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温韬港股研究会
很多年前,国内护肤品行业还是洋品牌横行的时代。在每一个爱美女生的护肤盒子里,几乎都有国外品牌的存在,尤其是Sk-II神仙水,曾经风靡了很久。
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国货的崛起,很多国产品牌开始出现在消费者的眼中。花溪子、完美日记等民族时尚品牌的人气蒸蒸日上,一些微信商业品牌也开始以国货的名义掀起新的浪潮。
近日,“AOEO”、YOKIA、“优诗妍”等国内护肤品牌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其中不乏红杉资本、高蓉资本等知名机构。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就有超过20家国内护肤公司获得融资,融资规模总计超过10亿元。为什么近年来国产护肤品牌频频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也许应该从国产护肤品的发展史说起。
护肤简史:80年的兴衰
说起中国现代化妆品,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
1898年,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妆品企业广生兴成立。广盛兴于20世纪初推出的“双美雪花膏”自诞生以来就深受上流社会女士的喜爱,并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化妆品市场。
从时间上来看,广生行的诞生与同类国际知名品牌庞氏、夏士莲同时,加上本土作战的优势,广生行的护肤品系列长期处于一线市场。
经过近25年的发展,1931年,国内第一个护肤品牌“百雀羚”终于诞生了。到1945年,百雀羚这个知名品牌在战火中成为国内护肤领域的第一品牌。
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商业环境逐渐回暖,国产护肤品牌在国内护肤市场重占一席之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宝、小护士、丁家宜、美加净、御美净等国产护肤品蜂拥进入市场,强化了国产护肤品牌的市场地位。2002年,大宝、小护士分列中国护肤市场第一、二位,丁家宜、羽西等民族品牌市场份额名列前茅。
但随着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入,以欧莱雅、资深堂为代表的一批国外护肤巨头登陆中国。在自身优势的加持和国内消费观念的改变下,国内护肤领域很快成为了国外品牌的天下。
2003年至2004年,欧莱雅先后收购小护士、于Xi;2008年,强生收购大宝;2011年,黄凤英收购了丁家宜。......
虽然在2008年,仅存的国产品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但当时“韩妆”开始流行,并逐渐没落。
2012年,悦诗尹峰、TFS、皮肤食品等韩国护肤品迅速崛起,悦诗尹峰在随后几年保持了30%以上的年销售增长率。虽然国内护肤品牌做了相应的对策,但在“韩妆”和外资品牌的双重夹击下,也只是强弩之末。
转折发生在2016年。随着“新消费”的兴起和消费群体的变化,“Z世代”的强势进入,让阔别20年的国产护肤品牌看到了重回历史舞台的契机。
截至目前,仅广州就有超过一万家国内美妆工厂,以Cosmeishi、英特力为代表的国际老牌工厂也在逐步开放为国内品牌代工。
国产护肤品牌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么,在外资品牌云集的中国护肤市场,为什么国产品牌能重新崛起?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潮开道,国货崛起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到2018年,我国人均GNI将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也带动了我国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国人对外形象要求和认知的不断提升、核心消费结构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国内护肤品行业保持了稳定增长。
尤其是近两年,国内市场对护肤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不断提升。根据欧睿的统计,2012-2019年国内护肤品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8%,远超同期全球护肤品市场1.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630亿元。
HFP、完美日记、花溪子等新锐国产品牌脱颖而出,仅用两年时间就达到了传统品牌过去10年才能达到的规模。
回顾国产品牌的崛起,直接关系到“国潮”的发展。
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浪潮风暴。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只要你能想到的行业,基本都能在网上找到“国潮”四个字。
2018年爆发“国潮”,被市场称为“国潮”元年。同年2月,李宁携中国时尚亮相纽约时装周,“中国李宁”一词开始刷屏朋友圈,国潮大幕正式拉开。这一年,几乎各行各业都在向“国潮”倾斜,就连周黑鸭和泸州老窖也跨界做“国潮”美容产品。
这一年,花凭借“东方妆容”迅速走红。短短三年,她闯入天猫10亿俱乐部。2020年“618”活动获得天猫面部化妆类目冠军。淘宝三四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300多倍。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护肤品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促进了国内功能性护肤品牌的蓬勃发展。
今年1月,被誉为“新时代资生堂”的喜木源获得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这是喜木源成立一年半以来的第六次融资,此前已完成五轮融资。
这个好消息正在推动功能性护肤赛道的普及,也吸引了大量品牌的加入。去年9月,国货“红人”范米林正式“宣布”进入功能性护肤轨道。
事实上,资本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并不局限于一级市场,在二级市场也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目前已经有完美日记、甜菜碱等国产品牌在美股和a股市场成功上市的案例,但目前港股市场还没有代表性的国产品牌概念股,这也给港股市场的护肤品空白区留下了一些悬念。
港股护肤概念正在兴起?
好在随着国产护肤品牌的未来潜力逐渐凸显,一些美妆概念股在港股市场也有所苗头,这也给了港股市场一定的提振。
在“国潮崛起”红利的影响下,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登陆美股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上市首日涨幅75.24%,一度涨幅超过100%。
在a股市场,属于护肤赛道的甜菜碱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成为创业板上市的“功能护肤第一股”。上市以来,甜菜碱累计涨幅达37.31%,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元。
目前国内美妆赛道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相对于国外相对成熟的品牌,国内美轨选手的估值还是更大空。
而港股市场上并没有同类型护肤品的概念股。虽然在19年,奥宝化妆品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由于一些因素,最终未能成功上市。王霸集团虽然有护肤品相关的分公司,但目前在市场上的关注度并不高,还沉浸在资本泡沫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港股市场不会有相关的概念股。同样属于美妆赛道的美妆电商领域,很多玩家都去了IPO战场。优趣汇之后,国内美妆代理商可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冲击港交所“美妆电商第一股”。仅2020年,一年之内,新西兰之谜就获得了三轮融资,最高融资金额达到3.5亿人民币,成为当时护肤品领域最高的融资金额。此外,已经在a股上市的甜菜碱正在筹划发行海外上市外资股,并计划在香港上市,足以说明资本市场对国产品牌的看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赛道的发展,国产品牌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港股研究院通过对一些95后女性的采访了解到,一些国产护肤品的成分和效果与宣传的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就需要国内的护肤品和美妆品牌在未来的发展中对技术提出更高的标准,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不管怎么说,港股的护肤领域目前还是比较空白的。在国产品牌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先发优势在二级市场也可能有效。
整体来看,资本市场对护肤玩家的青睐,也源于中国护肤赛道的崛起。有了港股市场的突出价值和同类型赛道选手的前车之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港股市场会迎来护肤赛道第一股的出现。但对于国内护肤玩家来说,目前直接面对的是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最终比拼的还是技术和品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