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玩具厂家直销批发市场(改革开放40年:成都荷花池商贸批发市场)

从成都火车站旁沿街叫卖的27个个体户,到池塘边8万人经营的荷花池批发市场,再到金牛区、西贸中心年营业额数百亿元的荷花池商圈——

成都小玩具批发市场

一代又一代,四川人,湖北人,浙江人...在一个叫“荷花池”的地方挥洒汗水,发挥智慧,追逐梦想,为8000多万四川人和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了10多万种平价服装、百货、中药材。

商人的理想和青春在这里竞相书写商业传奇,是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注脚。

更早致富的秘诀

20年来,孔尚国际服装的孔郭顶每天都要凌晨3点起床,4点前还要去成都金牛区荷花池商圈大成市场开早市。这让瘦弱的孔郭顶郁闷不已:“批发市场周末也照常营业。”然而,经过20年的努力,已经从一个只有几尺柜台的小贩,成为拥有多个服装品牌的孔董事长,产品在成都各大商场的80多个柜台销售。

一大早,市场起源于商品供不应求的时代。外地商贩坐夜班车赶到成都,凌晨进了货马上赶回去卖,既能抢到热销的“美货”,又能为第二天省钱。批发市场的很多小摊,早上5到6点的高峰期能卖出10万元的货。如今商品丰富,交通发达,但“市场开得越早,生意就会越多”,荷花池商圈成千上万的商家依然沿袭着这一传统。

“我们60后、70后商人的成功,靠的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勤奋和务实。”大成市场二楼41号商户石光灿说。在荷花池商圈,如果你只是走进一家店铺,和穿便衣的店主聊天,你可能会听到一个“按吨卖衣服”的传说:1999年开始经营服装的裴家林已经开了100家专卖店,“继承父业”的铁民去年卖出了100万条裤子和900万套衣服...最励志的故事是一个帮助商家搬运货物、上车的“背影”。

比孔更早的是“虫草之王”钟双全。1978年,他在火车站附近的人民北路摆了一个小摊,卖中草药。“总共只有27户个体户。”说起荷花池的来历,钟双全还记忆犹新:“批发市场开始专营药材,后来就有了日用品。”钟双全起步早,转型更早。1989年,四川省组织个体户赴新加坡等国考察。钟双全观察到,虫草、天麻等中药材已经成为热销的保健品。回国后,他迅速调整了销售方向。现在,他经营的成都金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钟氏虫草”为品牌,虫草交易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荷花池市场的今天。”钟双全说。上世纪80年代初,火车站附近的地摊经营导致人员繁杂、社会治安和市场秩序混乱,成都市政府要求整改。工商部门没有简单取缔市场,而是在荷花池边为最先“吃螃蟹”的个体户建了一个大棚市场,放了一个水泥平台让商家经营。起初市场条件差,不吸引人,干部们就每天雇大巴到车站接外商,敲锣打鼓欢迎商人进场。购买后,送回火车站或汽车站。

到1998年,荷花池市场注册商户3万余家,日均市场经营户8万人,年市场成交额近100亿元,在全国综合贸易市场中排名第七。主要经营服装、鞋类、纺织品、饰品、玩具、塑料制品、服装辅料等12大类3万多种商品。,不仅为四川省二级市场批发商品,还辐射到西藏、云南、贵州、陕西、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更快”的生存方式

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易环境拥挤无序、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交通出入口受阻等。尤为严重的是,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一度导致“假货”(劣质货、假冒货)泛滥。

“一花独放不是春”,当地政府迅速采取措施。2001年,工商部门与国有市场彻底脱钩,由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并批准建设大成市场和蓝光金莲市场两个民营市场。

7万平方米的大成市场一期工程仅用了131天就完工了。配备大量电梯、停车位和货物装卸区,设立时尚网站,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与省内外服装协会建立战略联盟,共享信息资源...精品服装批发和知名品牌代理成为两大新市场的“王牌”,年营业额约100亿元。

市场上的服装批发商动作更快。“68道工序,外地厂家接单后要25天才能完成,我们成都只要5天。”在大成市场卖双面羊绒的石光灿说。时尚风格特别有时效性,稍晚一点就变成了“出币”和“仿币”。在荷花池,时间真的是金钱。

朱在大成市场的“快语战术”就是做唯一裤业的“风向标”。通过提高福利和分红,让员工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心地上班,通过各种渠道快速收集全国最好的裤子。现在网络发达,产品同质化。在这个一不小心就会被枪毙的行业,朱实现了多年年均20%的增长。

