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试验中,成就了许多丰富的神话。其中,浙江义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变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一个个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传奇故事被人们书写至今。
这是一组外国摄影师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参观的图片。图中有一家小店,每年能赚几百万甚至更多。
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现营业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商铺7万间,从业人员20多万人。
2005年,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在浙江义乌,玩具、箱包、钟表、五金、饰品、家居用品、电子产品...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商品无处不在,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买家。
数据显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26大类、210万单品,日均客流量21.4万人次,商品辐射2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年,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万外商在义乌采购。去年小商品城成交额1226亿元。

关于义务的发展史,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曾深度刻画了第一代义务商人赚钱的形象。他们用手拨浪鼓把鸡毛换成糖,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一。
事实上,义乌很多成功的商人都是通过“用鸡毛换糖”创业的。
2015年3月30日下午,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随着西方愚人节(4月1日)的临近,各种对成年人来说有趣而奇特的“恶作剧玩具”受到成年顾客的欢迎。
从“鸡毛换糖”开始,上世纪70年代,很多义乌农民开始沿街摆摊,义乌二三里镇的小商品市场悄然兴起。
义乌小商品市场就像从缝隙中艰难生长的小草,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生根发芽,不断成长演变,逐步升级。到目前为止,已经是五轮迭代了。
义乌的实践证明,小商品也可以成就大市场,小县城可以实现大梦想,小地方也在影响着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