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后一个月,尼康正式发布了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Z 28-75mm f/2.8。这款镜头之前并没有出现在Z卡口镜头的发展路线图中,可以说快速推向市场满足需求是尼康的“当务之急”。Z 28-75mm f/2.8的加入,使得Z卡口标准变焦镜头极为丰富。此前,尼康推出了之前的Z 24-50mm f/4-6.3、Z 24-70mm f/4 S、Z 24-70mm f/2.8 S、Z 24-200mm f/4-6.3 VR并在今年10月才发布。
对于“28-75mm f/2.8”的规格,柯尼卡美能达、龙腾、索尼都在单反时代推出过。现在,在无反时代,龙腾为索尼E卡口发布了两代产品,28-75mm F/2.8 Di III RXD,28-75mm F/2.8 Di III VXD G2。尼康此次推出Z 28-75mm f/2.8,意在为Z5、Z6套机用户带来第二种廉价大光圈变焦选择。那么Z 28-75mm f/2.8有哪些亮点呢?笔者将其与龙腾28-75mm F/2.8 Di III RXD、Z 24-70mm f/4 S、Z 24-120mm f/4 S进行了对比:
规格比较
龙腾28-75mm F/2.8迪三RXD与尼康Z 28-75mm f/2.8对比
根据规格对比,Z 28-75mm f/2.8采用了类似龙腾28-75mm F/2.8 Di III RXD的方案。28mm起步恒定F2.8标准变焦,广角端19cm近景能力,重量上明显轻于Z 24-70mm f/2.8 S和Z 24-120mm f/4 S。该透镜由12组15片透镜组成,包括1片加强型低色散ed透镜、1片低色散ed透镜和3片非球面透镜,可有效抑制各种像差,提供稳定的分析性能。
龙腾28-75mm F/2.8 Di III RXD与尼康Z 28-75mm f/2.8 MTF对比
成像方面,我们先来看看纸张强度。单从官方的MTF曲线来看,尼康和龙腾大体相似,只有细微差别。广角端(28mm)中央的龙腾更接近0.9,而边缘尼康下降更平滑。长焦端尼康和龙腾大致差不多,龙腾中心略好,边缘对比度略高。至于实拍的表现,笔者稍后会进行实拍测试。
Z 24-70mm f/4 S、Z 24-120mm f/4 S和Z 28-75mm f/2.8的对比
Z 24-70mm f/4 S、Z 24-120mm f/4 S和Z 28-75mm f/2.8突起的比较
Z 28-75mm f/2.8的设计与之前发布的Z DX 18-140mm f/3.5-6.3 VR类似。非“S线”系列双环设计,无开关按钮。整个镜头体积和Z 24-120mm f/4 S差不多,但是更薄更长。镜头的变焦环采用了罗纹(硬橡胶)设计,控制环(对焦环)采用了十字纹理的滚花设计。不同的纹理有助于区分,控制是分开的,以防止意外的误操作。这个变化是来自105 mm f/2.8 VR s的Z微距的新设计。
Z 28-75mm f/2.8采用新一代设计,镜身缎面处理,侧面没有“NIKKOR S”铭牌,而是在模型顶部增加了“NIKKOR”标志,品牌更加突出。
镀膜方面,尼康官方并没有介绍这款镜头的镀膜。只能说这个镜头定位不高,没有应用顶级镜头常用的纳米晶镀膜和防反射高清ARNEO镀膜。此外,这款镜头的前镜片表面涂有防污涂层,可以防止灰尘附着,易于清洁。
变焦环
聚焦环
尼康Z 28-75mm f/2.8和Z 24-200mm f/4-6.3 VR以及Z DX 18-140mm f/3.5-6.3 VR一样,采用了“双环”设计,控制环也是对焦环。镜头本体宽大的前部是变焦环,中后部是多功能控制环(默认对焦环),两个或三个。
默认情况下,控制回路充当对焦回路,可以手动对焦。相机还可以将其他功能分配给控制回路,包括ISO感光度、光圈和曝光补偿,从而提供更方便的操作。
Z 28-75mm f/2.8采用步进电机(STM),无论是拍照还是录像,都能快速安静地聚焦在运动的被摄体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镜头没有对焦(M/A)开关,需要手动对焦时需要用户在机身界面上设置,对于频繁切换AF/MF拍摄不够方便。
中国生产
刺刀
