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元店加盟品牌(两元店+社交=拼多多 三年上市撕开了社会的一道裂缝)

自从中国的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后,城里的大妈们每天早上都免费乘坐公交车,到郊县的农民家里讨价还价,争取新鲜鸡蛋。他们太高兴了!

同时,郊县的大妈们每天早上坐免费大巴,去城里的大超市抢购打折力度很大的鸡蛋,回家放在自家的鸡笼里,等城里的大妈来买。选拔结束后,他们会继续补充,他们会开心的!

当然,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但放到拼多多如今火热的社会现实中,就显得很讽刺了。

三年时间,3亿用户,300亿美金市值,拼多多以最快的速度在电商领域上演了上市奇迹。然而,随后的“假货”、“假货”、“劣质”等标签像糖果一样粘在拼多多身上。有人说拼多多抓住了三四线以下的人口红利,也有人说拼多多是典型的“婴儿肥”,充斥着假货。

现在,拼多多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社会一条残酷的裂缝,而这条裂缝,正是拼多多巨大争议的开始。

如何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现在有了一个新的答案,那就是像黄征一样,打造一个叫“拼多多”的电子商务平台。

上市首日,拼多多股价暴涨40%,估值3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阿里和的电商平台,甚至称本人身价超过刘。有人说拼多多抓住了三四线以下的人口红利,也有人说拼多多是典型的“婴儿肥”,充斥着假货。

无论如何,三年时间,3亿用户,300亿美金的市值,拼多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在电商领域的上市梦想,但属于拼多多的争议才刚刚开始。

两元店+社交=拼多多?

即使没有IPO,品多多也已经是一家现象级的公司,以至于大量风投都在刻意寻找下一个品多多,或者试图将品多多的商业模式复制到其他领域。

今年年初和一个VC朋友聊了聊拼多多。

他问,“我们准备在新零售领域找一家类似拼多多的公司。有什么建议吗?”

我的回答是:“你说两元店?”

这是脱口而出的回答,也有调侃的意思。和拼多多街边的两元店有一个共同点:便宜,而且能产生买了不觉得失落的满足感。很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并不了解拼多多的魅力。如果从两元店的角度来看,似乎不乏理性。

小时候县城最繁华的商圈有一家家乐福,也是第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在离家乐福不到50米的路口,也有一家两元店。如果你愿意停下来观察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很多从家乐福拿着进口奶粉出来的年轻人,也会去两元店买一块肥皂。虽然后来大家才知道“连锁超市”也是假货,但这揭示了一个事实,看似追求品牌和品质的小城镇年轻人也有“低端消费”的欲望。

年轻时认识丁磊、段永平等大牌,甚至被段永平带去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黄征,也绝对不是街上那家两元店的常客。拼多多在招股书中称自己是好市多和迪士尼的结合体。据推测,黄征每年要花几十美元才能成为好市多的会员。

黄征的聪明之处在于找到了电子商务市场的突破口。中国有7亿多网民,有多少活跃用户属于天猫和JD.COM?通常五六线的消费者为了买一斤猪肉要讨价还价半天,所以才有勇气为几万块的名牌包买单。

早在2015年,淘宝、JD.COM、苏宁等开始在农村刷墙,但是光刷墙打广告是没用的,还要研究农村用户的消费心理。于是那个当年偷偷光顾两元店的小伙子,就成了品多多天天“剁剁剁”的大叔。

有人可能会想,两元店是怎么赚钱的?用垃圾收集价清空各大厂尾货,筛选出质量尚可的店铺进入“高大上”,剩下的进入两元店出售。之前的流程已经把成本赚回来了,两块钱的店几乎是“无成本经营”。只要能赚回店铺的租金,自然有人愿意加盟。

当然,拼多多和两元店的经营模式是不同的。商家可能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圳华强北,或者一线工厂。在拼团、砍价、红包等“社交裂变”下,“买了不亏,不参与不亏”的消费心理深入人心。3.44亿用户,170万商家的拼多多,不是两块钱店主能想象的,也不是两块钱店铺加社交能做到的。

小红小红帽和白蛇夫人的故事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拼多多商业模式的合理性。毕竟黑格尔早就说过“存在即合理”,不管年轻一代是否误解了这句话的本意。同时,我也没有买拼多多的股票。市值与我无关。

前两天看了一句有趣的话:在欧洲,是小红小红帽去森林看奶奶;在中国,是白娘子进城找男人。作者的本意是用不同风格的民间故事来解释欧洲和中国的地理差异,进而不同的文化习惯。

就像美国人可能不理解白娘子为什么要进城找男人一样,他们对电商的看法自然和中国人不一样。

拼多多在招股书中公布了几个核心数据: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GMV 1987亿元,活跃买家2.95亿,活跃商户超过100万。到上市前夕,这些数字有了明显的变化:过去12个月的GMV已经达到2621亿元,用户数增长到3.44亿,活跃商户数超过170万。

据此前媒体报道,拼多多被超额认购20倍,拼多多有权提价20%至22.8美元,但黄征坚持定价19美元。

无论是业绩突出,还是低于“实际”发行价,拼多多都没有理由不暴涨。尤其是市值超过500亿美元的JD.COM,每年活跃用户超过3亿。2017年11月,在订单方面被拼多多超越,而拼多多的IPO估值还不到JD.COM的一半。

