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用途化妆品不包括(因为要“化妆”,兔子不想上班)

采写|南方周末记者盛

对动物的整容试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试验——为了保证人类的安全,试验动物遭受了很多痛苦。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化妆品动物实验禁令,许多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牌也宣布拒绝动物实验。

根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5月1日起,进口普通化妆品将免于动物试验。这一新规的出台也被很多人形容为“解放了兔子”、“意义非凡”。

此前因不接受动物试验而无法触及国内消费者的美妆品牌,终于拿到了“入场券”。记者了解到,很多品牌已经行动起来。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更多品牌和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未来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在一部名为《拯救拉尔夫》的动画短片中,讲述了拉尔夫兔子的日常生活:早上,胖拉尔夫像一个普通的中年人一样,刷牙、洗头、在沙发上坐很久,然后美美地吃一顿早餐。



唯一不同的是他红肿的右眼和下垂的耳朵。拉尔夫很快向观众介绍了自己的伤情:“我右眼失明”“今年除了铃声什么都听不见”“我剃了头发,用化学药品烧伤了后背”...



这一切让他看起来相当凄凉。他继续对着镜头自言自语,直到被一只从天而降的巨手抓住,拉尔夫“要去工作了”。



然后,相机扔向他的身边,无数只和他一样的兔子,都定格在实验室的桌面上——准备“整容动物试验”。



大多数人都知道“巴甫洛夫的狗”、“克隆羊和猴子”等著名的动物实验,但对化妆品的动物试验了解不多:化妆品需要试验吗?你给动物化妆、护肤、修指甲吗?

其实答案并不容易。因为化妆品的动物试验是用来判断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不是“动物化妆”那么简单。



拉尔夫因被用作测试而造成的伤害(以上截图和封面图片均来自短片《拯救拉尔夫》)

1938年,美国《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案》要求化妆品提供证明以确保安全性,美容公司开始在动物身上测试化妆品的安全性。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种测试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兔子、豚鼠和仓鼠常被用作试验对象。测试方法包括眼睛刺激试验(Draize试验)、皮肤刺激试验、检测毒性的LD50试验等。具体来说,将待测化学物质滴入动物的眼睛或注射到动物的皮肤中;把动物的毛剃掉,然后涂上化学药品或者长时间粘在动物身上,等等。



我国化妆品的动物试验可以追溯到1987年卫生部(现卫计委)发布的国家标准GB7919-87。从那以后,所有化妆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来源:GB79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由于动物试验的后果如眼睛肿胀、失明、皮肤疼痛、内出血等为大众所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表示“要做好研究,理性消费”,“希望多了解化妆品的动物实验”,“人只有这样的脸,所以要克制”。



2014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不再要求“国产”普通化妆品进行动物试验。(注:普通化妆品是指洗发水、沐浴露、腮红、睫毛膏、香水等个人护理美容产品。相比之下,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防晒产品、染发剂、防滴产品、儿童用品等。,仍需动物试验)

但为了保证产品安全,进口美容护理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前,仍需经过动物试验。这也让一些拒绝接受动物测试的海外品牌无缘内地市场:英国品牌body shop因拒绝产品被抽样进行动物测试,最终在北京和上海国际机场的免税店下架。

此后,“进口美妆产品或测试无动物入华”的消息屡屡传出,搅动着消费者的心。真正的转折点终于在今年到来。根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5月1日起,进口普通化妆品将免于动物试验。



资料来源: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

化妆品检测的应用将会变得更加克制,这一新规的实施也被很多人形容为“解放了兔子”、“意义重大”。

除了动物保护,对于新政策的实施,更多的声音其实源于对化妆品和护肤品安全性的担忧。在小红书、微博、Tik Tok等社交平台上。,你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者留言表示担忧:“不做动物实验,怎么证明人体不过敏?”“我不放心。这不是拿消费者做实验吗?”

今年4月,在微博和哔哩哔哩拥有近百万粉丝的视频博主@花木兰秀发布了一段介绍化妆品“无动物试验”和“零虐待理念”的视频。她描述道,“动物试验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现在我不敢打开视频,也看不下去。”



微博博主@花木兰秀的帖子引发网友留言。

当时有网友评论“不做动物实验,怎么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药物和疫苗都要经过动物实验。医学实验室要不要救那么多小白鼠兔子?”“免除动物试验是为了企业省钱吗”...



