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让SheIn和PatPat进入大众视野:有消息称,跨境女装品牌SheIn估值超3000亿人民币,即将进行IPO。今年7月,跨境童装品牌拍拍宣布完成6.7亿美元C、D、D+轮融资。
他们的共同点,除了服装企业,在广州的供应链和DTC跨境电商,都是在行业内逐渐被挖掘出来的一个特点——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而他们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来自同一个大师——海云先生。海云先生,原名刘明光,已工作25年。自2016年初以来,他一直是SheIn的供应链顾问。2020-2021年任拍拍供应链副总裁。曾任特步(中国)供应链副总裁、汇美集团(因曼)供应链总经理、北京杰博供应链总监、广州智境科技供应链顾问。
全国纺织服装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7万家,数字化信息管理能力不足5%。然而,供应链能力已经成为这个行业中被忽视的最重要的能力,迫切需要引起行业的重视。
SheIn的供应链:从零基础到供应商突破门槛
36Kr :很多人说SheIn现在的成就不是因为它的营销能力或者质量和设计,而是因为它的供应链能力。作为SheIn的供应链顾问,你是从什么样的巧合开始帮助他们做出改变的?海云:准确的说,SheIn是唯一一家同时“两条腿走路”的服装品牌企业(近期正在向平台化发展),营销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在业内独树一帜。她的供应链,包括它的底层结构,组织分工,工作流程,工作过程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和相关标准,都和我有一定的关系。
起初,SheIn对供应链一无所知。当时乃至现在,很多跨境电商、国内电商、国内线下品牌,他们使用的软件系统或信息化工具,都只是为了解决单点问题,很容易导致临时解决、数据孤岛、工具不可用等各种后遗症。
所以我们先做了一件事:对供应链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布局。在我的帮助下,SheIn也发现了五六年后的问题。他们没有跟风,而且目光短浅。
36Kr :你说大约五六年前,当他们实际上没有任何供应链时,你开始帮助他们建立供应链。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你认为你接手后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海云:首先,2015年SheIn的规模还比较小,订单量本身不够丰富,很难有对上游面料辅料的议价能力;其次,他们的内部流程不够完善。他们已经让几个生产经理下订单了,就这样。资源整合就更不用说了。
SheIn来自南京,原广州分公司位于广州白云区,那里主要是服装批发聚集区。十三行、沙河、仲达轻纺城等。都在,但当时SheIn的订单小而散,给上游的价格低(因为对外售价低),速度要求更快。当时白云区没有商家或工厂愿意与SheIn合作。
2016年SheIn来到服装生产聚集的广州番禺,最早也没人愿意给他们做货,因为SheIn当时只有三五十单,不到100单,而其他线下品牌或者国内电商品牌的订单都是几千单起步,每件都有上万单。
当时我们的办法是自己开厂,开三四个小厂,自己买机器设备,自己雇工人,最后请老板。当时我们请了3-4个小老板,向他们承诺,只要能很好地满足品牌的销售和供应,工厂会在两三年后给他们。其实2018年,工厂确实给了这些老板,部分工厂的规模从当时的四五十人变成了六七百人。
四个工厂不到200人,每个工人每天30-40件衣服,每个月能生产十几万、二十万件衣服。况且当时SheIn的质量要求不是很高,正好满足SheIn前端平台的销售需求。
广东的服装产业链其实是熟人社会。作为当时的弱势群体,SheIn别无选择,只能被选中。所以SheIn逐渐学会了供应商管理,其实就是关系——谁缺钱但有能力?一家小加工厂的老板。我们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确保小订单也是富有成效的。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裁剪出件、半成品、整件,逐渐利用周边资源。
在积累大量供应商的同时,前端销售能力也在快速发展。2016年左右,国外的广告推广收费还是比较低的。借助当时的低成本营销手段,SheIn的订单量迅速增加。
到了2018-2019年,SheIn的盘子已经摆好了,之后就很少咨询了。是时候带三年徒弟了。如果我三年不带徒弟,不是老师太差就是学生太差,我们也不差,所以2018年以后我就逐渐淡出了他们的实际业务参与,然后去了拍拍拍拍之类的。
36Kr: 我听说广州那些想和SheIn合作的供应商已经突破门槛了?
