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来,网上出现了很多“单身兼职”。这些所谓的“兼职”,打着“足不出户,天天挣钱”、“点点鼠标,轻松赚钱”的旗号,实际上是正在实施网络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
骗局一:扫码“刷单”,钱就没了
前不久,南宁的孟女士在某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兼职简历,很快就有陌生人邀请她去做“刷榜”兼职。对方告诉他,“刷单”是网上兼职,在家操作就可以了。最高开票会赚20到30元。
随后,对方让孟女士添加该调度员的QQ号。配送员马上给了她一个二维码,告诉她只要扫码就可以“刷单”。谁知孟女士扫码后立马就输了900块钱。
后来对方告诉孟女士,她的流程不对,让她注册退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孟女士进行了退款登记。这时对方又出示了一个二维码,孟女士继续扫描。结果银行卡里的27000元马上就被划走了。为了要回钱,心急如焚的孟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陆续扫描了几个平台的二维码。钱没还,储蓄卡和信用卡被刷走6万多。
骗局二:先付订单款再返佣金?一步一步走进陷阱
还有一个黄女士,下载了一个刷单App,来“刷”特定的网店。按照“刷单”规则,她需要先垫付订单的钱,完成一个“刷单”任务,然后才能返还本金,赚取订单金额5%的佣金。
刷了3单,成功赚取佣金后,刷单App的客服告诉黄女士,由于她信用良好,可以启动福利订单任务,每单的佣金提高到8%到10%。为了拿回福利单的本金和佣金,黄女士一步步落入陷阱,投入了8万多元。直到客服失联,她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黄女士和孟女士向当地警方报案。
单起诈骗案数量排名第二,手法如出一辙
据了解,近年来,刷单诈骗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一种违法行为,受害人群广泛,作案手法多样。因此,刷单诈骗成为各级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仅广西南宁警方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647名,刑事拘留122人,其中单类型诈骗占南宁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数的21.5%,发案数排名第二。这些单一类型的诈骗手段都一样。
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通常以高额回报、工作轻松为诱饵,称足不出户一天能赚两三百元甚至三四百元,来引诱一些固定工作相对较少或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家庭主妇。
曝光刷单套路:先垫付后结算
通常的计费手段是通过预付款和事后结算的方式来骗取预付款。
记者随机添加了一个兼职赚钱QQ群,一个叫“小芳有点甜”的客服添加了记者QQ,询问是否需要交兼职账单,并附上了工作内容供记者考虑。几分钟后,客服“小芳有点甜”称审核已通过,记者添加网名为“小东”的客服QQ号开始工作,并发来视频教程。
这个视频教学中的刷单流程很简单,就是客服发来的“商家二维码”,单个用户扫描后,会弹出一定金额的支付界面,让用户输入支付密码,然后弹出所谓的联系商家支付界面。客服“小东”特意通过QQ电话语音指示记者“刷单”,并发来二维码图片,要求记者快速扫码。还说这个二维码是有时间限制的,需要记者尽快完成“订单”支付给弹出的企业,然后记者按照他的指示扫描了二维码。
之后客服“小东”一直催促记者赶紧输入支付密码。为了保证资金安全,记者终止了支付。10分钟后,与前方记者对接的客服“小芳有点甜”通过语音电话催促记者赶紧办理“订单”,并告诉记者,如果不支付订单,商家将扣除其押金。
记者输入支付密码后,真的会出现“企业支付”吗?记者在网上搜索关键词“扫码商家支付”,发现输入支付密码后,钱被取走,客服随即失联。不存在所谓的“企业来交”,“单身兼职”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各方应对非法经营模式承担法律责任
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销量,选择刷单。一方面是被刷单卖家欺骗;另一方面,选择刷他们的账单是违法的。无论是刷单还是选择刷单的商家,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当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某款产品时,不难发现会有一个“按销量”的搜索按钮。在成千上万的电商产品中,销量越大,好评越多,搜索结果的榜首。专家认为,电商平台刷单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是电商平台的排名机制和大多数消费者习惯的购买参考。很多商家通过刷单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访问。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表示,就受害者而言,刷单作为一种非法的商业模式和营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是违法的,所以即使作为受害者,也很难得到公众的理解。
对于商家来说,刷单行为是一种虚假广告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刘德良说,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的行政责任,甚至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还会被列入诚信黑名单。
来源:央视新闻
原标题: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吗?央视曝光“单身兼职”骗局!看→
编辑刘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