镜头卡口部分采用金属材质,保证了耐用性。Z-mount采用全电子设计,11个触点实现镜头与相机之间的高速信息传输。镜头的光圈装有驱动装置,可以接收来自相机的电子信号。在连续拍摄期间,还提供精确的光圈控制和稳定的曝光控制。并且平滑光圈控制可以有效防止闪烁。
再来看看Z 28-75mm f/2.8的光学素质。整个测试中,以尼康Z7II为机身,拍摄RAW+JPG,设置为AWB和ISO100。
一、镜头锐度
为了测试这款镜头的分辨率,我们采用了普通用户拍摄风景时常用的远距离拍摄建筑物的方法。
28毫米中心和边缘锐度截距位置(无限远)
左:中间右:边缘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F22
这个镜头28mm的中心锐度在全光圈下不错,而画面边缘的画面明显肉肉的。光圈接收F4时,中心锐度出色,边缘画面有一定改善,暗角明显降低,但锐度提升不明显。在5.6和F8之间,中心仍然保持高清晰度,边缘画面明显改善,边缘清晰度在F8更好。光圈接收F11-F16时,镜头锐度开始略有下降。F22点的时候,这个镜头由于衍射的原因,清晰度已经比较差了。我不建议用这个光圈拍摄。
75毫米中心和边缘锐度截距位置(无限远)
左:中间右:边缘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F22
75mm端全光圈,这个镜头中心锐度尚可,边缘明显肉肉的。光圈接收F4时,中心锐度进一步提高,由于边缘暗角减小,画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锐度提升不明显。在F5.6-F8.0光圈下,中心依然出色,边缘锐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即使在最佳光圈范围内,边缘依然不锐利。F11-F16,画面清晰度略有下降;到了F22,整个画面已经肉肉的了。
二。失真和暗角
1。失真
一般广角镜头容易出现桶形失真,长焦镜头容易出现枕形失真。本次测试镜头焦距为28-75 mm,标准变焦镜头的广角端容易出现桶形失真,长焦端容易出现枕形失真。
28毫米失真控制
75毫米失真控制
从实拍来看,这个镜头在28mm端有明显的桶形畸变,而在75mm端有一些枕形畸变。这个镜头中的失真控制可以打开和关闭,更关心失真的用户可以打开校正。
2。暗角
暗角又称“失光”,是指面对亮度均匀的场景时,画面的边角变暗的现象,暗角是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前置镜头组采用大口径镜头,保证充足的进光量,可以起到轻量化的作用。
28毫米
F2.8暗角控制
F3.2暗角控制
F3.5暗角控制
F4.0暗角控制
75毫米
F2.8暗角控制
F3.2暗角控制
F3.5暗角控制
F4.0暗角控制
暗角方面,这款镜头在28mm F2.8末端有明显的暗角,光圈收缩逐渐减小,而在F4.0末端仍有轻微的暗角;75mm F2.8也有明显的暗角,光圈接收F4.0时暗角明显减小
三。紫边表情
我们用镜头边缘拍电脑主机的装饰灯。因为光线和黑色机箱形成了较大的光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光线的边缘来判断色散的程度。
28mm广角端
F2.8/F3.2/F4.5
75mm长焦端
F2.8/F3.2/F4.5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8mm F2.8末端下灯边缘有一定的紫边,光圈收缩紫边会逐渐减少,F4.5后紫边已经很轻微,可以忽略。看75mm端,F4全开时有一定的紫边(比28mm端更明显),光圈缩小4.5也不能完全消除紫边,放大倍率色差是主要因素。总的来说,这款镜头采用了1片加强型低色散ed镜片和1片低色散ED镜片,确实可以降低轴向色差,只保留一定的色差,尤其是长焦端的放大色差。
四。焦外效应
第一组
28毫米F2.8焦外模糊
75毫米F2.8焦外模糊
笔者用Z 28-75mm f/2.8拍摄路边围栏。在全F2.8光圈下,我们来观察一下竹林深度的虚化效果。从实拍来看,28mm端因为焦距较宽,有一定的散焦能力,远点小而杂乱。在75mm,因为焦距的优势,F2.8的模糊程度明显增强,焦外表现尚可,双语不严重。
