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接收验证码平台(小心“新人权益”被侵犯!“内鬼”利用开卡偷发验证码获取各平台福利非法牟利)

为了占领更大的消费市场,很多APP运营商通过推出注册新用户送礼券、首单优惠等活动来吸引消费者。一些犯罪分子发现了“商机”。未经消费者同意,使用其手机号在各大平台注册,获取“新人权益”,从而获取非法利益。近日,一起侵害新人权益的典型案件在南京市秦淮区法院宣判。



【利用开卡盗取验证码获取各平台非法利益】

张、左、李为通信运营商第三方外包商,负责送卡上门,提供开卡、激活服务。当消费者放心地将手机和SIM卡交给张等人开卡时,万万没想到他们是在玩花样。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处处长石弘说:“在办卡过程中,嫌疑人可以获得消费者的手机号码。之后,他们会将其发送到接收这些手机号码的特殊群体中。这家有专门的客服。他们拿到新的手机号后,会在各大平台注册。注册后,对方会给新卡发送一个验证码。嫌疑人看到新卡的验证码后,迅速将验证码发回到群里,他们就可以凭验证码在各大平台完成注册。他们使用这种注册,以便能够在各种平台上收到新的优惠券。”

完成后,张等人立即将相关短信删除。而他们用新号注册了电商平台的“新人权益”,很快就被转让或者使用了。他们每注册一个平台成功,当天或者第二天就会获得5到25元不等的收益。据调查,张、左和李平均每月处理数百个新号码。短短三个月,他们轻松赚了几千甚至上万元。

石弘说:“他们犯下的罪行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由于这些犯罪嫌疑人是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实施犯罪的,因此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量刑不同于其他普通人,打击力度更大。别人三年多赚五万,这些人三年多赚两万五。”

3月10日,南京市秦淮区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张、左有期徒刑两年四个月和两年八个月。李被判处一年零六个月监禁,缓刑两年。并分别罚款数万元。

【检方提起公益诉讼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由于张等人的违法行为,侵害了大量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还对张等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秦淮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处处长袁媛说:“其实这类犯罪涉及的人数,或者说它的覆盖面还是很广的。一方面,可能侵犯了他们的一项财产权;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诈骗的高发,也有可能通过这种手段为一些犯罪申请银行卡。我们通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让公众知道这种危害性和警惕性,要注意保护我们的信息不受侵害。”

法院经审理,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最终判决张某、左、李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获利赔偿公共利益损失人民币38731元。同时,责令3人在全国新闻媒体公开道歉。目前,南京市检察机关已向各通信运营商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其迅速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建立健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消费者对其“新人权益”受到侵犯并不知情。检察官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如果发现有非本人使用的APP账号,应及时修改密码、注销或报警。此外,在工作生活中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守住个人信息处理的底线。不应受利益驱使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和使用个人信息,更不能利用个人信息侵害人民生命安宁、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手机验证码接收

(黎明王苗俊报道)

(本新闻版权归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