在国内市场,拼多多的市值走势恐怕不会那么乐观,自然会对比阿里和JD.COM的数据。阿里2018财年的活跃消费者为6.17亿,一个淘宝用户每年会在购物上花费8000元。2018年第一季度,JD.COM年活跃用户3.01亿,单个用户年消费约为阿里的一半。虽然拼多多在用户数量上已经和JD.COM不相上下,但是人均年成本只有674元,平均客单价38.94元,看起来还是很低的。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指出:“拼多多的核心优势是不断做爆款,最大化SKU深度,让降低成本、毛利、以量赚钱的理念最大化。”但中国投资者知道的是,假货曾经是淘宝成长的阵痛,拼多多的问题似乎更严重。比如小家电品类,几乎成了山寨厂商的天堂。

两元店加盟

拼多多在上市前夕被纸尿裤厂商爸爸的选择起诉。在很多国内媒体的印象中,“假货”、“质量差”、“烦人”、“骚扰”就像糖果一样粘在拼多多身上。品多多才三岁,还在可以犯错的年纪。但300亿美元的市值和聚光灯下的光鲜亮丽,很可能扼杀品多多犯错的权利。

此外,在小红小红帽的故事中,狼最终被猎人剥了皮。无论是海外投资者给予的高估值预期,还是国内泛滥的质疑声,对于拼多多来说,恐怕只剩下“升级”二字了。

如何理解“Costco+迪士尼”?

至少目前,黄征对拼多多的计划是Costco+迪士尼。

比如像Costco一样,拼多多要做一个深度的SKU,以标准品为主,先对高频、低价、至少“高品质”的产品进行市场测试。确定需求后,拼多多会联系上游生产商,全力生产销售适合拼多多的产品,这就是“拼工厂”的由来。

拼多多希望学习好市多为消费者挑选产品的角色,虽然网易考拉和小米也表达了类似的诉求。不同的是,好市多的赚钱理念是交会员费。仅2016年,会员费收入就有26亿美元,几乎是全年的净利润。

比如拼多多就想像迪士尼一样推广购物的乐趣。目前在微信流量的加持下,鼓励用户拼团砍价,邀请亲朋好友组成购物团队。其中的乐趣似乎可以理解为:砍价让用户有“占便宜”的感觉,比单纯比较价格更容易激发购物欲望。

拼多多的愿景是在AI的驱动下,高效匹配信息,读取人们的情绪,让他们体验快乐购物。或许可以理解为推荐类似“”的商品,基于大数据了解用户喜好,促成更多交易。拼多多要做的是商品配送和供应链。

只是如何“证明”拼多多仍然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1。C2M模式是工厂转型的方向吗?

“组装工厂”的本质是按需生产,似乎迎合了工厂转型升级的需要。从过去盲目生产导致大量滞销、压仓,转向科学按需生产。这种模式迎合了大多数一线工厂的需求,但也可能违背了工厂主的初衷。

很多工厂的现状是品牌下订单,然后安排工人生产。品牌拿到90%以上的利润,工厂赚的是辛苦钱。拼多多的模式中,倡导一种没有店铺、品牌、流量中心的“理想形态”。而拼多多成为了工厂的“饭师傅”,看似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工厂主的生存困境,但也可能变相“绑架”工厂,失去品牌和品质的先机。

比如目前拼多多最火的爆款是“9.9元起的可心柔软纸巾”,是典型的薄利多销,优势集中在成本控制上。一旦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或者同类型工厂加入,必然会有价格战的风险。另一方面,网易YEATION、米家优品等。同样瞄准工厂,选择质量驱动而不是流量驱动。或许两种模式针对的人群不同,哪种模式更吸引人。被品牌挤压过的工厂主们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觉得拼多多需要给C2M模式加一个注释:工厂不仅要参与最基础的生产环节,还要给工厂主画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否则,恐怕会吸引大部分家庭作坊。

2。“平准消费”到底有多大空?

黄征显然不喜欢“消费退化”的说法,给出了“消费拉平”的梦想。小城镇的年轻人会去山寨里的“家乐福”,也会转身走进两元店。那么拼多多并不是“五环外”的专利,“五环内”的白领也需要购买低价好货。但问题是,要想让五环内的用户认可,需要提升平台的质量,也需要经历一段痛苦。

毕竟,在拼多多170万家商户中,便宜的“厂货”只是少数,“假货”的印象更多,比如OPSSON的手机,“小米的新品”电视以及很多不知名品牌的产品。要知道,拼多多的打假已经引发了商家的集体维权。如果假货被强行清理,注定是一个血淋淋的事件。

恐怕品多多给自己挖的陷阱不止一个。外界很容易误解拼多多的定位。真的只是JD.COM、天猫、网易考拉等“高端”电商平台的补充吗?虽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省份已经超过20个,拼多多也不乏潜在用户,但“低端消费”在资本眼中始终不是好事,淘宝努力走出“低端”已经是个例。

最重要的是,拼多多的核心优势是渠道和人群红利,没有阿里和JD.COM的生态护城河。便宜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最终还是要回归服务水平和供应链能力。这就是电子商务的本质,就像街边的两元店永远没有权利对抗沃尔玛。如果不能解决核心问题,拼多多之争将永无止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2018科技生活节完美落幕,今年最超敏感的科技怪兽颠覆你的生活!

本文来自钛媒体。

更多精彩资讯,请访问财经网站(www.jrj.com.cn)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