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地图
非洲正令人惊讶地成为视频平台上的流量黑洞。
正在镜头前做饭的非洲朋友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却能熟练地倒油、煮勺子,甚至做出很多年轻人都掌握不好的菜——火锅鸡、红烧鸡、红烧带鱼...
中国美食在非洲“人传人”的背后,是一群群中国人在非洲扎根。
《中非投资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带动下,中国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中非经贸投资合作的主力军,正在经历从“走向非洲”到“落户非洲”再到“扎根非洲”的转变。
“如果在非洲创业需要四两英镑,那么在中国创业可能需要2000英镑。”一个在摩洛哥创业的90后这么说。
不同于国内的创业环境,这是一个几乎未开发的新市场。很多行业刚刚起步,机会多,竞争少,更何况生活增长快,劳动力便宜。
总之,就是没那么卷。
许多看到机会的年轻人漂到非洲创业。你也可以说他们是“非漂”青年。
不可否认,这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抢劫、盗窃和腐败是家常便饭。
它可能有风险,但更有利可图。
我们在非洲找到了几个企业家。他们讲述了非洲更真实丰富的一面。
有的人在非洲待了近十年,靠“本土化经营”踩着每一个风口浪尖;有人在前老板的介绍下当了农民;有人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在非洲发了第一桶金;有人离开大厂,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产品梦;一些人充分利用新模式成为视频博主...
在非洲,他们冲出了自己的世界。
从麦肯锡辞职,我在非洲务农
李一女今年27岁,现居肯尼亚农业。
说到中国人在非洲,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各种政府项目和基础设施。事实上,中国的私营企业已经在非洲发展了很多年。
2017年,麦肯锡发布了《与龙狮共舞》的报告,其中谈到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当时我还是麦肯锡洛杉矶办事处的顾问。看了这篇报道,感觉非洲的经济发展挺好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落后。
2019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向公司申请了“半薪”,来到麦肯锡肯尼亚办事处,看看非洲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
去年四月,我在麦夫呆了将近五年。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客户——从大公司到国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我觉得我在麦肯锡收获很大,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我应该做一些新的挑战,这可以让我感到有影响力和有意义。
我和当时的老板谈了离职的事,说想去一个有创业氛围的公司,去一个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我跟老板说:“我要辞职了,你得找人代替我。”
老板是个很好的人,也有一些感触,希望能帮助到一些真正对国家发展有想法的人。他说他投资的一家农业公司在找合作伙伴,问我有没有兴趣。
虽然我和农业没什么接触,但我和另一位创始人彼得很合得来。彼得是土生土长的肯尼亚人。他比我大很多,有丰富的农业经验。他非常热爱农业,从小就在家里的阳台上种东西,我也相信非洲农业未来的发展。
也许留下来对我有好处?不是我有多大的野心,想完成什么,只是对这个新领域很好奇。
李毅和团队员工
我加入了这家创业公司,正式成为一名农民。我和Peter的背景完全不同,但有互补性:他可以负责生产和技术工作,我负责运营、工艺、销售等等。
一开始,我没有团队。我不得不独自做很多事情。那时候我根本不用设闹钟,因为每天早上都会有急事把我叫醒——凌晨两点,司机会打电话给我,让我付当天的油钱;凌晨三点,我会亲自把货物送上通宵列车,在非洲最大的贫民窟卖西红柿。在路上,我不得不打开电脑回复邮件...
慢慢的,我开始招聘财务,人力,管理...我没有相关经验,所以新兵都是有经验的,我更相信他们的意见。有人专门做物流,有人专门做销售,有人专门做仓库,一个真正的组织架构逐渐建立起来,我也没有当初那么紧张了。
我为他们开发了一个报告系统。他们都不会举报,也从来没有举报的习惯。我需要告诉他们如何报道。他们拿到一个Excel表格,做一个模板,教他们如何根据指标衡量业绩。
有一次,我的仓库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有人偷了一些工作服,被保安发现了。我以为小偷是新来的,没想到是一个我很熟悉的女孩。我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但我就是不能狠心说辞退。最后,我打电话给彼得,让他第二天解决。
后来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些业内的“戴娜”,听到了更多奇怪的窃密方式和各种解决方法。比如保安要用非本地部落的人,不容易和本地员工串通;保安要每两个月换一次,防止和员工太熟。
创业永远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就像打地鼠的游戏,一个被打出去,另一个就会在那里冒出来——拦路收小费的警察,狮子大开口的城管...
