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互联网非产品岗位的新人,所以体验报告中的观点难免有不成熟不专业的地方,但是我希望这份体验报告能在学习提升自己的同时,为产品开发者提供一些改进思路。
我将从交互设计、功能逻辑、服务内容三个方面比较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在PC网页版产品体验上的差异和问题,并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报告信息:
主讲人:吴
浏览器版本:UC PC客户端4.0.3647.0
市场需求:
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会进一步挤压人们的用餐时间,外卖自然会成为一个行业,或者说是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白领、宅女和一些企业都需要外卖,所以用户量非常大,外卖市场是一块大蛋糕。
美团:
拓展方向:白领、学生、宅男、宅女。
饿:
拓展方向:白领、学生、宅男、高端商务/团购(依托大众点评)
市场份额:
美团:
2014年底,美团外卖公告日订单量已经超过150万,市场份额60%,学生院校市场份额在70%左右。
饿:
2014年,饿了么透露日订单突破100万单,峰值200万单,占据60%的市场份额。但也透露出外卖的市场份额在减少。
不管这些新闻数据含有多少水分,如果你想知道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我们来一个“曲线救国”,通过主流应用商店的APP下载来看看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
PS:其实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就关注了这些外卖平台商的APP下载。当时美团和饿了么互有胜负(如图)。一个月后,美团在这些主流应用市场的下载量完全超过饿了么,说明:
海外网上销售的转变:
交互式设计
功能逻辑
服务内容
写在最后:
关于产品:
Ui设计 | 交互式设计 | 功能逻辑 | 服务内容 | 美团简洁、高效、易操作、对页面友好。 | 动画太过合理,有趣,易操作,入口混乱,有点bug。 | 功能少,但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逻辑更严谨,保持了美团的一贯风格。 | 基础内容充足,扩展内容少,缺乏平台监管内容和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 | Ele.me板块丰富多样,结构紧凑。 | 几乎没有动画,首页定位功能方便,其他地方没有太多亮点。 | 函数,逻辑混乱,有些是重复函数;有些功能思路很好,但不是优秀的功能。 | 服务很多,综合考虑,线下线上都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 |
关于市场和需求:
整个O2O外卖市场已经被几家公司牢牢占据,包括: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淘点点,其中美团和饿了么是两大巨头,其他公司或创业团队很难以同样的模式抢占这些公司的份额。美团外卖从2013年底开始进入外卖市场,到现在成为外卖市场的排头兵已经一年多了。不得不说,美团的线下推势力战斗力惊人。
外卖是非常好的线上到线下,现在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有以下特点:
海量用户:包括上班族、学生、宅男,甚至高端商家。
持续性和重复性:与团购相比,每份外卖订单的成交额小,但基数大,重复性高,消费者可能一天买两三次,一周甚至一个月连续买。
基于位置:目前,社区O2O是最火的O2O商业模式。如果外卖可以结合物流或者社区生活服务:电、水、社区超市等。,它将强化资源整合。用户体验也大大提升。
关于竞争:
无论是团购还是外卖,本质上都是B和C的较量,所以谁能为美团和饿了么1vs1拥有更多的B和C,谁就拥有了市场。对于平台商来说,商家越多,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的选择就越多,就越愿意留在这个平台上。另一方面,平台上流量大的商家,也愿意去流量更大的平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那么我们如何获得更多的B和C呢?众所周知,消费者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的成本是很低的,尤其是外卖行业,因为平台的同质化非常高。另一方面,商家对平台的忠诚度也很低。因此,提高产品对消费者的粘性和商家对平台的忠诚度是成功的关键。
PS;饿了么和美团(主要是饿了么)现在跟一些店的味道都不错,所以点外卖的时候会找这家店,所以只能在这个平台买。商家签的是排他性协议,即商家只能在饿了么平台卖外卖。效果就是消费者觉得这家店和自己的胃口会经常来这家餐厅买外卖,只能来这个平台买外卖。这也是增加用户粘性的一种方式。
关于盈利模式:
外卖的盈利模式其实很简单,可以套用平台商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