松。


提醒:如果走不稳,可以扶着墙,效果相差不大。


3。踮起脚尖,负重练习


练习时,膝盖和大腿保持水平。可以双手压腿或在大腿上放其他可承受的物体进行负重练习,每次30-50次,速度以舒适为主。





4。踮起脚尖,再努力一点


躺在床上时,可以将双腿并拢伸直,脚尖微微勾动,然后慢慢放松。如果你感到小腿不舒服,你最好停下来休息一下。每次做20-30次,速度可以自行调节。


可以同时勾两个脚趾,也可以单脚练习。


注意:[/s2/]踮脚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来。不要一下子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脚后跟疼痛。如果你觉得脚后跟疼,休息几天,用热水泡脚,你很快就会好的。另外,踮脚走路虽然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高血压或骨质疏松患者,不适合长时间踮脚走路,对身体有害。


踮脚只是抬起脚的方式之一。中医几百年来一直倡导“养生先养脚”的思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