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文|消费部门,作者倪妮可,报道|消费部门
2022年,中国美容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背靠5000亿的美妆市场,专注于线下渠道的美妆集合店也在不断升温。
新美大集店通过打造“天堂”的购物场景,逐渐成为年轻人新的消费和社交场所。传统美妆集合店也不甘示弱,试图通过规模优势抢占市场,夺回主动权。
传统美妆集合店的“盾”能否抵挡新美妆集合店的“矛”?
01美妆集合店进入2.0时代
美妆店,是集多品类、多品牌化妆品产品于一店的线下零售业态。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买到各种产品,比如彩妆、护肤品、个人护理、香水、美容工具等。,从而避免了很多购物的烦恼。
同时,美妆集合店还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美妆试用体验,很好的补充了线上渠道的不足。
如果是两三年前,说起美容店,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屈臣氏、丝芙兰、万宁等外资企业。
美妆集合店1.0时代,传统美妆集合店一枝独秀,占据国内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以屈臣氏为例,作为一家知名的保健和美容产品零售连锁企业,它在mainland China 490多个城市拥有4100多家门店,拥有6300万运营会员。
从基础护肤到彩妆单品,从日常护理到零食软饮料,屈臣氏曾经掏出空女性消费者的钱包。
近年来,沃森的生活并不轻松。2015年在华业绩开始停滞,2016年营收首次负增长。
去年疫情,屈臣氏业绩惨不忍睹。
2020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全球销售额达736.27亿港元(约合660.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其中,中国区销售额为88.0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8.92亿元),同比下降30%。
另一家传统美妆集合店万宁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
万宁关闭了北京、武汉等城市的大部分门店,以节约成本。其员工甚至表示,除广东省外,大陆市场很可能会被下架。
受疫情影响,一直被视为美妆集合店标杆的丝芙兰也难逃业绩下滑的命运。根据LVMH集团的最新数据,去年第一季度,Sephora丝芙兰所在的精品零售部门下降了25%,至26.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1.05亿元)。
相对于传统的美妆集合店,要么经营乏力,要么已经悄然离开市场,新型美妆集合店如雨后春笋,正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疯狂扩张。
2017年以来,HARMAY梅花、THE COLORIST配色师、WOW COLOUR等大型彩妆店相继出现,吹响了新美妆店的号角:
比如WOW COLOUR,目前运营门店约300家,入驻300+知名品牌,6000+SKU;;
调色师调色师,300多家直营店,拥有150+全球彩妆品牌,6000+SKU;;
H.E.A.T正在燃烧,大众点评显示有13家店铺,300多个品牌,4000多个爆款产品。
从各美妆集合店公布的数据来看,新的美妆集合店势不可挡。
这也意味着美容店正在进入2.0时代。
02新款美妆系列店铺圈三板芙
去年华美等新的美妆集合店很快就出来了,原因如下:
一、疫情下的租金调整。
疫情之下,大部分品牌的线下门店陆续关门。比如屈臣氏去年2月就关闭了200多家门店。
疫情空后,为了弥补损失,入住率较高的购物中心只能调整租金,希望降低租金水平,吸引品牌入驻。
对于专注于线下渠道,想要扩张的新美妆集合店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租金成本,但与大型美容店的运营成本相比,也算是杯水车薪。
比如北京三里屯的HARMAY华美店,面积是600平米,一个月的费用大概是140万,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还要更高。
可见美妆集合店正处于烧钱阶段。
短期是其发展的黄金期,但回报不会立竿见影。
第二,资本援助。
处于烧钱阶段的新美妆集合店,没有资本的加持是无法扩张的。
看投资机构名单,经纬中国,高瓴资本,IDG资本等都在到处跑。
如配色事业部母公司KK集团在2019年7月-2021年期间完成约18亿融资,投资方为eWTP科技创新基金、经纬中国、吾悦资本等。
华美,目前已完成A轮和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黑蚂蚁资本等。
哇彩,半年前刚刚完成5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和IDG资本。
这些资本之所以对这个线下业务感兴趣,离不开两个“新”。
第三,新消费者和新国产美妆品牌的崛起。
Z世代是目前的主要消费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群年轻消费者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这导致他们更青睐国产美妆品牌。
还有,无论是以佰草集、百雀羚为代表的传统国妆,还是以完美日记、花溪子为代表的新锐国产品牌,都受到了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
天猫数据显示,2019年,天猫共产生16个年成交额超过10亿的化妆品品牌,其中完美日记、WIS、头珍等5个国产新品牌年成交额超过5亿。
新美大集合店是国产品牌的温床,在品牌入驻方面给予国产品牌最大的支持。
如WOW COLOUR入驻郭超美妆店,国产品牌占70%,入驻品牌包括COLOR KEY、VNK、Judy Color Lab、HOLD LIVE等百余家网络名人国产美妆品牌。
第四,拥有最强的供应链。
在美容店聚集成千上万的产品,说白了就是考验供应链能力。
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全的商品,是困扰所有零售店的问题。
但对于供应链最强的中国品牌来说,这些成为与进口品牌竞争的优势之一。
新的美妆集合店很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在小红书和Tik Tok等平台上有无数打卡帖子。
这里有很多关于吵闹的美丽、HARMAY Plum、THE COLORIST colorist、WOW COLOUR、H.E.A.T .冉熙等的商店。
那么,这些新的美容店是靠什么来俘获这个年轻消费者的心呢?
