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取名字大全(脱贫后的“悬崖村”就这样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新华社成都3月10日电(记者吴光宇)大凉山腹地,悬崖绝壁。在四川省昭觉县阿图利尔村,山上的缓坡上种着玉米和大豆,林地里种着片片花椒和核桃。猕猴攀枝跳跃,画眉婉转啼鸣,宛如“世外桃源”。然而,下山要爬17个危险的藤梯,买盐要花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山上的收成在山脚下卖不出好价钱,因为众所周知,卖不出去的东西是不会被扛回来的。

2016年春天,15个孩子在三位家长的护送下,从山脚下的乐儿小学出发,走完山崖,爬上藤梯,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一幕被记者拍了下来。报道发表后,“悬崖村”的名字不胫而走,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曾经,老百姓渴望修路。然而,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发现,修路花费了4000多万元,而当时该村所在的昭觉县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亿元。

脱贫的关键是精准。扶贫干部反复调研,征求老百姓意见,因地制宜地做出了决定——先搭起安全的钢铁“梯子”,发展特色产业,搬迁一部分人...这就是“悬崖村”的“绣花”功夫。

钢“梯”用了6000多根钢管,2556个等级,造价100万元。增加了扶手,更加安全,上山时间减少了一个小时。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依西达娃开心地展示了悬崖村新旧“梯子”的对比照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图利尔村的悬崖钢梯上,“悬崖村”村民沿着钢梯走下山(2020年5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达蒙摄

服装店起名字

梯子搭好4个月后,村里就有6个其他村的新娘结婚了。人们终于敢带着冰箱和洗衣机上山了。有了通信基站,开通了无人机邮路,种起了脐橙、橄榄、蜜蜂...

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商品,一个曾经挣扎着下悬崖的萨拉博,因为在钢梯上矫健的身姿,成为了“网络名人”。当地政府成立了旅游公司,建了集装箱酒店和“天空营地”,有“自流量”的某萨拉波当了酒店经理和导游。

2020年5月,该村84户贫困户通过扶贫搬迁搬进了65公里外的新居。

南北通透,依山傍水,临近繁华,是悬崖上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班”、超市,全部全面落实。当地政府还在安置点建立了彝族刺绣作坊,开始厨师培训,并建立了服装厂、电子厂和塑钢厂。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等7个县退出贫困县。至此,中国最穷的角落之一大凉山整体脱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是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将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大规模返贫。

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如期实现了摆脱绝对贫困的目标。这个艰苦的过程堪比爬一个看不见的梯子。

如今的“悬崖村”已经成为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在通往云端的阶梯上,还有一个振兴乡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