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他所有的宝贝,你都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其他人的宝贝我都看过了,终于没有我的那份了。在阅读上,可以引申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不想知道多少,只靠赞美古人,转述他人。毕竟谈不上开拓创新。
这不是真正的阅读。原因是你读过的书没有转化为知识,从而学以致用,提高能力。在扮演书的角色上,缺乏独立思考和有效实践,以至于成为“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激励了许多学生努力学习。现在读书不仅是为了满足求知欲,更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如果有一种活动能让人心情舒畅,我想可能只有读书了。在忙碌的人生历程中,唯一能让你独自享受一个世界的,就是读书。好好读书,好好读书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
被称为“非洲之子”的史怀哲说,大自然是上帝最伟大的创造,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在于书籍。但是,如何读好书是一门学问,不仅需要学习古代圣贤的经验,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感悟、理解。
你坚持读书。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会自觉学习。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渊博的知识,能言善辩,气质高雅,超越常人。内在的“气质中国”只有靠坚持阅读,吸收营养。白说,书里,不仅有眼前的诗,还有远方。读书可以让人静下心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如果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和友谊,一种生活的享受和体验,你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吗?
思考是阅读中最重要的事情。“学而不思则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智慧,才能有创新,才能使人明白事理,做好事。多思考有助于“头脑清晰,眼睛明亮”。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乱花所吸引”,从而增强信心,不断提高。
阅读时多写很重要。能说会写会写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也是能力水平的体现。要能写会写,重要的前提是勤于写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读书笔记,把看到的任何好的想法、好的文字都写下来,反复思考,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注重思考和理解,融入写作,形成自己的思考成果。久而久之,自然会达到“诗情画意,书卷气”的效果。正如曾国藩所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它是天生的。唯有读书,才能改变性情。”读书做笔记,要在坚持上下功夫,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像林清玄给自己定的目标,小学每天写500字,初中每天写1000字,高中每天写2000字,大学每天写3000字,“逼着他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整理思绪,强化内心,就能触摸到更远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