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是哪里人,靠什么发家的(广东男人,从服务员做到CEO,身价超100亿,被马云器重,为啥?)


近日,高德软件公司股权变动爆发,马云持股比例从67%降至25.283%。第一大股东变更为杭州宝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4亿元。


这是一个大惊喜。当初高德软件被马云以11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而现在高德要去马云那里,很难不让大家猜测,马云是不是想要高德软件?





马云怎么了?


但仔细观察,原来事情根本没那么简单。不得不说,马云的赚钱能力超乎想象。


天眼信息显示,高德软件新股东杭州宝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杭州橙宝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和杭州喜宝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两家公司共同拥有,各持股50%。


这两家公司背后有共同的大股东张剑锋、蒋芳、吴敏芝、岱山、文嘉,他们都是阿里的核心骨干。


顺带一提,杭州宝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是阿里巴巴副总裁于。


而且,根据天眼查的股权渗透图,马云仍然是高德软件的最终受益者。


绕了一大圈,最后高德软件还是阿里巴巴或者马云的。


那么马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可能就是想减少自己的代言,让阿里的企业尽量减少他名字的出现。


从台前幕后,马云并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赚钱。


毕竟他不用展示自己也能轻松赚到钱,背后优秀的团队会为他打理一切。


马云从来不缺人才。创业以来,他身边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才。


比如陆兆禧,一个他曾经非常看重的员工。





1988年,广东人陆兆禧考入广州大学,主修酒店管理。


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被分配到广州一家四星级酒店,从服务员一步步成为大堂经理、客房经理、餐厅经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马云,加入了阿里。


在阿里的第四年,他成为支付宝的副总裁,然后一路爬到淘宝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2013年,马云摘下桂冠,陆兆禧接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


2020年,陆兆禧以财富142.1亿元位列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271位。


为什么陆兆禧会受到马云的喜欢和信任,让他担任CEO一职?这一直是阿里的热门话题。





在他们看来,马云和陆兆禧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一个喜欢自由漫游空,像个外星人,一个沉默低调,完全一个地球人。


性格和行为如此不同的两个人,如何走到一起,创造一个商业帝国?





顺其自然,听从安排


陆兆禧的起点和马云一样,不是特别高。几乎都是从底层做起。


陆兆禧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受父亲影响,他决定当一名建筑工程师。


理科成绩也不错,要考上名校工科是必须的。


但是在高考之际,我上化学课的时候,因为不熟悉试卷的编排,加上当时考试比较紧张,化学最后一页的内容被省略了,最后到了孙山。


只能转到酒店管理专业,一个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如果事情与你的愿望相反,那一定是上帝另有安排。


即使陆兆禧没有被他最喜欢的学校录取,他也没有失去信心。他相信勤奋可以弥补他的错误。





因此,在大学的四年里,陆兆禧努力学习,每年都取得最好的成绩。


1988年毕业后,陆兆禧被分配到广州的一家四星级酒店。虽然这是一家四星级酒店,但其他人的梦想工作可以在这里进入陆兆禧。起点很低,就是个服务员。


再加上当时的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非常狭窄。陆兆禧没有背景和资源,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在一家酒店工作。


陆兆禧很快调整了心态,以踏实的态度一步一步从服务员做起。


打扫房间,登记客房信息,洗厕所,洗被子,所有的脏活累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陆兆禧承包了。


每天,陆兆禧都要在早上六点准时到达酒店,开门,收拾门面,准备开店。晚上,陆兆禧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关上门,检查设备。


陆兆禧几乎拿着一份工资,做着九个人的工作,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领导看不起中国员工。


虽然当时酒店设在广州,但来广州投资的都是外国人,员工很少是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初出茅庐的陆兆禧成了他们欺凌的对象。


然而,陆兆禧并没有感到胆怯。相反,他工作越来越努力。


当记者采访并提到这段时间时,陆兆禧笑着说,“每个人都是这样。当你知道有人在看你的笑话时,你就越来越努力。”


就这样,陆兆禧从服务员一步步走到大堂经理和客房部经理。


当他到了最高的位置,他不知道自己终于有了选择,他不想再待下去了。


1997年,28岁的陆兆禧决定离开酒店,与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上的长途电话服务。