但不管有多少问题,都是一个个被跨越的。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从零到一,但是要保证每天进步的方向是对的。
易立农场的农作物
非洲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土地好空一年20-30度的天气,种植没问题。唯一的障碍是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人才的缺乏。
这些都是我们想要解决的事情。如何在这里创造一个可以实现和规模化的商业模式,从而真正把非洲农业变成可持续的农业。
非洲也有很多中国农民,但大多数都是针对中国客户,种植中国人喜欢的菜——四季豆和中国黄瓜,然后卖给中国公司和中国餐馆。虽然市场不是特别大,但是单价比较高,是个不错的机型。
但是真正在当地市场发展农业要困难得多。肯尼亚的农业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95%的农民每亩都有三分田,但他们缺乏投资和技术,大多数人只能挣扎着温饱。和互联网、金融行业不一样,投资农业不赚快钱。毕竟开一片地需要半年时间。长期的投入和周期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看到成效。
凡是在这里有所成就的,都成长了很多年,花了很多时间。在非洲,基本上任何事情都需要耐心。没有国内快。我在这里看不到任何焦虑的非洲人。有时候,我觉得问题已经很大了,他们都会挺轻松的。还好,不会传递出焦虑的情绪。
李毅在马赛马拉。
非洲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能让人看到太多超出自己能力的东西,放弃改变世界的野心;也能让人看到机会和希望,甚至让我这个没有野心的人开始发自内心的想做点什么。
希望能在这份工作中学习成长,也有机会证明非洲农业大有潜力。在非洲这个广阔的世界里,农业可以持续发展,并有助于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活水平。
“坐拥”尼日利亚最大的红木家具厂,为近400名非洲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龙·月辉,男,34岁,现住尼日利亚从事加工和零售。
很多人问过我,非洲的商业环境怎么样?六个字来形容,就是“浪急”、“水深”、“有鱼”。
360行,顶行,每个行业都有机会,有人能赚到钱,有人赚不到钱,关键是怎么抓住机会。
2012年毕业后,在一次偶然的聚餐上,实习单位的经理给了我一个信息,说我可以去看看红木进口在非洲有没有市场。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我在非洲学了大概八个月的紫檀和刺猬紫檀,跑遍了浙江东阳,广东中山等市场。我问了140多个客户有没有红木需求,100多个客户的反馈是:只要有库存,我肯定要。
当时我发现这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国内客户很热情,一直追着我要红木。我就想,哇,这个东西可以做,反正我喜欢折腾。
2013年,国家正在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在宁波镇海区大学生创业园注册了一家公司。我带着补贴和自己攒下的5万块钱,只身来到尼日利亚,开始做红木生意,自己创业。
如果是创造出来的呢?是另一种生活。大失败之后,回去工作。反正根本没钱。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2亿人口基数庞大,商机众多。这里作为红木的原产地,我能提供给国内市场的供应链是最优质的,这是最大的优势。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认识了一些国内的厂商,还在QQ群里面加了一些“有名”的非洲华侨,和他们聊了聊,有时候还会去他们家里看看,了解一下他们的性格。慢慢的,我成了朋友,他们对我特别照顾,几乎无所不知,无话不说。
他们会给我介绍一些人脉,比如会计、律师、科长、代理、供应商等等。现在负责出口的黑代理是朋友介绍给我的。
当地酋长邀请惠捐建这座教堂。
很难找到靠谱的黑代理。
有一次,山东一家阿胶厂联系我,问我有没有驴皮。我觉得可能是个商机,就跟一个黑供应商说买驴皮。供应商让我先交定金,他会去山上一个地方帮我拿回来。我叫他200w奈拉(尼日利亚法定货币),相当于近4w人民币。后来他给我打电话说车子在路上抛锚了,要50w奈拉。我给他打了电话。结果没过两三天,他就说车又坏了,需要50w修理。我又给他打了电话。
打完电话后,他就再也没有我的消息了。过了几天才回来,发现根本没有驴皮,就被他骗了。
非洲的企业家往往认识一些不靠谱的供应商。后来我们达成共识,统一口径——货到工厂我们付款。
国内同行的竞争一般是“下不来台的”。大家都会觉得,你抢我的东西,我会想办法反抗你。和我们非洲的企业家没有竞争关系。毕竟都在国外,全凭自己的本事。拿到货了,自己动手就行了。我们会祝福你,为你高兴,如果我们不参与,不介入。你不拿货,下一个人就谈,谁谈货谁拿。