关于化妆品动物试验的讨论,常常陷入“道德营销”和“圣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对实验动物保护3R原则减量化、减量化、精细化的接受度还在提高空。

博主对这些评论一一回应,但可能难以缓解网民的焦虑。

面对网上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和成分,很多消费者难免因为处于“信息弱势”而感到不安和困惑。

记者了解到,免除动物试验并不意味着没有通过安全检验的产品就直接推向市场。不同于医学、医学等实验,化妆品动物实验其实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和德国的科研机构开始研究动物试验的替代方法。

目前,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国际公认的替代方法有40多种,欧美替代方法验证机构批准的替代方法有60多种,主要通过体外试验(非动物实验,如细胞试验)和计算机建模来替代传统的动物试验。业内人士表示,替代测试的成本往往高于动物测试。



目前常用的替代方法。来源:化妆品检测中替代方法的应用分析_程淑君。免除动物试验不等于不进行试验,替代试验的费用往往明显高于动物试验。

化妆品从原料到产品,检测验证任重道远。匿名化妆品品牌从业者向记者介绍他们的R&D和测试过程: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相对保守的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食品药品检验所专家曾在接受采访时分析,替代试验的验证是一个科学严谨的验证过程。“即使是OECD发布的替代法,也不是完全的非动物实验方法,而是遵循小动物替代大动物的原则,多数数量减少。而且替代实验只能用于部分化妆品,不能覆盖所有品类。”

近年来,我国替代方法的研究发展较快。2011年,我国开始将动物替代试验方法研究作为化妆品领域的重点建设任务。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还与致力于推动非动物试验的公益组织IIVS合作,建立了全国首个化妆品动物替代试验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妆品的无动物测试起源于20多年前。1998年,英国成为第一个禁止化妆品动物试验的国家。2013年,欧盟宣布全面禁止对化妆品成分进行动物试验,并禁止销售经过动物试验的化妆品和化妆品原料。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和韩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化妆品动物试验禁令。

根据记者PTEA(人道对待动物组织)公布的名单,全球有超过5300个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牌宣布拒绝动物试验。在法规实施之前,拒绝动物试验的海外品牌往往会放弃中国大陆市场,或者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中国。



美国有机彩妆品牌100%PURE自2016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日益活跃,吸引了国内消费者的关注。百分百纯中国负责人向《南方周末》介绍,由于绝对禁止动物实验,一段时间内百分百纯只能通过跨境电商在中国销售。

其实很多海外的品牌,包括Lush,Fenty Beauty,The Body Shop,伊索,Urban Decay都是这样的。近几年的跨境电商渠道,动物检测被免除,成为很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迂回选择”。

但现在,从“国产”到“进口”,从“电商”到“传统渠道”——免动物试验的范围扩大了,这也意味着很多因动物试验而无法进入中国大陆或开店的品牌有了销售或开店的希望,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内部竞争力。



图来自pixabay.com

百分百纯中国负责人提到,“中国关于进口普通化妆品免于动物试验的规定的出台,对于百分百纯等因为动物试验而被拒之门外的海外美妆品牌来说,意味着重大利好。目前我们也在密切关注这一政策的更多细节,为渠道的未来布局做更多规划。”

欧莱雅此前表示,这一决定“对中国以外的化妆品制造商来说是重要的一步。”资生堂中国和花王集团中国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也表示,将密切关注法规动向,积极准备新规发布。

LVMH-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冰告诉《南方周末》,“中国对进口普通化妆品免除动物实验,无疑将大大加强丝芙兰的选择优势。上述政策实施后,丝芙兰将借助优势多元化的全球品牌资源和与国际品牌的良好合作关系,引入更多个性化的海外口碑品牌,在包括线下门店在内的全渠道全面铺开,让国内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零距离感受全球美妆产品。”



玛丽的色彩工作室,来自丝芙兰。

一些品牌已经采取行动。记者了解到,Natura & Co的英国护肤品牌The Body Shop和澳大利亚护肤品牌伊索将于今年内在mainland China开店。

特殊用途化妆品

部分品牌表示谨慎观望。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专注于天然、药妆、无动物检测的品牌都以不同的理由婉拒了采访。

有分析指出,随着我国进口普通化妆品免动物实验政策的开放,包括丝芙兰在内的大型美妆销售渠道、免税渠道、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将获得明显的收益。

未来动物试验会越来越少用,中国化妆品政策越来越开放是可以预见的趋势。对于广大的美容保养品消费者来说,选择多一点是好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