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段子讲1000公里,9.6米车要4000元,货运站跟一个直播输了的老司机打赌。最后老司机还是输了,一个零首付买车的卡友接了单。我们不在乎他吃没吃,但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运费越来越低了。运费谁说了算?是主人吗?货站?还是载体?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首先要肯定整个运输环境不好,货车库存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近两年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还车。
一个完整的运输过程,一般是车主找到货运站,货运站找车或者发布平台找车。司机看到信息后,联系货运站觉得运费合适,确定装货地点、付款方式等细节,然后签订运输协议承运货物。
其实一开始货主支付的运费并不低,为什么到了卡友手里却越来越低?
1.货运站发出信息后,如果这条线路车辆较多,很多司机会和货运站协商运费。这时候在谈判过程中运费会越来越低,因为有信息费。毕竟每个人都要生存。如果货运站收取一定的信息费,有些司机心里难免会不舒服。他们觉得货运站赚钱太容易了。他们去工厂拉货后,运费会透露给货主。车主觉得运费高了,下次运费会降!一场完美的恶性竞争,就这样形成了!
2.如果这条线路司机少,货运站发布信息后没人接单,那么运费就低,车主要求发货,只能把运费提高到合理的范围,所以没有还车。
3.司机卡住了。比如有高价运单的时候,司机直接避开货站,直接和厂家对接!举个例子,一辆6m8的车,从河南到山东500公里,运输成本3000元,信息成本200元,那么司机就会告诉厂家,下次有货,直接给他就行了,2800元就能载。好吧,下次厂家2800发货,但是有一点,你的车可能不随叫随到,所以厂家也会在货运站找车,运费重复2800信息费200。最后在货运站车价会降到1800信息费50,形成完美的恶性竞争!(真实案例)
4.平台的定价权,现在的货运平台,实行一价模式抢单,很难服从。货运平台是一群不懂货运的人,乱搞这种模式,因为货运涉及面广,货物是否禁止装载,货物的装载时间,地点,吨位等等。,但是现在很多贷款车和零首付车都是直接抢单,不管价格高低。网络大数据分析下,平台的定价越来越低!
整个模式看起来每个环节都有问题,但最终原因还是大环境不好,司机竞争激烈,货运站竞争激烈(一单货可以几个货运站发货,谁用谁价格低),狼多肉少。货运站责怪司机,司机责怪货运站!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观点也不一样!
不知道你的读者怎么看?分析运费率低的原因和提高运费率的方法!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