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江南布衣官网
记者|林森
编辑|吴金娜
江南布衣成了江南“吓人”的衣服,一下子把这个24岁的品牌送上了热搜。
江南童装的格局虽然让人不舒服,但却为集团贡献了巨额的营收,而且增长速度很快。据江南布衣财报显示,2021财年,童装品牌营收6.57亿元,占比15.9%,在集团营收中排名第三。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江南布衣的设计缺陷,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童装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为2292亿元,2025年为4738亿元。
服装界有句话叫童装是服装领域的“最后一块蛋糕”。这最后一块蛋糕怎么吃?业内人士认为,品牌化是大趋势。根据罗兰·贝格的数据,2022年,中国童鞋行业在无品牌市场的零售份额将达到56.2%,2017年这一数字将为65.0%。
童装的品牌化看似诱人,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童装生产要求更高,库存压力更大,溢价更硬,潜在竞争更大,这些都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沟壑。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源于记者在铅笔道的采访和网上的公开资料。论据难免有失偏颇,不存在故意误导。
最近某老牌服装上市公司被骂上热搜。
有网友发现,江南布衣和给孩子买的童装上都印了很多深色的文字和奇怪的图案。童装上的字是“欢迎来到地狱”“让我摸摸你”。网友觉得英语句子不舒服。在网友曝光的服装图片上,隐约可以看到断肢、暴力动作、祭祀、恶魔的图案。
图片:网络
这些根本不应该出现在童装上的图文,让家长们非常气愤。随后,更多的江南布衣童装款式被揪出来,出现问题。网友发现,在暴露的衣服上,有带箭的小孩,有人体私处,有拿枪射击的小孩,有夸张扭曲的图案,有鼓吹暴力的文字。此外,其童装宣传图也被指出为软性色情和性暗示。
图片:网络
这彻底点燃了消费者的怒火,引发了舆论风暴。江南布衣童装被网友称为“邪典”。
江南布衣童装名为“JNBY JNBY”,于2011年推出。江南布衣是一家在港股上市的服装企业,已有24年历史,主要针对都市白领等高消费群体。此事发生后,江南布衣股价一天暴跌10%。截至9月30日收盘,其市值为70.24亿港元。但7月底,江南布衣市值也突破1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童装虽然不是江南布衣的繁荣品类,但成绩一直很抢眼。前段时间,江南布衣公布财报,称2021财年营收41.26亿元。其中,nby by JNBY营收6.57亿元,占比15.9%,同比增长47.8%,位列集团营收第三。
江南布衣童装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是因为背后有千亿元的巨大潜在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为2292亿元,未来将进一步加速扩张,保持21.34%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2025年将达到4738亿元。
服装界有句话,童装是服装领域的“最后一块蛋糕”。童装市场规模虽比不上女装和男装,但增速遥遥领先。据欧睿统计,2011-2019年,中国童装年复合增长率为12.03%,远高于女装和男装的6.9%和5.41%。
图片:东北证券
童装行业不是蒙着眼睛跑,而是有一道亮光,就是品牌化。“无论是在用户端,还是在各大平台上,专业品牌的童装和高品质的产品已经成为追捧的蓝海地带。”童装品牌星巷侯的创始人彬彬曾对媒体表示。
最先进入“蓝海区”的往往是老玩家。
早在2002年,马森集团就推出了童装品牌Balabala,现已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童装品牌。李宁、安踏、太平鸟等国内老牌鞋服企业早已布局童装行业。国际鞋类品牌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童装品牌。许多奢侈品牌,如迪奥、博柏利、古驰、芬迪等。,也在开发自己的童装系列。此外,小猪班纳、安乃尔等独立童装品牌也占有一席之地。
国内童装行业虽然明星玩家众多,但集中度较低,仍处于高度分散状态。
据欧睿统计,到2020年,国内童装行业市场份额最高的是巴拉巴拉,约为7.5%。其次是安踏、阿迪达斯、优衣库,市场份额不到1.5%,与巴拉巴拉相差甚远。第五名是小猪班纳,市场份额只有0.8%。
