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附近的家教老师(生育的细节⑨|调查:三成未婚女教师不想生育,男教师更愿生)

本报记者李记实习生王思涵

[编者注]

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一胎两孩”发展到“全面三孩”。经过10年的进化,“生不生”不再是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要不要生”和“生了怎么养”。

回顾政策进程,10年来,从2011年的“单独二孩”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再到2016年“全面二孩”的实施和2021年“三孩”的放开,这都表明了政府提高人口生育水平的决心。其实生育的背后有很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是简单的说“生”出来的。

基于此,论文推出“生育细节”系列报道,精选国内外新近发表的人口研究,将后人口过渡期人们的生育决策和行为置于显微镜下,以人为本,探索细节。

今天,本系列的第九篇文章关注女教师。他们想要更多的孩子吗?

女教师因为工作稳定、收入尚可、学历高等原因,往往被认为是“适合结婚、适合受教育的女性”。那么,在“三孩”政策背景下,女教师的生育愿望是什么?他们面临什么压力?

北师大教育系学者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三成中小学未婚女教师不想生孩子;无论已婚与否,中小学女教师中希望生三个孩子的不超过4%。明显的区别是,男教师的整体生育意愿高于女教师。

对于女教师家庭的育儿现状,笔者分析,多生孩子增加了女教师的育儿压力,工作与生活的界限相对模糊,使她们面临着来自性别和职业的双重挑战。

超三成未婚女教师不想生孩子,只有1.23%想生三个孩子

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女性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居高不下:学前教育为97.79%,普通小学为70.02%,初中为57.8%,高中为54.73%。由于女教师比例大,教师队伍年轻化,育龄群体比例增加,了解中小学女教师的工作和婚育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三孩”政策下,女教师的生育意愿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他们需要哪些配套措施?2022年1月,发表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上的文章《“三孩政策”背景下中小学女教师生存现状及生育意愿调查》重点回答了上述问题。本文作者是北师大教育系研究生贾萌萌和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欣荣。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分布在中国11个地区,包括成都、四川、凉山、甘肃、临夏、云南、贵州、深圳、青海、新疆、河南、延边、吉林和山东。学校部分包括小学和中学。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821份,剔除无效问卷。女教师的样本量为1,907人,男教师为824人。

样本中,女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6.30岁;学历方面,80.70%为本科生,4.04%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从家庭收入来看,46.83%在5-10万元之间,85.01%在15万元以下。

在受访的女教师中,近八成已婚(78.55%),16.99%未婚,4.46%离异丧偶。

就生育意愿而言,调查显示,无论已婚与否,整体女教师愿意生育三个孩子的,不超过4%。愿意只生一个孩子的比例最高,为38.96%。其次是二孩,38.91%。

对于未婚女教师,这一群体的平均年龄为26.58岁,表现出较低的生育意愿,其中32.41%的人不想要孩子。想生一个孩子的比例最高,占36.73%;另外,只有1.23%的人想要三个孩子。

可见,无论已婚与否,女教师都表现出极低的三孩生育欲望。



图一。总体女教师和未婚女教师的生育意愿。纸质附图

明显的区别是,男教师的整体生育意愿高于女教师。

在理想子女数上,男教师愿意生二孩的比例最高,为46.48%,比女教师高7.57个百分点。其次是生孩子,占24.63%;不想再生育,占17.60%;最后,生三个孩子在男教师中最低,为11.29%,但仍显著高于女教师的3.36%。可见,男教师的生育意愿高于女教师。

多生孩子让女教师面临性别和职业的双重挑战

怎样找家教

调查数据显示,在生育方面,受访女教师生育一个孩子的比例最高,为53.21%。其次是第二胎(33.18%),不生育的孩子(12.13%),第三胎及以上(1.48%)。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教师中,少数民族女教师占69.57%,其中藏族和回族最多。可见,少数民族教师多生孩子的意愿强于汉族教师。

在儿童保育方面,女教师家庭分为三类。独生子女家庭,夫妻双方共同照顾。在二孩家庭中,共同照顾的比例下降,两个孩子更多的是由共同生活的爷爷奶奶照顾。在三个孩子的家庭中,共同照料的比例一直在下降,而父母和祖父母的负担则进一步加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家里有几个孩子,父亲的育儿努力总是有限的。



图二。三孩女教师家庭中孩子的主要照顾者(%)。纸质附图

这说明当孩子数量较大时,父母和爷爷奶奶的负担更重,孩子的母亲照顾的比例总是高于孩子的父亲。这反映出多生孩子增加了女教师的育儿压力,女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边界相对模糊,面临着来自性别和职业的双重挑战。

该研究员表示,对于女教师来说,家庭经济条件和个人收入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而学历、住房和工作强度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基本因素。问卷显示,当收入水平提高、工作量减少、住房压力降低时,女教师可能会选择生三个孩子。

研究者提出,减少工作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答卷显示,超七成女教师认为“三孩政策”可能会使女性在职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为了缓解工作强度导致的女教师生育意愿低的问题,研究者建议可以尝试建立系统的、校际间的流动代课教师队伍,或者结合轮岗制度鼓励教师在区域内(学区、教育集团)交流,帮助承担女教师怀孕早、后期和假期的工作。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兼职多科教学的现象相当普遍。带着学科紧缺的老师轮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女老师的工作量。

研究者认为,女教师“减轻工作量”的诉求更多是对女性沉重育儿负担的无奈回应,根本问题仍在于如何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工作环境和家庭分工,以缓解女性的被动局面。

研究者特别呼吁尊重和体谅教师的劳动,反对教师工具化。教师的劳动不仅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包括情感劳动,尤其是班主任和乡村教师。教师应该受到尊重和体谅,很显然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不能用课时的多少来衡量。要保证教师合理的休息时间,避免教师工具化。



责任编辑:姜晨睿摄影编辑:施佳慧

校对:丁晓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