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驻杭记者陈康)报道由于天气、灾害(美国飓风、印度棉铃虫、新疆天气等。)和疫情,全球棉花供应紧张,推动棉价持续上涨。10月1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指数)为21699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2元/吨,较一个月前上涨3423元/吨。
据财联社记者采访了解,中下游对棉价暴涨反应不一。棉纱销售利润上升,产销两旺,推高了棉纺企业的利润率。但坯布和服装的下游价格传导并未得到明显体现。目前棉价主要受供给矛盾推动,下游需求对棉价支撑较弱。很多服装企业已经下了明年的订单,消化完自己的库存后可能会有新一轮的涨价。
棉纺龙头充分受益。
10月11日,百隆东方(601339。SH)告诉财协记者,公司产品60%-70%的成本来自于原料棉,通常会储存3-6个月的棉花库存。近期棉花价格上涨带动公司产品价格上涨,而采购成本处于较低水平,从而提高公司产品利润率。
百隆东方作为色纺龙头,目前纱线产能约180万锭,2021H1公司库存35.3亿,其中原料价值23.2亿。受益于前期棉价低迷时期充足的备货,公司H1毛利率上升至20.9%,同比上升128.2%。
“我们的下游客户是快时尚产品,基本都是拿现金的。另外,我们议价能力强,产品调价顺利,现在产能超负荷。”上述负责人提到,公司60%的产能位于越南,受限于越南疫情控制,8月中旬开工率仅为40%。目前工人正在有序返厂,产能需要逐步回升。
7月5日,百隆东方公布定增方案,拟投资2.5亿美元扩建百隆(越南)39万锭纱线项目。该负责人提到,该项目将于明年发布,公司长期看好东南亚市场对纱线产品的需求。
涨价并没有传导到下游服装企业。
一位服装行业分析师告诉财联社记者,棉花涨价主要推动上游棉纺企业利润率,对下游服装企业利润空影响不大,因为棉花原料在企业成本中占比很小,产品涨价比例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0元棉花在终端零售价约400元,企业进价约130元。即使棉花翻倍,企业成本也不会增加太多。
太平鸟(603877)相关负责人。SH)对财联社表示,棉花原料在公司成本中的占比并不高。目前,棉花、化纤面料等原材料的上涨尚未体现在公司产品价格上。
记者注意到,棉花的下游主要是混纺纱、棉纱,然后是面料和成品。目前,市场上以棉为主的童装、休闲运动装、内衣袜和时装用棉较多。
就拿健生集团(603558。SH),以棉袜生产为主,为例。基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上半年已上调产品价格,调整客户结构,减少与价格敏感度高的客户的合作方式。公司相关负责人10月11日告诉财联社记者,公司将根据订单情况,近期与客户进行新一轮的价格调整和评估。
“棉花原料占公司整体成本的30%-40%。我们通常有六个月的纱线库存。涨了的原料还没开始买,库存能用到11月底。目前出货量主要在圣诞节的冲货期,11月以后需求会下降,所以原材料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上述负责人表示。
品牌服装订单一般提前半年到一年下单,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会立即传导到消费终端。一位Balabala品牌代理商告诉财联社记者,公司在今年9月份就已经下了明年夏天的订单,成品零售价格已经确定,基本不受影响。“如果棉花价格继续上涨,明年秋季的市场定价可能会发生变化。目前,原材料直接影响面料生产企业的成本。如果厂家没有提前囤积面料就下订单,那就要承担进货价的上涨,减少利润。”
短期供应紧张有望支撑棉价。
仲达期货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谢文对财联社表示,棉花供给侧与价格的矛盾更加突出,是价格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印度棉花因虫害减产,新疆棉花因高温天气减产,近期雨雪天气导致棉花采摘进度受阻。天气好转后,棉花采摘价、装卸费、运输费都在上涨。即使最近两天收购价有所回调,棉花价格仍然很高。
谢文提到,随着越南疫情的控制和印度煤炭的短缺,东南亚的纺织开工率进一步降低。印度的限电效应才刚刚开始,后续纺织订单还会继续回流中国。目前国内纺织开工率在双控影响下降低。在订单回流的大背景下,相关产业链产品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涨。
下游需求增长乏力,供给端告急,成为当前市场的矛盾点。中棉协指出,近期棉花成品库存明显增加,价格上涨乏力,企业观望情绪加剧,疫情变化、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仍较多,棉花价格传导难度加大。中国棉花协会预计2021年消费量为84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为满足棉纺企业用棉需求,10月7日,中国储备棉经营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批中央储备棉公告。公告称,中储棉10-11月计划供应棉花58.5万吨,从供应端稳定市场。短期供应的增加有望冷却新棉收获的情绪。
本文来自采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