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山分局甘巷分局以城乡警务战略为指导,按照“创新思维、大胆探索、打造品牌”的思路,从“平台、机制、实战”三要素入手,积极打造“微平台社区”,拓展多元化警民沟通渠道,全面提升特大城市郊区农村人口管理成效,全年帮助登记实有人口准确率达99.67%,实现辖区电信网络诈骗。
搭建平台,加强部署和分级管理,促进高效运营
一是广泛发动,积极部署。动员警察、辅警、村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从那以后,农民工和企事业单位职工都是团建的对象。通过家访、宣传社会企业、街头巡逻、窗口服务等方式。,已广泛邀请辖区内的人建立并加入该小组。微信群从年初的12个群1000多人扩大到102个群。
二、集中精准分类。前期,各个微信群内的数据信息“碎片化”在各个民警和辅警手中,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对比,难以发挥微信群集群效应的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的“中枢”作用,创新性地建立了“警察在线”派出所官方微信入驻各微信群,汇聚形成“微平台”,并根据“人、单位、事件”等因素,共建立农民工微信群60个、企事业单位微信群25个、弱势特殊群体微信群12个、其他人员微信群5个,为精准宣传、隐患整改等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分级管理,有效运营。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成立由分管领导负总责,指挥室主任、指挥室民警、社区警务队民警全面参与的工作专班,形成“微平台”管理三级架构,即分管领导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微平台”管理重点,分析群众受害问题,接收治理任务;综合指挥室主任负责对微平台动态情况进行指挥调度和处置反馈,形成微平台每日分析报告;指挥室的民警制定出“团体规章制度”的内容,推送宣传岗等。,并及时统计了建立的群数、入群人数、咨询答疑等情况。社区警务队民警对各小组进行新建扩容,确保“微平台”人员数据动态、准确、新鲜。
三大机制固化,沟通顺畅,反应迅速,确保正常长效
首先,建立实时观察和即时反应机制。依托智慧公安场景应用,将微平台融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大屏幕,部署辅警力量7*24小时值班,关注微平台突发事件和报警咨询,加强预警处置,实行“值班辅警-值班民警-办案民警”的信息流转和处置模式,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微平台。
第二,建立研判循环闭环处置机制。秉承“群众无小事”的理念,在加强非警务警情信息分流的基础上,围绕政务办理、纠纷调解、生活求助等“微平台”的各项需求,,细化完善研判、流转、办理、反馈、回访等环节,加强过程跟踪,形成处置闭环,确保“事事有答、事事有着落”。今年8月,辖区孙女士在微平台反映,自己有2400元的存钱罐忘在家里了。因其已离开上海,暂时无法找回,综合指挥室民警迅速将情况转给责任区值班人员,收回存钱罐,代为保管,并在网上反馈处理情况,受到当事人好评。
第三,建立业务评价培训机制。对于治安纠纷复杂、案件处理难度大等“微平台”公众咨询问题,可能会出现平台管理者和辅警处理和应对能力不足的情况。通过“以战促训”、“双周业务考评培训会”等形式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依托派出所“智慧培训点”平台,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盲点,使网上公开建议、咨询、反馈规范化。
首先,帮助动态隐患清除到底。坚持“警力有限,人力无限”的原则,动员“微平台”11800余人成为派出所的“千里眼”、“顺风耳”、“宣传员”,通过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及时在群里反映消防通道堵塞、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等安全隐患。,警方会迅速跟进,进行整改。
二、帮助防骗宣传精准防范。重点做好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充分发挥“微平台”信息发布快、覆盖面广、人群分类集中等优势,每天定期在平台推送182期“防诈骗日历”和“警察说防范”,推广全国反诈骗中心APP和“赣湘警察”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让人们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掌握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和防范要点。根据弱势群体类型,每周向不同群体发送简明易懂的防骗信息,揭示电信网络诈骗的诈骗手法,有效提高防骗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辖区内单笔诈骗和财务人员被骗“零案件”。
三是帮助实有人口管理提质增效。[/s2/]以深化社区民警“村官”双重融合为契机,综合运用“脚板+科技、传统+现代”手段,在正常入户走访和人口登记的基础上,实行“1+1”微平台人口管理模式,即1名社区民警+1名人口协管员,对新进财务人员采取“人进群出”政策。
来源:今日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