首先,大牌小样引流。
说起大牌demo,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现商业模式创新。
一般情况下,国际大牌的库存控制是最好的。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或疫情后,像中产阶级以上的消费者会在短时间内减少消费,甚至停止消费高端产品。
这时候这些高溢价品类的库存控制不是在5%以内,而是提高到了10%-30%,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在短时间内(1-3年左右)尽快消化库存,因此需要制定新的消费计划和生产机会。
大牌通过样品和礼品招揽顾客并转化,从而推广一个短期发行量巨大的新品类。
NPD集团数据显示,护肤美妆小样在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2018年销售额达12亿美元(约合80亿人民币)。
如今样品也在中国市场源源不断的输出,依然是品牌吸引客户和引流的一大途径。
其中,哈曼华美以“仓储+演示”的方式走红。
其创始人表示,样本一方面提高了客单价,另一方面降低了新客户的门槛。对于商铺来说,通过高低毛利产品的组合,也是提高整体毛利率的一种方式。
小样毛利率可达20%,是正装的两倍。
面对高毛利和低新成本的诱惑,越来越多的美容店瞄准了小样,包括OnlyWrite,WOW COLOUR,Want,HAYDON黑洞,THE COLORIST colorist等等。
其次,选择产品主要是国产,增加利润。
在产品选择上,新美妆集合店以国产品牌为主,主打爆款产品,以增加利润。
H.被用户定位为“线下小红书”的E.A.T,喜欢烧,这一点在爆款产品的选择上更加明显。
其创始人Gary介绍,目前旗下门店化妆品品类占比45%,入驻品牌有Odin、唐朵、完美日记、JOOCYEE酵母色、HEDONE等潮流品牌;护肤品占28%,合作品牌有薇诺娜、HFP、谷雨、黛西的一天空等。
Gary还表示,对冉熙产品的选择主要基于互联网销售数据和口碑数据,从三个维度进行:
1.产品本身是否可靠、真实、有特色;
2.产品在天猫的销售趋势,小红书、Tik Tok、哔哩哔哩等品牌成交量。
3.潮流品牌的口碑和潮流是否真的能成为品牌。
包括哇色等。,也是这个游戏的玩法,这已经是新美妆集合店的共同游戏规则了。
最后,围绕年轻人建立具有社交属性的消费场所。
分享和热爱体验是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新美大集店通过打造“天堂”的购物场景,逐渐成为年轻人新的消费和社交场所。
20多平米的彩虹渐变墙由美妆蛋和口红组成,给消费者最强的视觉冲击。
这是COLORIST配色师的独特标志,吸引了很多消费者打卡。
HARMAY华美打破消费者对美容店的刻板印象,以高级工业风格突出重围。
它以“黑、白、灰”为店铺主色调,有序结合不锈钢、混凝土、玻璃幕墙等元素,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美妆店形象。
同时,华美结合“仓储式”购物形式,激发消费者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增加购物时的趣味性。
野兽派旗下的小B,痴迷于艺术策展。这家商店有一个专门的展区。品牌已与高端冰淇淋品牌Pree合作打造快闪车,并与BROWNIE Art Photography合办生活摄影展,以独特的艺术调性吸引有品味的消费者。
这些新的美容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社会属性。
03新老美妆收藏店攻防战
国内美妆市场表现强劲,进入市场的品牌商也在增加。
据天眼调查,2020年,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化妆品、彩妆、美妆”等关键词的新注册企业将达到275万家。
即使在黑天鹅疫情下,新增企业依然保持30%的增速,从工业活跃度就可以看出。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到2022年,中国美容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预计2023年规模将增至约5987亿元。
在加速电商迭代的同时,线下渠道在门店布局、门店设计、品牌选择等方面也在逐步升级,主动迎合消费者预期。
在这个行业背景下,美妆集合店作为线下引流的渠道,越来越重要。
进入美妆店2.0时代后,以屈臣氏、丝芙兰为代表的传统美妆店与新型美妆店之间将会有一场恶战。
那么,它们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呢?区别在哪里?
1。人:目标客户不一样。BA(化妆品导购)有什么必要性?
从“人”的角度来看,目标客户定位有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美妆集合店主要服务于中青年人,而新美妆集合店定位于Z世代年轻人。
此外,与传统美容店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型美容店的“冷淡”。
新美大集合店崇尚de-BA,采用开放不受干扰的独立购物模式。
比如色彩师色彩师色彩师的服务理念就是在不主动服务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所需的帮助,让顾客充分享受独自购物的乐趣。
店员会给顾客一些支持和帮助,但不会强行推销或过分打扰,甚至连“欢迎”都不允许。
WOW COLOUR会对传统的BA进行创新,他们会把店内的BA培养成一个KOS群体。
他们不仅在了解消费者,还在运营自己的产品,如Tik Tok和小红书,这样他们就可以知道网上有什么产品在火。这也是基于他们对消费者、不同肤质、不同产品的理解和专业性。
2。商品:产品差异化。
传统美妆集合店的选择策略是以国际品牌、老牌国货、自营品牌为主。
传统美妆集合店有话语权,保守,对新锐品牌强势。
相反,新美妆集合店一方面积极拥抱国潮,吸引新锐品牌入驻;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布局国际大牌、日韩小众、大牌样本等。,有全面的选择。
3。场:场景的新旧变化。
传统美妆集合店在标准化运营方面做得比较好,主要体现在门店布局、产品选择、供应链等方面。
这是一个优势,因为扩张非常快;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一种束缚。
比如传统美妆集合店千篇一律的店面布局,多多少少缺乏设计感和社交属性。
新美妆集合店注重个性,通过店面装修和商品摆放,打造具有打卡和社交属性的网络名人场景。
随着新美妆集合店概念越来越火,善于博采众长的后来者会蜂拥而至,出现形象雷同、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比如沈阳的瑶莲瑶莲,义乌的PEONIA Penny美妆店等美妆集合店,几乎都是抄袭华美的。
同质化严重,未来可能会演变成价格战,尤其是以低价吸引顾客的新美妆集合店。
如何在同质化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保持高增长,是考验所有美容店的难题。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