第二组
为了测试模糊光斑的质量,作者用F2.8在75mm端对无限光源进行了失焦拍摄,形成了各种光斑:
模糊点
模糊点局部
从实拍来看,Z 28-75mm f/2.8中心的光斑不是很圆(9边),而边缘的光斑由于光圈侵蚀呈橄榄形,也存在“切边”的问题。仔细观察斑点内部,有“洋葱圈”现象,整体印象一般。
V .彗差和恒星外观
1。昏迷
离轴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简单来说就是夜景等图片中的点光源边缘变形的现象,就像鸟儿展开翅膀发出一缕光线,无法形成点像。接下来我们用Z 28-75mm f/2.8广角端全开光圈(F2.8)、ISO100和AWB来拍摄远处的路灯。
彗差测试截距位置
局部昏迷
从实拍来看,Z 28-75mm f/2.8全光圈的边缘点光源明显变形,呈“X”字形状态。尼康官方并没有强调这款镜头的点光源还原能力,用户也不必对这款镜头抱有太大期望。
2。星芒
明星效应,属于光衍射的特殊现象,一般是由于镜头光圈缩小过小。芒的形状是否对称完全取决于镜头光圈叶片的形状,而芒的数量取决于叶片的数量。奇数光圈的镜头发出的光线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线会向两个方向延伸,而偶数光圈的镜头发出的光线数等于叶片数,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光线相互重合。
星形测试拦截位置
星形零件
上面我们用Z 28-75mm f/2.8在F11小光圈下拍摄远处的路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镜头的18个星芒,形状一般,向外发散。
六。防眩光性能
28毫米末端
F2.8
F8
75毫米末端
F2.8
F8
如前所述,官方并没有介绍Z 28-75mm f/2.8使用了什么减反射涂层。我们用28mm端和75mm端拍摄建筑侧面透射过来的光线,光圈分别设置为F2.8和F8。从实拍来看,28mm端全开有明显的鬼影(右侧建筑黑暗处扇形杂光),鬼影面积因光圈收缩而减小,但更明显。75mm端全开有明显的鬼影,收缩光圈(F8)处的眩光和鬼影会进一步加重。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的实际防眩光效果并不理想。建议用户戴上遮光罩,尽量减少杂散光的影响。
七。呼吸影响
强调一下,尼康Z 28-75mm f/2.8的焦距变化时,视角几乎保持不变。
呼吸效应试验
在视频演示中,笔者使用了Z 28-75mm f/2.8的28mm和75mm全光圈拍摄深栅栏。在不同对焦位置的情况下,屏幕可视角度变化不明显,基本符合官方说法。低呼吸效应有助于稳定视频录制的视角。
通过之前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Z 28-75mm f/2.8的整体质量与“S线”镜头有差距,与龙腾28-75mm F/2.8 Di III RXD的性能差不多。这款镜头的主要优点是中心锐度、低呼吸效应和19cm特写,而边缘锐度、眩光性能和防眩光能力是最明显的缺点。
目前尼康Z系统标准变焦镜头的可选镜头很多,焦距范围、光圈、防抖、体积、价格等因素都影响着用户的选择。对于尼康Z用户来说,用户选择这款镜头最大的原因是可以用Z 24-70 mm f/2.8 s一半的价格买到原厂常数F2.8标准变焦镜头。
和Z 28-75mm f/2.8差不多的龙腾28-75mm F/2.8迪三RXD,目前售价5500元左右。当初这款镜头之所以卖得好,主要是为了满足索尼E卡口用户低价更换FE 24-70mm F2.8 GM的需求,同时镜头本身也比较轻。龙腾的举动是辅机厂差异化竞争的典型例子。
作为原厂,尼康将这款镜头加入镜头组,初衷是给套头用户多一个低价F2.8标变的选择,方便占用副厂的空块。但是对于Z用户来说,这个镜头和龙腾有1500元的差价。是否值得,看个人。我觉得如果尼康的镜头采用类似龙腾的二代方案,那么6999元的价格还是很合理的。目前Z 28-75mm f/2.8的价格还是有点高。
作者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