非洲的商机很多,因为它的工业几乎为零,95%依赖进口和中国制造。以前中国人都是做外贸出口的,大家都是“躺着”赚钱,把国内的产品带过来直接卖。现在是第二阶段。中国人在非洲开了工厂。橱柜厂、瓷砖厂和水管厂...通过培育当地市场来赚钱。
做了几年开发商,红木市场门槛越来越高。恰逢尼日利亚政府鼓励我们做深加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S2/】2017年7月,我在尼日利亚奥贡州开了第一家红木家具厂,从贸易开发商变成了工业供应商。
龙月辉和保镖
当然,转型的过程是一波三折的。
【/s2/】开工第一天,20多个骑着摩托车的家伙来到工厂门口勒索钱财,否则不让挖掘机进厂。我找到了我的黑经理,他在当地挺有威望的。在他的支配下,我给了那些家伙2w奈拉(人民币400元),给每个人买了一瓶可口可乐,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开工第三天,厂里的工人开始了集体罢工——我要求周末照常工作到5点半,他们却要工作到4点。我和他们开会讨论妥协,最后给他们定了一个“大小周”——这个周末我要工作到4点,下个周末5点半。
施工第三个月,当地环保局又来给我贴封条了。因为家具制造中有大量的边角料和木材,他们认为这会污染环境。我找到当地一家木材协会的会长,请他帮我解决。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用说了,员工偷电线,时不时推卸责任。这里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没那么高,一切都“不痛不痒”。不像中国,领导讲解的时候,工作人员什么都能完成,而且表演的很好。
在非洲创业,无论是员工、当地政府还是合作伙伴,各方面的关系都要维护好,这些都是必修课。
2018年6月,龙的第二家家具厂开业。
非洲有七八十家中国红木商,只有六七家家具厂。2018年,我开了第二家红木家具厂。我站在家具厂的最前沿,“坐镇”当地最大的红木家具厂,为近400名非洲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作为一个二手服装批发商,我在肯尼亚赚到了第一桶金
王耀南今年38岁,现在肯尼亚做二手服装。
在非洲创业,有两个要求,一是做自己懂的事,二是做自己擅长的事。
2009年,我作为一家公司(央企)的常驻人员,在坦桑尼亚从事国产民用飞机的出口工作,拉开了在非洲生活的序幕。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对非洲的风土人情、政商环境、为人处事的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很多各行各业的专家成为了兄弟哥们。
2019年,一个在乌干达做生意的大哥给我分享了一些二手服装行业的供应商,以及行业内的秘密。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我辞掉了工作,做起了二手服装批发生意,赚到了肯尼亚的第一桶金。
大家都觉得二手服装市场是个暴利行业,因为几乎全靠大家的捐赠,或者是从大街上低价收来的,没有成本。其实这个行业已经过了暴利期,真正的暴利期是10-15年前。
但是这个市场需求一直存在。衣食住行永远是普通人的刚需。再加上非洲人民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二手服装一直有市场,薄利多销。
比如我们在中国出口一个集装箱的衣服到非洲,价值30w人民币。卖给非洲当地的批发商。卖得好的话,我能赚1w块钱,毛利率还可以。
王耀和他的进口二手衣服
国内分拣厂一般都是人工分拣二手衣服,整个行业最大的棘手和风险就在这里。货分369等等。不可能把所有的好货都卖给一个买家。会有一个比例。就像煮一碗麦片粥,你得有小米,大米,红枣,芸豆。
分拣厂的工人特别不愿意接我们中国买家,因为我们理解,而且我在中国有监督团队,不能让他们忽悠我。比如我订了两个柜子,一个衣柜54吨。里面大约有一百万件物品。如果我能照看好这些物品,这是非常重要的。
柜子钉住了,那些工人选的衣服会更好;如果你看不住柜子,他会给你装两柜“垃圾”运到非洲。打开柜门,你会彻底傻眼。你不付钱吗?有很多不确定性。
非洲的二手批发市场都是现金交易。每笔交易都需要一大蛇皮袋钱,存点钱和钱都是有风险的。偷窃、丢货、丢钱的事情经常发生。
2017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早上,三个持枪劫匪跑到我家,抢走了我留在家里的大量现金。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抢劫。他们埋伏了两个星期,切断了整栋楼和街道的闭路电视。
2018年,我的一个批发摊也是被枪手抢了。直到现在,我还是肯尼亚被抢现金数量第一。
大家都是在和平年代长大的。谁会害怕被手枪射中额头和胸部?为了安全起见,我觉得,是不是应该从二手服装批发转向精品二手服装店?