在这里,陆兆禧也慢慢做出了一些成绩,这也让他更加坚信,互联网有着特殊的市场,谁能咬下这块肥肉,绝对是商业的命脉。


2000年,在看到陆兆禧对互联网的热爱后,陆兆禧的朋友向阿里巴巴推荐了他。


他也是阿里巴巴的员工。


与马云沟通后,马云马上聘用了陆兆禧,并称赞陆兆禧的“草根素质”。


加入阿里后,马云将陆兆禧派往深圳,担任阿里巴巴B2B华南区总经理。





他刚上任的时候,大部分底层员工因为学历低都不愿意听他的安排,但陆兆禧还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马云把他调到这里,并不是秀恩爱“什么人才都有用”,而是他无法信任陆兆禧,无法安心纳入阿里。


在华南的四年时间里,陆兆禧一个人支撑起了华南的销售体系,为广东的B2B做出了口碑。


当时整个华南地区成了阿里巴巴一半的业务。


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陆兆禧关注当下,尽力培养自己的能力。





救火队长,填坑第一人


由于陆兆禧的出色表现,他在2004年被调回总部,与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合作组建支付宝团队。


之后,陆兆禧出任支付宝总裁,全面负责支付宝业务。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在银联、信用卡、PayPal的夹击下,陆兆禧带着支付宝杀出重围,取得了支付宝国内电商第三方支付50%的市场份额。


2008年,支付宝的基金会扩大,孙彤宇卸任淘宝总裁,去海外留学。


陆兆禧被任命接替孙彤宇的位置,掌管淘宝。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陆兆禧打算把淘宝从原来的市场变成C2C电子商务平台,把淘宝的生意越做越大。





三年后,B2B业务部门出现欺诈丑闻,负责人卫哲辞职,陆兆禧接任B2B总裁一职。


上任后,他首先为卫哲“擦屁股”,清理旧党羽,大力整顿B2B内部秩序,使B2B业务平稳过渡。


从高考失利,到华南区负责人,从支付宝总裁到B2B业务CEO,陆兆禧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认真做好手头的工作。


2012年,谷歌对阿里的操作系统“云OS”全部开火,全面封杀。


陆兆禧再次收拾残局,兼任云OS系统总裁,重新规划云OS的发展方向。


陆兆禧不同于阿里的其他人。进入阿里的时候,马云并没有给他明确的职业规划。他几乎是一个填坑者,他去了他需要去的地方。


因此,在阿里内部,他们称陆兆禧为“救火队长”。他在危险的时候被命令过几次。他没有打败陆兆禧,而是让他以此为跳板,一次又一次地完成完美的跳跃。


员工不好,老板也不喜欢。抗压能力强的陆兆禧深得马云喜爱。


2013年,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陆兆禧接任。


马云在公司内部公开信中说:“陆兆禧对新事务的鉴赏和学习能力,对关键问题的判断和决断,以及强大的执行力,令人印象深刻...





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难度的工作,尤其是接任像我这样的创始人CEO。你可以想象陆兆禧的责任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我特别感谢老卢的巨大牺牲和投入。"


对于陆兆禧接任阿里巴巴CEO,媒体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超过一半的人不看好陆兆禧,认为马云的决定过于草率。


但在阿里内部,“救火队长”的晋升得到了高度认可,同样在接班人名单上的彭蕾公开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无论谁接任集团CEO,我的任务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一个。”


然而,一向善于看人的马云却遭遇滑铁卢。陆兆禧上任后非但没有灭火,反而火上浇油,彻底浇灭了马云的热情。





不到两年,马云收回了陆兆禧的权利,宣布张勇接替了陆兆禧的位置,陆兆禧被任命为董事局副主席。


2016年,蚂蚁金服集团总裁井贤栋接替陆兆禧,47岁的陆兆禧宣布退休。


毫无疑问,今年陆兆禧选择了退休。原因是人们不得不去想象。



“落魄皇帝”


当时陆兆禧突然被任命为CEO,有人猜测陆兆禧只是被马云拉去背黑锅做傀儡皇帝。


腾讯2011年推出微信,两年之内,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大大吓了马云一跳。


2013年,马云随即推出一款社交软件,与微信同台竞技。这个产品叫做“通信”,陆兆禧对它负全部责任。


但马云自己对此没有信心。毕竟微信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来来往往的前景他也把握不住。


