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com]
中新网1月18日电岁末年初,寒假将至。当每个人都在享受假期的时候,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留校、实习、假期旅游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昨日,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大学生寒假安全指南》,提醒大学生谨防传销等非法组织欺骗,选择正规招聘/兼职网站,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拘留安全科
假期留校时,学生应提前了解寒假期间学校后勤服务的安排,加强防火、防盗、防骗、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的学习,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严防偷、抢、骗
出门锁好宿舍门窗,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尤其不要轻易将证件借给别人。不要在宿舍或身上存放大量现金或遗留贵重物品。
防止不燃烧
注意用电安全,出宿舍要切断电源,不要带着电脑和电器睡觉,不要在宿舍乱拉乱接电线,不要使用大功率电器,不要在宿舍生火做饭,防止冬季火灾。因为电着火了,赶紧打119。
遵守宿舍管理规定
不要和异性、外国人在一起,不要把床租给别人,不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注意日常生活安全
保持宿舍环境清洁卫生,经常晾晒衣物和被褥;室内要经常通风,促进空空气流通,预防疾病。保暖防寒,勤锻炼,保证营养,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
健康文明上网
合理利用网络,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沉迷网络;谨防网络诈骗,遵守网络道德;保护财产安全,不沉迷网络、电子游戏,不接触、不参与不熟悉的网络游戏、直播、QQ群、微信群、贴吧。
实习安全
假期很多同学选择找实习工作,但是寒假实习的旺季也是作弊的高峰期。大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谨防被骗。
选择正规的招聘/兼职网站
大学生一定要登录正规招聘网站,警惕“职业介绍所”“职业介绍所”等。在投简历之前,他们一定要查看公司的相关信息,判断公司的真实性。
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简历上的一些个人信息不要太具体,比如邮寄地址,而应该侧重于你的工作经历。警惕各种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发现问题及时报警。
谨防传销等非法组织的欺骗
警惕远离传销,传销通常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你加入俱乐部的职责之一就是发展更多的人;支付昂贵的会员费;很多人在职场都是意气风发。如果查出传销,大学生要立即停止工作,及时报警。
注意你的财务
外出实习时,不要随身携带过多现金,只留少量零花钱。一般情况下,你不应该把行李交给不认识的人。
选择一个正规的住宿地点
入住有营业执照的管理良好的酒店或招待所,可将贵重物品交由接待处保管。晚上不要一个人出去,睡觉的时候锁好门窗,不要和陌生人睡一个房间。
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家教
通过学校、熟人、正规中介找家教工作,不要轻信小广告等不明家教信息。第一次去学生家讲课要请同学陪同,然后要结识学生家长,确保安全后才能继续。外出补习时,一定要告诉同学对方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并告诉同学返校时间,如遇其他情况,可及时与同学联系。
旅行安全
寒假临近,相信很多大学生都安排好了旅行计划。旅行虽然充满新奇,但难免会有安全问题。所以,无论是结伴出行还是回家过年,同学们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
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
旅游时,最好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背包一定要放在显眼的视野范围内,或者交给同行保管。
乘坐合法合格的车辆
选择旅游观光包车服务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营运资质的车辆和驾驶员,不要私自乘坐招徕顾客的“黑”公交车。如果对车辆状况有疑问,可以要求运输方出示相关证明,不要贪图小便宜乘坐非法“黑”公交车。
不要乘坐超载车辆
不要乘坐客货超载的车辆外出。车辆超载严重影响车辆的制动和操纵性能,容易发生制动失灵等安全事故。为了自己的安全,一定不要心存侥幸,因为价格优惠、到达快等原因而乘坐超载车辆。
尽量减少在坏天气外出
冬天冰冻雨雪频繁,路面湿滑。应提前查询目的地天气,在雾、雨、雪等天气灾害中减少出行次数,注意安全。
一定要让手机开着
离校前,一定要告知辅导员、舍友、家长自己的个人行踪和联系方式,一定要保持通讯工具畅通,以便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问题。
小心过分热情的陌生人
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言行,不要轻易喝酒或吃陌生人的饮料和食物;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帮助,比如包、票、东西。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防人之心不可或缺。
通信安全科
随着寒假来临,大学生需要警惕订票诈骗、网购退款、高薪招聘等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这些诈骗有什么特点?跟边肖学。
虚假预订
不法分子利用门户网站制作虚假的网络订票公司网站,发布预订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的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他以“身份信息不全”、“账户冻结”为由,要求再次汇款诈骗。
网购商品退款
不法分子利用春节期间大学生大量网购商品,冒充网店客服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商品无货需要退款,索要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高薪招聘
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渴望寒假实习的心理,通过网络高薪招聘网店客服人员、打字员、流量代理等线上人员,以交押金、保证金为由实施诈骗。
贷款分期购物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称可以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或分期购买商品,月息低,无担保。一旦受害人信以为真,对方就会以预付利息、存款等名义行骗。,逾期将面临高额利息。
网络游戏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游戏买卖游戏币和装备。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汇款拿到钱后停止交易。不法分子在游戏论坛上发布代玩家训练的信息,收到玩家提供的汇款和游戏账号后,会将账号连同训练一起侵吞一两天。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