华池商圈的黄琴琴在郑弘商业广场开了一家名为61TOY的玩具租赁公司。她认为,这种“双赢”模式建立在快速周转和零库存的基础上:公司通常不先购买玩具,在网上接到订单后立即从批发市场拿货,实现新品零库存;玩具批发商扩大销售,实现快速周转;父母在网上下单,几千块钱的玩具一天只租几块钱,也避免了玩具的浪费。

“这是一个只有跑才能赢的时代,市场连缓冲期都不会给你。”在荷花池经营了10多年的邵建平说,荷花池的前辈们经营大胆,缺乏品牌意识,被我们“70后”赶超了。现在我们面临着“90后”的挑战——网络让价格变得非常透明,代理销售模式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仅仅停留在品牌上也是“难以生存”,因为毛利越高,死的越快。今年流行的棉袄还是羽绒服,面料是双面羊绒还是“金貂皮”...为了在这场最自由最激烈的行业“淘汰赛”中生存下来,邵建平专门请来了一批数据分析师,对每个产品的销售变化和每个门店的成交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以便随时调整工厂的订单和市场的销售策略,力争在工厂、分销、零售终端各个环节实现零库存。

[/s2/]不败的“更好”传奇[S2/]

2013年,金牛区荷花池市场关闭。成都国际商贸城,规划面积2000多亩,投资145亿元,成为当地最大的集批发零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贸易平台。2.6万多家商户入驻,经营中药材、服装等10多万个品种。,覆盖全国及南亚、东南亚15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8点半才开门!”从这里封闭的市场“战斗”出来的穆标荣,最高兴的是告别10多年来每天凌晨3点起床的痛苦。但他也有了新的焦虑——如何让消费者感觉更好。“‘一年百货,十年末交货’,百货业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库存。”做了30多年服装生意的牟标荣说,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进货的人会给卖货的人送礼。10多年前,他还看到“买家”为了抢“爆款”衣服,猛拉一辆面包车的车门。但是现在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变化很快。“不一定要早起,但一定要用心去做,时刻关注新的消费需求,随时调整适应。”穆标荣说,以前卖一件要三年,现在可能一天三件,都是个性化的,小批量购销。

与穆标荣的“聪明”不同,夏子保的“笨功夫”——性价比最高的厂家直销模式,让消费者买得好。倒卖衣服,品牌代理,开网店,能试的老夏都试了。“我雇了我侄子开网店,损失是我的。我给他赚了40%,没成功。”夏子保最后决定,多一个环节,就多一份成本。他决定依托成都国际商贸城较低的租金,自己开厂,以出厂价零售服装。“现在大家对服装的质量要求很高,连一根线都不能有。但消费也更理性,不盲目追求大品牌。”夏子保说:“不能有第二个环节。没有比制造商的商品更便宜的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不应该被淘汰。”当然,前提是质量必须好。"

国际商贸城还有一片区域。货架上堆放着纸箱,商品陈列不多。市场经理告诉记者,这是专门的电商采购区,是传统批发市场和“友商”电商合作的典范。“放下委屈”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优势互补,让消费者更满意,扩大销量。为了让经销商和消费者买的更好,成都国际商贸城的每一层都可以开车到达,也可以让物流直接送货上门。

在各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成都国际商贸城也被批准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让客商更方便地从事进出口贸易。目前国际商贸城日均人流量达到10万人次,2017年交易额约300亿元。商贸城商人、四川省装饰协会会长高志军说,蓉欧快铁连接了23个国外城市,货运量增长很快。昆明至老挝的铁路也在建设中。我相信和欧洲、南亚、东南亚的贸易会更多。

“只要你坐在市场里,你就觉得舒服。”在国际商贸城,年近七旬的亿万富翁钟双全依然每天守在市场里,甚至和员工一起搬货、吃盒饭。“卖整个山楂是不需要办理手续的,但是切成片晒干后,就从农产品变成了‘中药饮片’,必须符合各种规定。”想做百年老店的钟双全说,中药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但最重要的是“宽松的经营环境”。

成都商业文化浓厚,有“兴一益二”的古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诞生在金牛区。金牛区副区长于坤说:“金牛正在打造一个中西部综合实力领先的城市。”。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有商品市场65个,从业人员数十万人。当地政府也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试图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同一阳光雨露下公平竞争,通过“百花齐放”实现“商业繁荣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