这些年来,我对这个行业和客户了解了很久。比如我知道,男士牛仔裤要想卖得好,第一,要深色,黑色到深蓝色;第二,裤子要长,因为非洲人的四肢比较长;第三,牛仔裤要有品牌,比如Levis,Lee。非洲人也认可品牌。
到现在,我的二手服装已经发展到12家零售店,分布在肯尼亚各大城市。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本地化更好”。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熟悉当地环境,适应度高,和当地人配合好,几乎总能赚到钱。
非洲是冒险家的天堂,这里有世界级的豪华酒店,展现着荒野的奢华与野性;马赛马拉国际保护区是最壮观的动物迁徙地...当然,这里有不完善的政治经济条件。对于创业者来说,会有一些风险,更大的机会。
毕竟非洲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法律法规是“无效”的,遵守的人少之又少。每天都在不断的“搞关系”,处理城管、税务、移民局、派出所等等给我带来的各种不愉快。
王耀协助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向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捐赠了现金和物资。
不是每个人都能创业,创业肯定是九死一生,但是我愿意冒险。
相比中国,非洲的就业环境会更好,机会多,竞争少。中国每个行业都很成熟。一有新的东西出来,大家就一窝蜂的扑上去,立马干掉。
去年因为疫情,我成立了新公司,申请了医疗器械资质。我们都有权进口和销售防疫材料、医院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做生意,要因时而变。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得匹配什么样的资源。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我们不给任何人思考的时间。如果我们看好一件事,就要马上去实施,这样才有机会。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往前看,做研究,做风险分析。这些东西准备好了,机会就错过了。
离开大厂后,在肯尼亚做“消费贷”
杰森男,31岁,生活在肯尼亚互联网金融。
2016年2月,我被华为派到非洲。
准备在宿舍锻炼身体,在新买的kindle里下载了一大堆电子书,坐上了去肯尼亚的飞机。
和大多数人一样,来非洲之前,我对非洲的印象是落后破旧——像原始部落一样的茅草房,都走土路,住的是类似村镇自建房的房子,最好的网络是3G网络,网速不够好。想都别想刷微博,打视频电话。
落地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落后。可以办4G卡,网速好像不错;超市和国内超市没有太大区别,基本物品。
杰森家窗外的受访者供图
我的主要工作是运营,平时会关注非洲市场发生的事情,比如和在非洲做数字化服务的人对接资源,沟通现在有什么新的行业在发展。我也会定期和非洲的一些普通人见面,了解年轻人玩什么,消费习惯是什么。
我发现非洲的年轻人没有储蓄的习惯,却很乐于消费——没钱的时候,哪怕买一瓶啤酒或者一部手机,也要提前消费;而且在非洲,借钱很难,因为这里整体社会信用体系不是很高,朋友借钱很难。
如果有一个产品,在他们着急的时候,给他们一些钱,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定一些利息,等他们拿到工资的时候把钱还上,当地的老百姓会很乐意有这样一个东西。
其实我一直都有一些“天马行空空”的想法,不管是产品还是品牌,或者几千块钱,或者几百万块钱。我想获得这些成就感。
在公司工作两年后,我的技能水平达到了顶峰。再往上,只能做一些所谓的管理,职业技能没有突破。而且,这里的时间也不自由。有时候一个项目一旦完成,一整年都不可能回国。
于是2018年11月,我离职了。我联系了非洲当地的投资人——他曾经是非洲的传统行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如果他想转型,只能找我这个科技行业的人合作。几个月后,19世纪末,我们的产品上线了,一个消费贷款项目。
截至目前,下载量已超过100万。
我们的主要优势是本地化和本土化比较好。许多人未能在非洲创办自己的企业。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对当地市场做太深入的研究。靠想象复制很多国内的东西是完全行不通的。
大部分人还停留在非洲创业——带东西去卖能发财吗?其实不是。与10年或20年前相比,很难找到一个竞争很少的行业。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中国人。
国内市场的特点是天花板高,而非洲市场的特点是竞争门槛低,尤其是一些相对较新的业务。如果说上一代的无浮创业靠的是努力,那么这一代的无浮创业更多的是靠模式创新和本土化运营。
