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收旧衣服电话(聚焦3·15之变味的收藏品 | 银行推销特供收藏品遭遇回收变现难题,申请退货要等半年)

“特色纪念品”、“可线下流通交易”、“未来会有很高的升值空”等等

2022年“3·15”前夕,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发布投诉帖,称因购买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广的收藏品被骗。不仅实物价值和购买价值差距很大,而且很难流通。他们想找银行退货,却被告知至少要等半年才能收到退款。

北京回收旧衣服



以大额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昂贵的收藏品。

“您好,作为我行优质信用卡客户,我向您推荐一款特藏,可网上流通交易,升值价值高,可随时变现。想知道吗?”2019年,广州用户文婧(化名)接到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推销电话。在电话中,银行信用卡中心提到,因为文婧是优质信用卡客户,他有资格购买特别收藏品。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人跟我说,这个收藏品是因为我是优质客户才推荐给我的。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人也提到,这个产品不仅可以在网上流通交易,而且未来升值价值很高。”文婧回忆道。

在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推荐下,文静购买了这套藏品,购买采用的付款方式为信用卡分期付款。本次集合总价值19800元,分12个月,每月分期金额1650元。



和文婧的情况一样,李月杰(化名)也是听了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一套藏品。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20年接到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推荐电话。推荐的方式和很多消费者一样,称我为优质客户。在接触和沟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反复强调收藏价值很高,比以前高了好几倍,还提到了当地的钱币交易。

“先是用信用卡分期买了价值8800元的收藏品,然后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人又以同样的理由向我推荐了价值16980元的收藏品套装。但由于资金短缺,我没有购买推荐的产品。”李跃杰说。

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购买收藏品的需求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自己收藏和升值,二是为了流通和变现。从消费者提供的图片来看,银行推荐的藏品大多是金银材质的贵金属纪念币。此外,还有一些邮票收藏。

复苏“放血”的代价是打折扣的。

本以为从银行渠道购买的收藏品多年后可以大幅上涨,但最后发现这些产品很难流通变现。

2022年,因为资金周转,文景想把收藏品卖掉,但是找了几个线下的钱币交易市场,发现没有人愿意回收这个产品。

“没有线下商家愿意回收这个产品,也没有流通渠道和售后支持。因为这个藏品的材质是白银,要回收的话只能以白银的现价购买,和我之前买的原价相差太大,无法接受。”根据文景提供的信息,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查询发现,该收藏品的银重为500克。如果按照上海黄金所3月14日公布的上海白银午盘价格5058元/公斤计算,该收藏品最终实现价值为2529元,较购买的19800元下跌近1.2%。

文婧也质疑这种产品的银含量。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这个收藏品的银含量纯度不高,损失会更大。”

除了单方面找流通机构,银行信用卡中心也有人在推荐时向消费者承诺会配合回收。“当时一共买了4件收藏品,一共花了27000元。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人提到会配合回收。”另一位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我试图联系收藏品包装袋上公布的北京超庭科技有限公司回收产品,但电话一直无法接通,一直显示座席占线。”

天眼查资料显示,北京超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20日,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其经营范围包括礼品、工艺品、文具、珠宝、服装、金属材料、收藏品(不含文物)等。根据消费者提供的发票信息,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这家公司是收藏品的卖家。那么,北京朝庭科技有限公司是否可以回收收藏品,与相关银行信用卡中心属于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对此,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电话多次致电该公司进行采访,但电话无人接听。但根据智能客服的提示,为了减少消费者的等待时间,建议登录银行App,点击订单详情联系客服进行处理。

多年前购买的收藏品,现在面临变现的问题,让很多消费者难以接受。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表示,通过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推荐,用信用卡分期购买了价值不菲的收藏品。不少消费者直言,“接到推荐电话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人说产品已经在升值了,为了回馈客户,低价出售,出于对银行的信任,才购买相关产品”。

据博通金融行业分析高级分析师王鹏博介绍,目前典型的收藏品有两类,一类是金银制品,一类是艺术品,收藏品本身的价值会有涨有跌。但在消费过程中,如果银行没有向消费者明示,承诺回收,也明确指出有较大升值空,这就涉及欺诈和过度营销。对于收藏品是否存在欺诈或过度营销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上述消费者投诉的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进行咨询。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只是说“会有推荐收藏品出售的情况”。

地址不一样,退款要半年。

在没有办法变现后,很多消费者产生了退货的想法。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发布投诉帖后,已有消费者收到银行的解决方案。

王(化名)在投诉半个月后,收到了该行信用卡中心人员的回电。在电话中,该人士反复保证藏品已经升值空,但相关流通交易因疫情已暂停,一旦开通会尽快反馈给客户,所以仍建议用户将藏品握在手里。

“我提到想让银行以资金周转为由回收这个产品。他们说会申请,让我先把收藏品寄到指定地址,需要3-6个月才能退款成功。但是发货地址和退款地址不一样,邮费要自己承担。我现在不敢退,怕有什么变化,到时候藏品丢了,钱也退不回来了。”王对说道。

另一位消费者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投诉后,我也收到了银行的反馈。首先,他们给了我一个邮寄地址,要求在退款前将收藏品寄回。要等六个月。发货地址和收货地址不同。一万元以上购买的收藏品要慎重,我一直没退过。”

消费者应该如何购买银行推荐的收藏品,避免“踩雷”?中国(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指出,严格来说,银行推出的类似收藏品本质上都是工艺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首先要鉴别哪些是真正的投资收藏品,哪些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其次,如果发现银行信用卡中心涉嫌欺诈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口头承诺的销售模式实际上影响了自身的声誉,监管部门应该严惩这种销售行为。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看清购买协议中是否存在陷阱和诱导消费,并保留录音证据;其次,尽量避免购买小众范围内的产品系列。”王鹏博说。

北京商报记者宋艺彤

#315国家行动# #消费者权益帮助#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