海云:最直接的原因是SheIn体量大,订单大且稳定;还有一个深层原因。SheIn的管理规范都是信息管理。但是其他品牌的供应链管理,甚至一些国产大品牌如X-step、X-pull、X-pull都不是很规范,会导致很多“人为因素”管理供应链。
36Kr:SHEIN的信息管理是什么意思?
海云:SheIn有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软件系统,可以监控内部和外部的这些信息资源,目前主要在公司内部使用。公司以外的供应商也将使用该系统中的一些功能,允许SheIn实时收集实际的供应链数据。
每个人都在说SheIn的供应链非常强大。在我看来,SheIn在供应链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最大的优势,还有提升的空间空。
而且也不用整合那么多供应商。优衣库只有四五家面料供应商,20多家工厂,都做得不错。
36Kr: 外部供应商使用的SheIn系统实际上相当于监控生产。这些工厂会舍不得吗?
海云:这些工厂的订单几乎都是SheIn给的,不是给他们安装硬件设备,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让供应商实时记录订单,比如什么时候买面料,什么时候裁剪,什么时候上线,什么时候缝纫,什么时候完工,什么时候包装,什么时候发货...只是为了控制过程。供应商也可以随时从系统中提取订单的相关信息。现在供应商收到的订单也在这个系统里。整个系统封闭运行,数据传输流畅快捷,对双方都大有裨益。
谈跨境电商:DTC是所有品牌的未来方向。
36Kr: SheIn和PatPat都是跨境电商和DTC品牌。他们的方法论是否适合国产品牌?海云:其实对整个服装行业都是有利的,但是现在大家对这些都比较熟悉,因为跨境电商这几年特别火。我曾经为因曼和猎豹这样的国内电子商务公司从0开始建立供应链。
在此之前,我还在传统企业如米其林邦威和特步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
在此之前,我在一家外资跨国集团工作了13年,从外贸跟单员到CEO。
所以我掌握的方法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线上还是线下品牌,都可以验证成功。因为供应链是一样的逻辑,线下品牌、国内电商、跨境电商的区别只是销售区域、方式、渠道不同,产品供应链是一样的——从原料(面料)做衣服,然后入库。
36Kr: SheIn和PatPat都是DTC品牌。在它们的流行和亚马逊的流行之后,一般认为DTC是跨境电商的发展方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成为DTC品牌需要具备哪些特征?
海云:DTC是服装企业未来的必由之路。SheIn不仅控制着供应链,还直接接触客户,所以对于想做DTC的厂商来说,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向SheIn学习。
第一,供应链整合。
第二,过去品牌都是通过代理商和经销商销售,不与客户/消费者直接沟通,无法实时收到市场反馈。
总结一下,DTC就是两头抓,一头抓好供应链,另一头直接接触消费者。
但是现在很多大中型企业,他们只做产供销的某一个环节,但是这不利于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一个简单的例子,日本德国有很多小工业店铺,能存活几十年或者上百年,这在我们国家是很难想象的。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他们的产供销都在自己手里。
36Kr: 亚马逊封号对深圳很多跨境电商打击很大。有人分析原因,说都是片头分销电商,需要转化为精品。你认为这种转变可能吗?
海云:在我看来,无论是商店还是精品店,都不能决定他们的成败。关键是他们是否真的控制了自己的供应链和客户。亚马逊卖家对客户没有控制力,喉咙卡住了,所以不管是分销还是其他形式,都维持不了多久。
现在大家都想做精品让产品体验更好,但是首要前提是要搞清楚客户类型。只要找对了客户类型,就会有人掏钱卖垃圾。SheIn的质量不一定好,但就是这个逻辑让她做得这么好。
很多人认为亚马逊做不到。要不要依托其他平台?我不建议这样做。还不如把命运交给别人。不管是跨境电商还是国内电商,线上还是线下,DTC一定是我们每个服装品牌的终极目标。
阿里巴巴前段时间也谈到了DTC概念,但阿里喜欢造词,说“C2M”和“客户到制造商”都是一个意思。这样整个行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DTC,证明这个事情的未来一定是正确的,各个品牌都应该去争取。
包括我觉得我可以帮助SheIn和PatPat建立一个很好的供应链,只是因为他们是DTC,他们有自己的平台和销售渠道。
36Kr: 你怎么看待Tiktok的商业化?会给跨境电商和供应链带来哪些机遇?
