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诈骗套路已经出炉。兰州被忽悠了!陌生人的“屏幕共享”邀请要小心打开。
记者从兰州公安反诈骗中心了解到,近期,“分屏”功能在冒充客服退款、取消校园贷、冒充公检法等诈骗类型中被骗子频繁使用。
典型案例:
4月5日,兰州市民宋女士接到淘宝理赔中心客服的陌生电话,称自己购买的口罩铅汞超标。用了之后过敏导致很多人投诉,要求宋女士停用,他们要赔偿。之后,对方让宋女士下载了“腾讯会议”App,并给了宋女士一个会议室号。登录后,这个会议室里只有宋女士和一个自称“理赔经理”的人。在经理的指导下,宋女士启动了“分屏”,向“桓台财经”和“美团”两个app贷款3.1万元,然后按照提示将借的3.1万元转入经理提供的账户。发现被骗后,他报了警。
4月8日,兰州市民小张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的客服,称小张学生时代申请过校园贷,现在需要销户,否则个人征信会受到影响。之后,对方让小张下载腾讯会议App。注册登录后,他在对方指导下开始“分屏”,并以核实个人信息为由,指示其通过手机银行向对方转账8万元。
4月13日,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张向警方报警称,自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察,声称自己涉嫌一起洗钱案,要求其配合调查,否则将被逮捕,并要求下载“腾讯大会”App。张某下载登录后,对方让他打开“分屏”功能,让张某把自己名下的资金转到一张银行卡上。之后对方以验证信息为由诱骗其提供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卡上的10万元被转走,于是报警。
“屏幕共享”的欺骗
1.诱骗受害者开通“屏幕共享”
通过一些app的分屏功能(QQ、腾讯大会、钉钉等。),骗子可以实时监控受害人手机的所有操作。
2.登录网银,实时监控短信验证码。
骗子先以指导操作为由,要求受害人下载App并开启屏幕分享功能,然后使用受害人之前透露的银行卡号,再登录网银进行转账,并实时监控受害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
转账
一是骗子诱骗受害人主动转账。如果受害人发现被骗或者犹豫不决,就利用偷偷截获的验证码转账,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钱转走。
兰州反诈骗中心提醒,“分屏”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记录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内容,让对方同步看到,包括短信、微信等App推送的内容的弹窗显示。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做的任何事情,在电脑上都能被对方看到,包括输入密码和解锁过程。
所以要警惕陌生人的“分屏”邀请,这种邀请涉及隐私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一定要谨慎开启此功能。(记者张秀岩)
来源:掌上兰州客户端
来源:每日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