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天对于格力电器的投资人是痛苦的,因为三季报业绩下滑股价继续大跌,其实即将过去的2021年对于格力电器的股东都是苦涩的,股价从最高的66元到现在的36元几近腰斩,而且毫无止跌迹象。
股东户数从年初的48万户增加到截止9.30的88万户,机构在大量减持而散户在蜂拥接盘。这新增加的40万户及后续还将继续增加的户数都是抱着一个“价值投资”的理念,但在我看来如未来企业无大的战略变化,投资者解套回本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甚至是越套越深。
格力电器的问题不是可以通过股价技术分析各种理论来判断涨跌及走势的。更不是拿三季报150多亿净利润和10倍动态市盈去和宁德的90多亿160倍市盈对比,谈什么估值高低及当前股价的合理性。要比的话格力去和工商银行比比,宁德去和比亚迪去和美股特斯拉比比。
格力电器遇到的是两个更为宏观更为上层的问题,一个是行业瓶颈,一个是企业领导人瓶颈。
首先,格力电器所属白色家电行业,从空调起家延伸出一系列家用电器产品。这让我想起“民间股神”林园的一个视频,他讲过去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关键在于行业的把握,把握住了家电、房地产、银行及白酒最黄金的井喷式发展周期,未来10年他继续看好所有与嘴巴有关的行业。当然我觉得林股神应稍稍往新能源方向转转。所以一个行业进入飞跃式发展你跟上去拿住其中的龙头势必吃肉。而家用电器行业不能说是夕阳产业,至少也是进入到发展瓶颈阶段。
所有单一类别家电产品在技术上不再有划时代的革命性突破,最多只是在智能家居方面做些延伸。这就是导致产品购买频率大幅降低使用周期变长。就像以前很多果粉IPHONE一出新款就换新,现在也会隔几代换一下,最主要好像之间没多大差异。电视、空调、微波炉使用的年份都叫长期。
记得前些年有什么家电下乡活动,说明那时在落后贫困小乡村地区还有不少空白处。现在市场基本已经处于全覆盖饱和状态,而且从长远来讲这个市场还会进入到一个萎缩周期,这不是年轻人都不生孩子了。没了人口发展红利,家电行业直接没落。现在想想到2035年新能源车将占50%市场份额,2050年将全面停用燃油车,这和1980年-2000年家电黄金发展期多像。投资和男怕入错行一样,起步就决定了高度及远景。
其次,一家强大企业的发展高度往往由一个优秀领导人决定。看看苹果的乔布斯、特斯拉的马斯克,再到我们华为的任正飞。我们格力的董小姐曾经也可谓超级优秀,从基层销售做起,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市场超千亿空调行业全球龙头企业。但是那是一个野蛮发展的家电超级黄金期,董小姐的成功凭借的是超强营销手段及执行力。曾经有董小姐走过之处寸草不生一说,可见其强悍及霸气。
但是每个人都有时代局限性,曾经的成功利器某天就成为了发展的绊脚石。这段时间网上有张10多年前马斯科和杨元庆在某论坛照片,杨是坐姿无比意气风发高谈营销阔论,马斯科说不太懂营销而且显得很拘谨。今天再拿出旧照来看谁是天才谁是蠢才一目了然,其实还是在于一个人的思想格局。我想这个故事董小姐和雷军也演绎过。其实董小姐很早以前已经看到了格力电器的远期危机,尝试过跨界做手机造汽车等等全部以失败告终,个人为了格力也几近成了网红。其实董小姐已经创造了难以复制的成功也竭尽全力了。
董小姐现在却成为了格力电器想要继续生存及发展的最大瓶颈。如果依靠格力强大的资源及实力8年前全部介入到新能源行业领域,今天的格力电器是可以和宁德时代、比亚迪争一哥的。可惜公司一言堂,自己没能力做好也不愿交给有能力的来做,也不愿意合作,董小姐的局限性决定了格力电器的命运,至少到今天为止看不到希望。
投资最原始的准则其实很简单,2000年时互联网商业B-C大有前景,30多岁的马云拥有天马行空的愿景,孙正义只用了10分钟,2000万美元的天使就投了。而现在的家电行业+67岁的董小姐,让我怎么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