陆兆禧接任CEO后,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了运营中。


一是将王新和协会组建成网络通信事业部,成立淘点点事业部、OS事业群和数字娱乐事业群。


为了让自己更有活力,陆兆禧将B2C总裁张勇调到PC和无线业务。




马云也全力支持陆兆禧的工作。为了给陆兆禧“出成绩”,马云动用人脉,请来了柳传志、史玉柱、朱雯、黄晓明等企业家和明星


连马云都“全家总动员”动员全家人用交换机,连70岁的家人都不放过,每个人都要装交换机。


马云也给员工下了死命令:11月底前每个阿里必须有100个外部用户,否则年终奖就泡汤了。


马云对陆兆禧寄予厚望,希望他真的能和别人一起和微信竞争。


为了鼓舞士气,马云公开挑战腾讯,称“我们可能做不了大玩家,至少让微信保持创新”。


然而,无论陆兆禧如何努力,交通就像一个无能为力的傻瓜。一滩烂泥扶不住墙。2013年来往用户不足百万。


微信也没有让马云失望。在来来往往的叫嚣下,一步步更新。


2014年,微信红包上线,为微信迎来了大量用户,用户数超过6亿。


这不仅打了马云的脸,也直接影响到了阿里的主要业务之一——支付宝,让马云损失了3亿。


马云痛定思痛,震惊于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保。他指出,微信的行为是“偷袭珍珠港,完美的策划和执行”。


马云决定勇敢退休,但一根筋的陆兆禧不同意,依然要和微信决一死战。




此时此刻,陆兆禧一直表现得好像他不考虑公司的利益,只是在努力赢得他的喘息。

马化腾是哪里人


结果马云和陆兆禧大吵了一架,马云收回了陆兆禧的权利,让张勇接手。


张勇及时止损,提出将PC业务延伸到手机淘宝,利用用户的购买情绪大力推广手机淘宝平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6年,手机淘宝成为第三大移动应用,仅次于微信和QQ。


张勇也是靠这一招成功推翻了陆兆禧在马云心目中的形象,成为下一任CEO。




打工人没有领导命


陆兆禧落选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


在微信已经抢占市场的时候,陆兆禧和马云没有想别的办法,反而互相狠狠打击。


在推广过程中,陆兆禧讲究“人海战术”,人多力量大,没有静下心来研究技术,提高硬件水平。


据说在一次“all in Wireless”会议上,一名员工问了一个关于“技术”的问题,陆兆禧二话没说就把他转到了R&D部门。





三个月之内,陆兆禧将团队扩大到300人,看起来浩浩荡荡,但却受不了。


有本事的人做事,没本事的人钓鱼,最后说几句话讨好陆兆禧。


整个团队就像棉花糖,一拳就散了。


而且传播的推广是在微信“之上”,陆兆禧的口号是“比微信多一点”,强调传播的功能比微信好。


其实这也是微信反方向的一波广告。在陆兆禧艰苦而广阔的条件下,人们记住了微信,但他们不配拥有一个名字。


除了外部环境,归根结底,陆兆禧只适合为老板工作,没有领导能力。


虽然内向的人也有春天,但是在生意场上外向的人总是比内向的人有优势。


虽然陆兆禧的执行力特别强,但他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不像马云那样能言善辩。


陆兆禧自己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老师让我站起来大声朗读课文,我发现这对我来说很累。让我读出来。我认为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别人站起来读得很流利,我却卡在读的中间,我就不做口语这个行业了。”


加入阿里成为高管后,他也不喜欢开会,声称“一旦发言,就没有分析能力”。


他属于埋头工作的工作生活。他只想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每天和邮件打交道。他是众所周知的工作狂。


遇到问题不想和团队多交流,认为努力才有真知。


在马云面前,他更怕大气。《揭秘陆兆禧》描述马云和陆兆禧经常在外面谈工作,90%的时间都是马云在谈,而陆兆禧“只说好”,没用。





马云经常和陆兆禧谈论他的工作,而陆兆禧总是异口同声地说:“我会听你的”。


对于马云的命令,他不像蒋芳那样大胆,敢于正面对抗马云,而只是逆来顺受。


所以陆兆禧上台,外界大多认为陆兆禧成不了大气候,只是马云的傀儡。


唐骏甚至说:“不管马云是不是CEO,都是阿里说了算。”


马云曾说,“老卢比较务实,退了还有一口气。”


陆兆禧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是事实,但他缺乏领导气质。


当他不能把人脉带到市场上的时候,马云可以随时收回,立刻逼他下台,成为马云的“弃棋”。


陆兆禧只有“马前卒生活”,没有领导生活。当张勇出现时,无论他有多好,他仍然可以被取代。


正如陆兆禧自己所说,“生活就像一场不知道终点的长跑。直到停下来的那一天你才会知道结果,但当你真正休息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结果都无所谓了。”


陆兆禧的事件可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给别人打工,不仅要赚钱,还要借机“重装”自己,打造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只有当你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各种优秀的资源才会来到你身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