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用品网购大数据(成人用品销量暴增,女性成为主力军,对于“性”她们终于不含蓄了)

每天培养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

近几十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各种物流行业的发展,网购和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在中国,网购早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们的消费欲望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流动更加活跃,对收入的渴望更加强烈;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强的依赖性会让我们成为资本的“奴隶”。



现在人们在各种所谓的“双十一”节日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甚至精力。

截至2021年1月,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电商销售额达到惊人的3.0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资本如果超出了人的正常需求范围,也是没有用的。

商品化与脱嵌

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和经济人类学家卡尔·波兰尼在他的著作《大变革》中表达了他对这种资本主导的经济市场的担忧。



他认为,原本嵌入社会文化的经济行为已经去嵌入化:我们不再为了需求而消费,而只是为了消费。

无论是个人、土地还是金钱都已经被严重商业化,人们的经济行为已经与原有的社会文化不再相关,这是非常可怕的。

虽然中国不像西方那样把经济活动完全交给市场,但日益高涨的消费行为也值得思考。

在这样的浪潮中,很多以前我们在社会上不被人关注的商品逐渐进入市场,甚至成为消费者眼中的“宠儿”,人们争相购买。



销售额飞涨的成人用品

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种类中,有一种商品成为了曾经的抢手货和热门品类,那就是“成人用品”。

我们知道,在相对内敛含蓄的中国传统文化看来,各种与“性”有关的东西都是隐秘的、黑幕的,因为张扬会显得你没教养,不尊重别人。

但是随着人们思想的逐渐开放,很多传统观念似乎已经被年轻人抛弃了。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传统,但像“性”这样的东西已经完全不再像以前那样出现了。

根据中国研究Puhua.com的数据,在1980-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他们对成人产品的接受度已经达到93%。



同时,由于网购的发展,人们发现无论买什么,都是相对隐蔽的。只要打开的时候没被看到,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于是,消费者对成人用品的消费开始逐渐增加。根据国内某电商平台发布的相关数据,仅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该平台销售的各类成人用品成交额就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9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

有趣的是,仅2020年一年,该平台人均售出避孕套就多达44个。

根据另一家电商平台给出的数据,在这类商品的消费者性别统计中,男性自然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已经付费的用户中,68.3%是男性,剩下的31.7%是女性,大概是“37%”。



而女性消费者的数量却在成倍增长,短短一年时间,增长了11倍,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女性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对性终于不含蓄了。

而且,在众多类别的成人用品中,80%以上都与女性有关。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女性在成人用品消费者中所占据的地位都是越来越大的。

女性成为成人用品消费“主力军”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大概可以在题目中认识到这个现实。那么,在此之后,成人用品销售行业和女性消费者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首先,对于成人用品行业来说,自然是好的影响。其实,不管消费者的性别如何,只要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那么这个行业自然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更何况,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思想的开放,很多夫妻对性生活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

成人用品网购

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注重生活需求各方面的质量,当然也包括性生活,能够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以帮助双方增进感情,缓解压力。



那么,对于女性来说,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但不是很大。比如这篇文章类似的数据发表后,可能有人会觉得现在的女人是不是满脑子都是男女之事,女人一点都不矜持。

每个人都有权利有自己的想法,这无可厚非,但女性也有权利追求自己舒适的生活。随着地位的提升,享受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否意味着男性主导的时代真的在衰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至少是发生了地位的平衡和转换。

对于传统中国,女性总是被贴上“贤惠”、“含蓄”、“矜持”的刻板印象,仿佛女性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无法主动思考与性有关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女性应该多想想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女性,自然要举止得体。就算有一些关于性的东西,也没有人会到处宣传。



但是,在爱情生活中,不妨大胆追求一些自己想要的,自己好奇的东西。性不是禁忌。

虽然传统观念延续了几千年,但有些东西是应该尊重的,有些东西是不必太在意的。

比如很多刻板印象要敢于突破。毕竟时代在发展。不能说你买了成人用品就“不是好女人”。这太极端了。

总之,做女人就是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大方得体,在感情中不要畏手畏脚,这样她的魅力才会显露出来。

-结尾-

作者|汤米

第一心理铅笔团|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空

参考资料:a . Bruk、s . g . Scholl和h . bliss(2018年)。美丽狼狈效应:自我他者对展现脆弱的评价差异。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115卷2期,192-205页。

微信官方账号:第一心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