让我们年轻人与众不同的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会更愿意去了解非洲当地的年轻人,了解当地的未来,了解当地创新市场的发展,从而结合国内科学的运营方法论,用数据和量化的方法去运营企业,运营自己的品牌。
曾经和国内大厂的朋友聊过,问我要不要回国,重新进入大厂。一位高层人士劝我:“想都别想。就算你现在回来,总有一天你还是会出去创业。不管级别高低,只要领导明天打电话要一份材料,要一个项目,不管今天要做什么,明天都要完成。”
对于自由又懒惰的我来说,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最后的选择。
肯尼亚的寿司师傅,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东非的门户,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也是一座国际化城市。2019年,人均GDP达到1925美元,脸书、谷歌、微软甚至星巴克都在这里设立了分公司。
相对于中国,肯尼亚优质资源的竞争并不大。包健身房和游泳池是常有的事。网络名人里的餐厅不用排队,这里也有夜店和酒吧。
肯定和中国很不一样。比如国内没有新的剧本和桌游,但是并不无聊。每天坐在餐厅里美美地吃一顿,周末开车去一个花园式的景点,来一次空的旅行,也算是一种“逃离内卷”的方式。
我觉得年轻人,与其因为受不了国内的环境而平躺,不如来肯尼亚,南非等非洲经济更好的地方体验,过上自由有品质的生活。
我在视频里分享非洲街头小吃,在哔哩哔哩已经被几百万人玩了
约翰尼,男,26岁,现为大多数兄弟的视频博主。
我在非洲有发言权。
从2017年被一家建筑公司派到肯尼亚做项目管理,穿越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环游世界,到现在在多哥工作,走过9个国家。我认为非洲将在未来10年或20年成为一个机会。
因为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发展,但是非洲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大陆。
网上有些博主找当地的非洲人,制作一些搞笑和烹饪的视频,盲目的想抓住他们的眼球。单方面拍素材,抱着“踩高不踩低”的态度看待非洲,一味地找优越感,大谈非洲如何野蛮落后,这是不负责任的。
2020年11月,我开始在视频平台上分享我在非洲的真实生活。希望能客观的给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非洲,改变大家对非洲的刻板印象。
做自媒体不容易。要呈现好的内容,就要提高视频的质量。在拍摄之前,我要构思,要写文案,要写稿子,还要了解当事人的背景,根据他的背景去琢磨一些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能问,这个过程很费时间。
也会有一些社会问题——有的人不想被拍,会很会挡镜头;拿着相机在街上拍也容易被抢。
一开始不知道自己要往什么方向做视频。我只看到粉丝的留言,“钟昀呈,我想看你拍非洲当地的市场”,于是我去拍市场,“钟昀呈,我想知道非洲餐厅的真实情况”,于是我去拍餐厅。
不要小看年轻人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尤其是在美食方面。今年3月,我在视频里分享了非洲的街头小吃。在哔哩哔哩的播放量高达125.7万,在YouTube的播放量为69万。有了观众的反馈,我的立场更加明确。
我开始带你探索非洲市场,探访非洲市场,揭秘非洲巫术,品尝非洲美食。用相机,我记录了当地人是如何工作的,分享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强尼和卖石油的非洲女人
现在非洲大概有13亿人,华人有200多万,但是在一些小国家,圈子还是挺小的。女朋友在多哥生活了4年多,会积累一些相应的人脉和资源。依托这个网络,我邀请了一些在非洲留学的中国学生,在非洲学校教中文的70后妈妈,在非洲打拼的中国年轻人等等,分享他们在非洲的真实生活。
有时候,我会在网上寻找一些潜在的目标,尝试用脸书给他们发私信,邀请非洲歌手、高级服装店经理等人分享他们的故事,为大家呈现一个更真实的非洲。他们知道非洲在世界上的声音其实是比较小的,刻板印象也是存在的。他们也希望通过我的渠道发出一些声音。
一直以来,中国媒体人在海外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很小,在YouTube上看到的中国博主几乎都是海外华人。[/s2/]
现在有了一点改善,希望能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在海外平台上展现中国人的声音。
本文来自微信官方账号“后浪研究院”(ID:youth36kr)微信。作者:,魏,,36Kr获授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