图片:资本证券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前五大童装品牌仅占12.6%,其余80%的市场被少数知名品牌和无数“无名品牌”瓜分。从商场和电商平台可以发现,与男女装行业的巨头不同,消费者能叫得出名字的童装品牌屈指可数。
这意味着行业还处于混战状态,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强,存在巨大的品牌化空。根据罗兰·贝格的数据,2022年,中国童鞋行业在无品牌市场的零售份额将达到56.2%,2017年这一数字将为65.0%。
在蓝海的诱惑下,除了男女装巨头的延伸品牌,新的童装品牌以空相继出现,在资本的支持下,吹响了行业的战鼓。
今年,童装品牌项星和幽兰相继获得融资。优蓝成立于2017年,提供各品类童装一站式购物解决方案。成立四年来,优蓝已获得三次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在本月初,金额近1亿元,由初中资本领投。Lane成立于今年4月,成立仅两个月就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此外,深圳童装DTC品牌PatPat于8月获得软银1.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7亿美元。拍拍走的是出海路线,面对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特点是人均童装支出高。
据报道,2020年,美国和日本的人均童装支出将分别为461美元和472美元,而中国仅为138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童装市场至少有数倍的发展潜力。
童装品牌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背后是不断增长的需求。
根据QuestMobile的报告,2020年,中国1500个有0-12岁孩子的家庭中,约有42%的家庭每月花费孩子收入的10-30%,49%的家庭花费30-50%。侯祥彬彬曾对媒体坦言,自己创业的原因不仅仅是中国童装品牌集中度低,还有用户强烈需求的供需反差巨大。
原因是85后、90后的父母成为主流,引领新的消费理念,更注重品质,愿意为更高的品牌溢价买单。行业研究人员认为,家长的这部分需求会刺激童装单价和消费频率的增长,从而提高童装的人均消费。此外,年轻父母的品牌忠诚度更高,用户粘性更高,复购率更高。
另外,由于童装的时尚属性较弱,适合标准化,整合性更强。服装投资人Jason告诉Pencil,童装的首选大多是安全性和舒适性,品牌化的议价能力更高。
一位宝妈也对铅笔道说,给孩子选衣服,第一是安全,第二是舒适。整体来看,童装似乎是一个没有太多设计的潜力巨大的市场。乐观主义者可能正在为入场做准备。但是,对于新品牌来说,童装并不比成人装更好,甚至更难。
第一,制作方要求更高。某服装厂负责人告诉铅笔道,童装虽然小,但是生产难度更大。“以拉链为例。拉链越小,越难缝。而且孩子会咬衣服,所以童装的化学成分规范更严格,必须达到更高的认证标准。”
二是库存压力较大。更多的童装尺码更容易积压库存。杰森发现,一般来说,成人服装五码就够了。但由于孩子成长快,码数变化快,有的童装可以有几十码。“这种情况对供应链不利。因为码数多,品牌需要准备更多的货,导致库存积压过多。”
上述宝妈还提到,孩子的衣服往往一季度就要扔掉,所以一年要买几十件。
第三,高溢价难。如前所述,童装市场疲软。虽然标准化容易,但是溢价很难提高。“我希望孩子们的衣服舒适得体。没想到她会打扮。”一位家长对铅笔说。
Jason认为成人服装可以通过卖设计来增加溢价,但是童装很难让用户为款式和时尚买单。“除非是一些潮爸潮妈,不过这部分不大。”
第四,对于童装创业公司来说,市场上的潜在竞争对手太多,也增加了风险。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童装相关企业52万家,其中2020年新注册企业7.1万家,今年前5个月新注册企业3.5万家。
图片:CBN
如今,各行各业的选手汇聚在这条蓝海赛道,既有传统服装巨头,也有深谙互联网营销的企业家,VC早已退场。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如何找到合适的突破点成为关键。或出海,或携手知名大IP,或通过营销走出圈子,人们早已去探路。青山资本张野认为“初创企业从童装起步,注重舒适、健康、环保。随着新一代父母的成长,做童装可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