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怎么解绑微信支付(开放外链,中小商户的微光)



文/秦宋编辑/陈晓萍

“在我的老花镜店里,有很多来购物的老年人。他们没有支付宝,但是他们有微信。”淘宝特供版的一位店铺运营人员表示,预计该平台将在不久的将来接入微信支付。

9月中旬,工信部正式公布专项整治行动,要求疏通网站链接。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互联网平台小心翼翼地探索着互联边界。阿里旗下多款app已接入微信支付,腾讯有条件解除微信中淘宝、Tik Tok等外部链接的限制。



来源:中国网直播

饱受大平台碎片化之苦的中小企业,畅想互通后的“爆发式增长”。

另一位淘客商家告诉21CBR记者,之前很多订单都是因为没有微信支付而被迫转到拼多多的。接入微信支付后,业务方便了很多。

平台之间的“墙”只砍了几块砖,但中小企业主们从明亮的灯光中看到了一些希望。

分流流量

中小电商高度敏感,对流量碎片化的难度深有感触。

“站内车流量稀少,我们在外面种草,站外车流量占了很大一部分。”李是一名网上日用品卖家。他告诉21CBR记者,他管理的一些淘宝店铺,90%的流量都来自小红书、Aauto faster等站外平台。

他引入站外流量不容易。不仅大平台之间的外链频率受到多重限制,今年8月,小红书还关闭了发货单中商品的外链权限。



李政不得不选择与第三方运营公司合作,绕过各种限制,分流店铺。

高流量采购成本最终转嫁到终端用户身上。据他介绍,给第三方的佣金高达价格的35%。

“所有的大平台都希望在自己的生态内有一个完整的闭环。”互联网运营专家、企业家蒲进说。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平台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又不得不排队,不能兼得。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告诉21CBR记者,当前传统营销和分销渠道正在萎缩,线下消费场景越来越需要线上导流;如果把平台的流量、技术、数据赋能割裂开来,中小企业只能单点竞争,实力太微薄。

孟依繁早前在百度、阿里等大厂工作,经历过单干的艰难。

这两年,他开始了线下零售的创业项目。一开始他并没有把线上平台作为主要阵地。线上客户主要来源于门店人群的转化。比如扫码专注于送可乐,线上成本基本为零。

疫情一爆发,社区团购风生水起,各大平台烧钱补贴。孟依繁的微店和微信小程序只在微信上打通线上线下销售链接,抓不到其他平台的客户。多平台运营不划算,他的线下零售商超快,陷在流量战的夹缝里。

拼多多怎么解绑微信



来源:视觉中国

“这也是各交通平台货流不互通造成的障碍。”孟依繁说。

媒体企业家LAM Raymond也有同样的烦恼。他是互联网科技微博大V的经理,全网粉丝过千万。

随着短视频等新的内容形式的兴起,LAM Raymond决定脱颖而出,向直播电商业务转型,成立了直播电商团队。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公司,它同时运营Tik Tok、微信视频号和其他渠道。三个月内,被寄予厚望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多平台、多店铺、多账户全面铺开,似乎在打造一个矩阵。但各平台屏蔽外链,限制外部流量,新业务转化效率低,还不如传统图文广告的转化率。”拉姆·雷蒙德说。

LAM Raymond的流量来源主要是自营账号,只能单独运营:微博导流到淘宝,Tik Tok账号导流到Tik Tok店,微信号导流到微信店;每个平台都要有专人维护,流量不互通,造成人力投入负担很大。

实现盈利遥遥无期。今年以来,他已经缩减了直播业务的运营团队。

被拆除的障碍物

突破壁垒,互联互通只是一小步。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大进步。



疏通导流私域更方便,建立自己的流量池更有效。

10月9日,一淘向部分用户开放微信扫码支付功能,预计双11前全面开放。

李政涛店的产品单价主要集中在10元左右,客户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在下沉市场,很多人可能没有支付宝,几乎人人都有微信,尤其是中老年群体。”

不仅流量支出会下降,他还预计销售额会爆炸式增长。

陈端认为,微信支付的特点是小额、高频、高普及率。淘产品主要着眼于下沉市场和极致性价比,两者很好的契合。

支付入口一互通,淘商家通过微信支付入口,加强场景渗透和用户粘性。对于微信支付来说,也带来了入口数据源的扩大。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光是支付和互通就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空。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认为,支付不仅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是掌握有价值消费数据的商业基础设施。

“支付的开放,可以看作是流量的开放,消费环节的开放。”王鹏博告诉21CBR,这样可以降低中小商家的成本,更注重品控、内容、价值点。

“通过支付带来的数据分析,可以重组线上线下场景的消费习惯和品类布局,提升内部效率,告别烧钱补贴的运营模式。”孟依繁说。

然而,目前平台之间的互联只是浅层的。

陈端表示,淘点点与微信支付没有直接联系。消费者应首先选择微信扫码支付,自动生成支付二维码,然后保存图片,通过微信扫码完成支付。“这种操作摩擦会影响用户体验和互操作性。”



易观高级分析师陈涛认为,阿里系和腾讯系还没有真正“接轨”。比如淘特接入微信支付,中间通过微信合作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接;在微信界面,链接依然无法直接跳转到淘宝。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互通的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陈涛说,即使我们做好了对外连锁的开放,这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更深层次的互联存在于基础设施层面,包括基础服务、底层数据和运营逻辑的互联。

“比如一场直播,不可能同时在各大平台进行。如何用一个操作系统把直播同时放到多个平台,可以是努力的方向之一。”陈涛表示,这些环节非常复杂,涉及数据交换、技术对接、利益共享等多重考量。



“从商业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利用平台的力量在基础设施层面提供服务,从而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他补充道。

重建的顺序

在浩浩荡荡的中小企业大军中,谁是互联互通的第一赢家?

陈端判断,Tik Tok和快手的淘宝商家和内容创作者将首先享受红利。

陈涛认为,基于巨头的优势业务线或产品,如腾讯的社交网络、阿里的电子商务和字节内容业务,会培养出一批受益者。



效益的具体逻辑是运营效率的提升。

“对于电商平台的中小商户或者直播平台的视频创业者来说,可以专注于一两个平台的运营,用户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自由转发,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同时运营多个平台。”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刘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只能抱大树乘凉的规则变了。

过去,大量中小企业高度依赖单一平台。互通之后,他们的依赖性降低了,主体性增强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平台特点建立一个流量系统。



来源:视觉中国

“比如结合淘宝的变现能力和微信的私域流量运营能力,可以实现跨平台协作。”陈端说。

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流量来源和话语权,对平台来说未必是既得利益的单向流失。

陈涛预测,短期来看,平台的非优势业务会流失用户;长期来看,开放后,其优势业务在互联互通的循环下会有更强的流量吸引力。

他认为,未来将会催生一批第三方组织,专注于平台互操作解决方案,帮助实现平台间统一或接近统一的操作系统。

“互联互通开放实际上是进一步开放市场要素,激活各种平台活力,让生态繁荣开天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欧阳日辉认为,新的业态、新的机会可能会“指数级裂变”。

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有望兴起。

“依托微信强大的社交关系链,将激发一轮基于社交关系的‘流量货币化’进程,改写现有的社交电商模式,改造内容创作和分享的激励体系,实现内容变现模式的多样化。”陈端说。

所有商家都在观望,主流平台之间会有更广更深的互联互通。

李政从拼多多的崛起中看到了微信生态的力量,并期待从中挖掘更多商机。

“以后在微信上推广会更方便,直接点开就能跳转,不用像以前那样抄来抄去。”李政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政、拉姆雷蒙、孟依繁为化名)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