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不注销支付宝学籍,会影响个人正常贷款消费。为了保证‘借’和‘花’的正常使用,需要注销学籍!”最近这样的客服电话,即使是身处反诈骗第一线的边肖也接到过很多次,但无论对方被“包装”得多么逼真,请注意:不要相信这样的电话,是骗局!是骗局!是骗局!
突然来电,“客服”提出更改账户身份。
4月的一天,刚毕业的黄啸接到一个自称是支付宝“客服”的电话。对方核对了黄啸的姓名、年龄、毕业学校、户籍,说:“你的支付宝账号是学生时代申请的,身份认证还是学生。为了保证以后‘借呗’、‘花呗’等借用功能的正常使用,你应该注销你的学生身份。”黄啸当时就有疑虑,担心对方身份是假的,说上班时间不方便接电话,让对方中午再打过来。
再打电话,“客服”热情地提供“服务”
我以为已经结束了。没想到,热情的“客服”中午准时打来电话!想到销售或诈骗电话不会那么准时,黄啸的担心就消除了一半。“客服”耐心地向黄啸介绍了取消学籍的步骤。前后有30多步,极其繁琐。没有动手指导,黄啸无法独立完成。“客服”似乎也意识到了黄啸的难处,于是主动提出:“要不你加个QQ号,我们有人帮你取消操作!”黄啸想尽快处理,以避免支付宝的影响,所以他匆忙添加了“客服”提供的QQ号。接着,黄啸被拉进了一个“银监会对接专员”的QQ群。
“对接专员”登场,一步步介绍陷阱。
入群后,自称银监会“对接专员”的人联系黄啸,先让黄啸将本地号码设置为“呼叫转移”,再让他打开“分享屏”。随后“对接专员”还表示,在银监会平台上,发现黄啸在其他网贷平台有学生账户信息,并询问黄啸是否泄露了个人身份信息。听到这里,黄啸觉得很别扭,心想如果在网贷平台上使用身份信息办理贷款,那可就惨了。
“对接专员”似乎又听到了黄啸的担心,说道,“我有办法。你可以通过将几个借贷平台的最高额借贷到指定的银行卡账户,消除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不良贷款记录,从而改变支付宝的学籍”。为了消除信息泄露的不良影响,心急如焚的黄啸分三个app向对方指定的银行卡账户转账10万余元。
猛然醒悟,诈骗陷阱被揭开。
贷款打入对方账户后,黄阅越想越不对劲,一种未知的预感突然涌上心头。妈的!这是诈骗!他急忙给银行打电话,试图阻止转账,但为时已晚,钱已经落入骗子口袋。
为了挽回损失,黄啸迅速向公安机关求助。在公安机关的全力追捕下,银行卡账户指定持卡人任某、陈某已被抓获。目前,已由钱塘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官提醒
电子支付安全关系到衣食住行。出了事不要慌!请主动拨打相关电子支付平台官方电话或登录官网咨询解决方案。不要相信全电话或语音指示的“客服”和“专员”!只要把钱转到对方指定的账户,就不会被信任!
来源:杭州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