海云:Tiktok想成为亚马逊,对吗?作为一个媒体工具,如果在后端切入电商,你能做什么?因此,Tiktok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亚马逊,但它不得不对自身的整合和运营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对于跨境电商来说,还需要利用好Tiktok的DTC属性进行销售。
谈供应链软件:SheIn供应链能力的社会化
36Kr: 但是拥有自己的平台和网站要花费很多电商的成本。虽然在亚马逊上推广有点贵,但是简单粗暴。网站一旦建立,品牌商或者卖家需要自己运营、营销、推广,这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门槛的。海云:起初她并没有如此强大的营销能力,但她正在慢慢摸索。我不完全建议你用亚马逊。亚马逊可以用来练手,积累原创资金,产品选择方法,营销能力,但不能一直躺在亚马逊过安稳的日子。亚马逊给你财富,亚马逊要拿回来你也没什么好说的。
36Kr: 所以一些帮助品牌和卖家建立网站和市场的工具很可能有发展机会?
海云:当然有服务和工具帮助跨境卖家的机会,包括物流和代理运营,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我在创业,简一的供应链技术也是如此。我卖系统,做服装品牌咨询,但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打造核心竞争力——沉淀在供应链管理云平台上的数据。
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只做现在的工作,而不为未来做铺垫,就无法维持现在的安逸。
36Kr: 像SheIn这样非常标准的供应链管理软件有可能商用吗?
海云:这是我现在正在做的简单的供应链技术。2021年8月之前,我在外面打工帮助别人,在拍拍拍做副总裁。今年8月份开始想复制SheIn的供应链模式做社交。
但是我不想卖系统。我想建立一个服装供应链管理的云平台。
为什么服装品牌公司的供应链做不好?归根结底是信息不透明,过程不可控,质量不可靠,价格不可靠,让环境可疑。目前品牌商和供应商之间还是传统的商业模式,只谈具体价格,不谈核价标准。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供应商想盈利只能偷工减料,最后产品质量越来越差。
希望在新的供应链关系中,通过信息系统沟通,协商面料、辅料、加工费的价格,商业环境变得开放、诚信。
为什么SheIn现在1000多亿的“盘子”能够高效的供应链和产品,仅仅是因为体系的公开透明?
36Kr: 但是一个背景是SheIn可以要求和供应商公开透明的合作,因为有大量的订单,这是他们的信心。如果用你软件的品牌没有足够的订单,他们怎么推这个?
海云:单个品牌的订单量是不够的,但是整个社会的订单是充足的。很多订单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很多供应商也找不到合适的订单。供需双方都有,只是不知道在哪里。
消费者可以在阿里巴巴和JD.COM等平台上找到他们需要的产品,但目前供应链中没有这样的平台。供需双方的匹配通过软件系统使用过程中存放的数据进行评估。举个例子,一个供应商月均结算100单,那么完成度、质量绩效、实际产能效果等维度就是评分标准,这些真实的数据都呈现在平台上。品牌也是如此。
36Kr: 中国有你认为做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商吗,还有更好的吗?
海云:软件系统跟我们差不多,或者比我们好,比如《麦田守望者》和《妙游》。但是他们的生命力不一定比我们强,因为对于鞋服供应链来说,除了互联网思维,我们还需要非常了解这个行业。
所有服装产业链上的软件公司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创始团队都是不懂行业的it人员。他们肯定想不到,也不会管理和整合供应链。供应链是一棵树,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很多软件系统的树,到了某个阶段就长不大了。
现阶段我想先把供应链信息封闭起来,等闭环建好了再切割交易。两端数字化升级之前的交易很容易成为空中间的城堡,所以我们宁愿前期累,也要帮助行业内的品牌和供应商搭建一个好的数据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