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公共交通票价优惠管理办法》的通知。《广州市公共交通票价优惠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提到,乘车码也可以享受票价优惠。而且每一轮公共交通票价优惠措施实施时间不少于三年。该管理措施还增加了针对低收入居民的特殊优惠,以确保普通人能够负担日常公共交通费用。
范围:便民公交、定制公交等特殊线路不在此列,乘车码可享受优惠
《管理办法》包括哪些公共交通方式?记者了解到,《管理办法》涵盖市交通局统一监管的编码公交线路(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属地管理的公交线路,由当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施),广州市范围内的地铁线路、有轨电车、APM线路、广佛线、水巴线路。《管理办法》提到,常规公共交通票价优惠措施应覆盖上述所有线路。需要注意的是,便民公交、定制公交等特殊线路不在覆盖范围内,城际铁路不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范围。
除整体常规票价优惠措施外,广州地铁集团及各公交公司可根据客流情况,自行制定具体线路临时或阶段性票价优惠措施。
《管理办法》扩大了优待范围,乘车码也被纳入优待范围。《管理办法》提到,票价优惠应遵循普遍性原则。也就是说,除了指定的特殊群体,公共交通票价优惠适用于所有乘客。乘客可通过羊城通实体卡、NFC虚拟卡、乘车码等电子支付方式享受票价优惠,不允许有歧视性条件。
此前,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广州市公共交通票价优惠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回复中提到,广州目前正在制定统一的《广州市公共交通代码》,可以乘坐公交、地铁、水上巴士等不同的公共交通方式。正在羊城通APP上测试运行,稳定后才会正式应用。同时,乘车码和实体卡在支付方面各有优势,用户群体也各有侧重,不适合因支付方式不同而对不同乘客采取差异化优惠。
人群:除特殊人群外的普通乘客,有“抄底”优惠
《管理办法》提到,除广州市中小学生、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和优抚对象、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含外地老年人)、残疾人、广州市低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困难家庭、特困供养人员)以及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群体外,其他乘坐公共交通的普通乘客可享受常规公共交通票价优惠措施。
《管理办法》还为低收入人群设置了“兜底”优惠,其中提到,原则上,乘坐常规公共交通出行的乘客平均支出占广州市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超过4%。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304元。折算后,乘坐常规公共交通出行的乘客公共交通出行支出原则上不得超过227.68元/月。
特殊人群公交票价优惠政策
广州市中小学生按相关规定办理羊城通学生卡后可半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符合免费政策的儿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消防救援人员、优抚对象等。可凭相关证明或羊城通专用卡按相关规定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含外地老年人)和残疾人,可凭相关证明或羊城通专用卡,按照有关规定免费或半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广州市低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困难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可按相关规定优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市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群体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公共交通票价优惠。
相关链接:为什么每月乘坐公共交通15次以上的乘客被定为常规公共交通出行者
《管理办法补充规定》所称乘坐常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乘客,是指每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5次以上的乘客群体。为什么是15倍?
市交通部门此前回复称,一次出行一般包括来回两次。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乘客,一周左右的出行次数可以达到15次,平均每天出行只有0.5次,按一个月30天计算。因此,将每月乘坐公共交通15次以上的乘客群体定义为常规公共交通出行者是合适的。
文/广州日报新华城记者卢据
图/广州日报新华城记者高鹤涛
广州日报新华城市编辑马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