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的化妆品是不是真的(商家宣称“可食用”的化妆品真的安全吗?真相在这里)



很多商家都宣称自己的化妆品是“纯天然”“可食用”的,这让很多人认为这些化妆品涂在皮肤上肯定更安全。

网上化妆品是真的吗

其实商家鼓吹的“食品级”化妆品并不是真的吃到肚子里,而是商家为了强调产品的安全性而制造的营销噱头。普通化妆品被商家打上“可食用”的标签后,不仅价格上涨,销量也大增。这些号称“可食用”的化妆品真的安全吗?

商家称“食品级”化妆品原料可食用。

但没有具体提示剂量比例。

“食品级”化妆品常被商家用来描述产品或成分的安全性。记者以咨询购买的名义,联系了多家销售所谓“食品级”化妆品原料的商家,他们均表示相关成分确实可以食用。一个卖烟酰胺的商家说,他们的产品可以吃,可以美白,强身健体。

的网上商店页面。com提示烟酰胺不仅有效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提醒使用者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建立耐受性。但对于用量和比例,大部分商家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提示。

另一家销售氨甲环酸的商家表示,消费者“自己回购研究处方”,“自己查询相关信息”。问及安全问题,他说安全没问题,食品级只是一个概念,证明无毒无害。

专家:“食品级”安全性不一定更高。按照现行规定,化妆品是不能食用的。

事实上,即使是一些可以用在食品中的成分,含量和比例也是有限的,并不是绝对无毒无害的。比如化妆品成分表中常见的丙二醇,可以作为溶剂和柔软剂,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起到乳化、稳定、凝固的作用。根据国家标准,糕点中丙二醇的最大消耗量为3g/Kg。

对此,一位销售丙二醇的商家告诉记者,“工业级可能会对皮肤造成过敏,但是食品级不一样,可以直接食用,所以不会对人造成过敏,这是最大的区别。”

北京日化协会副秘书长陶丽丽提醒,食品和化妆品的用法、作用部位、作用机理都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食品级”化妆品其实是商家为了推销产品,吸引消费者而创造的市场语言。按照现行的法规和标准,化妆品是不能食用的,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的概念。

专家:“食品级”产品基质还是化学物质。直接使用食物护肤可能会引起过敏。

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5月31日颁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使用未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术语和机制误导消费者,禁止使用虚假、夸大、绝对化的词语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说明。该管理办法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陶丽丽:所谓的纯植物、纯天然化妆品,或者声称是“食品级”的化妆品,往往只是在常规产品中添加了一些所谓的纯天然植物提取物。无论添加多少植物提取物,产品本身的基质还是一种化学物质。

除了市场上出售的化妆品,有些人会直接用食物来保护自己的皮肤,陶丽丽也警告说这可能有风险。“自制面膜中使用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蜂蜜等,都是常见的过敏原,直接接触皮肤很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芦荟和其他水果和蔬菜含有感光物质。如果使用后没有防护,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日光性皮炎。蛋清中含有细菌,涂在有伤口的皮肤上可能引起感染;柠檬有很强的酸性,如果直接涂在脸上还可能会破坏皮肤屏障。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