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闭微粒贷额度(各种APP都告诉我:你没钱,你得借钱,跟我借)

点外卖的时候想拿一张外卖券,还完贷款才能拿。打车的时候想拿优惠券,但是需要信用贷款。我试着在文档里编了一些字,不小心点进了借钱的页面...

现在你手机上几乎任何一个App基本都能看到贷款入口。当APP要借钱给你的时候,“原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

“手机里99%的app都可以借钱”

当这句话被越来越多的网友说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手机的时候,屏幕上总是充斥着理财产品。

“未来,所有的商业巨头都将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雷军在2017小米年会上这样预测。听着,这是个预言。众信。com记者体验了很多app,发现现在大部分app都提供贷款入口。

除了大家熟悉的借贷产品支付宝借呗、微信微贷、JD.COM白条、杜小曼有钱花之外,苏宁有“任性贷”,国美有“国美易卡”,唯品会在电商App中有“唯品花”。

在生活App中,美团有“美团借钱”;饿了么有“饿了么有黄金”;在旅游App中,滴滴已经推出金融服务,携程、去哪儿有“借花”、“带花”,驴妈妈有“小驴白条”;内容类app中有“放心借”,腾讯视频有“鹅花钱”,芒果TV有“芒里好贷”。

连八卦都打不过的工具App也会来凑热闹。比如美图秀秀有“借钱”按钮,科控股公司有在线金融服务,WPS有“金山金融”,百度地图、百度网盘都是“有钱花”。

最好看的就是手机厂商了。手机出厂就装了自己的钱包App,小米有借有明星的产品,OPPO是分子贷,华为钱包和小满“有钱花”,苏宁“任性贷”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合作提供贷款服务。

“前100的流量巨头,70%已经开始财务变现。”某咨询机构金融部门负责人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但是,从变现方式来说,并不是所有的app都可以推出自营借贷产品。如果没有金融牌照或者不想组建金融团队,在结算页面会选择与持牌机构合作或者引导其他借贷产品。

例如,众邦银行去年表示,过去三年,已接入JD.COM、携程、滴滴、58同城等近百家互联网头部平台,与10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

为什么各类app都热衷于借贷?

在金融热潮下,无论你是哪个领域的平台,只有有一定量级的用户才发誓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拼命向用户喊话:你没钱,你要借钱,向我借!

甚至有的企业为了抢占沙滩金融业务,摆出“你借不到,我离不开”的架势。

受不了潮。周曾信誓旦旦:“扎扎实实做好安全领域,不打算涉足互联网金融”,但他后来推出了360金融。

而App热衷于借贷,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种过度的体验负担。“什么App最终会成为借贷软件?我就是想简单点个外卖打车,别逼我办信用卡引诱我借钱。”

“目前中国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品质型消费转变,消费金融市场巨大。因此,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各类互联网公司都非常重视消费金融,并加大发展投入。”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Zhongxin.com记者解释了为什么各类app都沉迷于消费信贷业务。

奥维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4%。聚焦在线消费信贷市场规模,2019年将达到6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1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4%。

随着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接近尾声,头部App基本完成了用户的积累,达到了流量变现的阶段。

“P2P网贷机构都倒闭了,互联网公司看到了前者留下的市场空。”有互联网从业者表示,拿着巨量的流量不去做互联网金融,就像拿着“聚宝盆乞讨”。毕竟互联网企业在营销和用户增量的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甚至是亏本的。

知名的互联网头部企业都出现了亏损。淘宝用了6年时间盈利,美团用了9年,JD.COM用了12年。滴滴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也在2018年表示,“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来从未盈利,六年累计亏损390亿元。”

如何关闭微粒贷

APP抢着放贷,警惕居民杠杆率上升风险

据董希淼介绍,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凭借支付渠道优势,依托小贷公司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他们一方面通过联合贷款模式获取客户和资产,另一方面以资产证券化(ABS)的形式借入外部资金。杠杆率急剧放大,业务合规存疑,系统性风险集中。

“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带来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11年以来,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2011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上升幅度超过31个百分点,居民债务持续扩张的空时期已经非常有限。

报告还指出,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消费金融背后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负债、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不良率有上升迹象。

“一些机构发放无特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部分信贷资金不用于特定用途,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监控贷款的使用和流向已经成为一个‘难题’。”董希淼说。

然而,P2P贷款的“紧箍咒”已经收紧。2020年7月以来,与互联网贷款管理、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相关的多部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行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柏华”调整了年轻用户额度,小额贷款也降低了消费信贷的授信额度。

在董希淼看来,对消费金融采取一系列加强行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的措施,将有助于防控各类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何看待各种app“出借”的现象?(记者谢)据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