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曾苗凌俊
编辑|
网贷受新规欢迎,这次直击大学生消费贷款。
3月17日,官网,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由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处、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近日联合发布。
《通知》指出,近期,部分小额贷款公司针对大学校园,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营销,面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大学生提前过度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针对上述现象,为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通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对贷款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同时,组织地方部署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排查整治工作。
二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助。要求高校从提高大学生经济安全意识、完善帮扶工作机制、全面引导和树立正确消费观、建立日常监控机制等方面切实担负起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
三是做好舆论救济和引导。指导各地做好规范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政策的网上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对利用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进行恶意炒作和造谣的,要主动发声,澄清真相,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是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查处力度。指导各地公安机关依法加大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业务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通过套路贷、高利贷等针对大学生的犯罪活动,加大对非法拘禁、绑架、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外界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信贷服务并不陌生,很多产品已经融入大众生活,比如支付宝的贷款、花呗产品。背后的运营公司有重庆蚂蚁上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蚂蚁肖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而百度、JD.COM、美团还有都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JD.COM通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美团三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551家。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也成为很多小贷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之一。
对于小贷公司禁止向大学生放贷的规定,广东省小贷公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蓓告诉界面新闻,这一规定对一些全国性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影响很大,部分小贷公司大学生贷款占比超过60%。
通知规定,一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针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制定整改方案。已发放的贷款原则上不再展期,存量业务逐步消化,严禁违规新增业务。二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
“堵偏门”后“开前门”
《通知》在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和非持牌机构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后,也为大学生的合理信贷需求“开了前门”。
《通知》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有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总规模,加强产品营销管理,严格大学生资质审查,提高资产质量。
《通知》从营销管理、贷前资质审查、贷后管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征信报告等五个方面对银行业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进行了规范。详情如下:
一是要加强营销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合作机构不得开展大学生精准网络营销。在校园内开展的线下营销宣传活动,应当事先向营销地监管部门报告,并将营销活动的具体地点、日期、时间和内容提前告知相关教育机构,并经教育机构同意。营销活动不得以欺骗、误导、诱导性宣传等方式诱导大学生申请消费贷款。
二是严格贷前资格审查,实质性审查认定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纳税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从具有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处获取书面担保材料,)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严格控制大学生的信贷资格。
三是要加强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资金流向符合借款合同规定;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禁止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及时掌握大学生资金流和信用状况的变化,完善应对预案,确保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整体业务风险可控。
四是要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并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妥善管理大学生基本信息,不得将借读学生信息发送给第三方机构,不得非法泄露或暴露借读学生信息。
五是加强信用信息报送,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所有信用信息报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不同意提交信用信息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贷款。
同时,《通知》还规定,各高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堵偏门,坚决抵制不良校园网贷。高校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精准打击不良校园网贷,维护学生权益。建立实时预警机制,通过电话、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及时向学生发布不良校园网贷预警信息,筑牢防护网。二是打开前门,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高校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创业等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关注大学生金融服务,积极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有合理需求的大学生开通正规校园信贷服务渠道,以“良币”驱逐“劣币”,努力净化校园金融市场环境。
消费金融公司也受到监管。
据了解,2017年,原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的通知》,规范校园贷行为。这次五部门再次发文,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许蓓介绍,与之前相比,《通知》有五个特点:一是不允许精准营销大学生;二是不能诱导大学生申请消费贷款;第三,严格执行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和个人征信,也就是禁止过度消费;四是规定贷款后不能打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五是明确将小额贷款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纳入监管范围。
对于纳入监管整治范围的淘汰黄金公司,《通知》规定,加强风险整治和监督检查。各地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银保监局要在前期网贷机构校园贷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借贷机构纳入整治范畴,综合运用网站监测、资金监控、现场检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的监督检查和查处。同时,加大对非法放贷机构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虽然《通知》并未明确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向大学生发放贷款,但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此前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停止了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但也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开启了针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业务。
一位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从业者认为,这个规定对他们来说是好事。他说,他的公司一直明确表示不会做助学贷款。然而,目前,大学生仍然很难确定自己的身份,因为薛鑫。com至今没有发布接口,希望国家统一管理好。
华中地区另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也透露,“我们从来没有做过助学贷款,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切入这个领域。年轻人的风控方法是21岁以下直接拒绝,或者在薛鑫上查毕业信息。com。”
最后,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通知》的落实,积极开展违规业务的排查整治,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收割”大学生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附件为《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