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视频赚钱的软件app(看视频玩游戏能赚钱?其实你在帮App数钱)

从底层APP赚钱

怎么赚钱?

看新闻赚钱,看视频赚钱,转发文章赚钱,散步锻炼赚钱,知识问答赚钱,问卷调查赚钱等等。

套路是什么?

广告宣称的收入与事实不符。

以一款信息化赚钱App为例。第一次注册后,奖励几千金币。注册后发现几千金币其实不到1元。按照交换原则,用户至少要看四五百分钟的新闻资讯或者看十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才能赚到1元钱,然后在App里提现。

赚钱的门槛越来越高。

点数越多,任务门槛越高。每天要完成很多繁琐费时的任务,让人难以忍受。

靠“拉人头”赚钱

很多app都为“拉人头”设置了丰厚的推荐奖励。以某App为例。邀请一个用户可以获得一个9元。邀请越多,赚得越多,最高每张13元。

合法吗?

App说到底就是通过宣传的方式来赚钱,从而达到数据采集、视频投放、广告输出等目的。所以还是广告,应该受广告法管辖。如非法收集个人信息,恶意夸大使用效果,广告主和App运营者涉嫌投放虚假广告,可依据《广告法》进行处罚。

据人民网报道。com

据Zhongxin.com介绍,目前看视频、玩游戏、走路赚钱...很多老年人沉迷于刷手机来完成“赚钱任务”。但也有参与者发现,赚钱的任务总是离不开看广告,而广告宣传的高收益却迟迟不能实现,甚至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与用户应用捆绑

记者发现,赚钱App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之前风靡一时。在割了年轻人的“韭菜”后,一些app把目标转向了老年人。

退休后,杨先生成了一名赚钱的App玩家。每天从起床开始,他就在手机里打开10多个赚钱app做任务。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下载了各种app,看广告赚钱,猜成语赚钱,玩游戏赚钱。

按照杨先生的计算,如果同时使用手头10个以上的软件,每天刷,一个月可以赚100元左右。

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张增义分析,为了兑现App中的代币,用户可能会继续签到、做任务,或者邀请更多好友参与,这些操作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更多积分。最终用户被绑在App上,很难停下来。

也许赶上个人信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已经使用过赚钱App的用户,下载没多久就开始频繁接到骚扰电话,包括网贷、刷单等。

据介绍,一些赚钱app在做任务时,需要跳转到其他界面下载软件,必须进行实名注册认证。“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收集、打包和出售。本来是为了赚钱,没想到变成了‘商品’。”一位用户说。

刷视频赚钱的软件

行业还是需要规范的。

张增义说,一些赚钱的app利用用户的时间、社交关系、手机内存等。吸引注意力。用户不是在赚钱的app上赚钱,而是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每次看到广告,我都帮他们赚一笔钱。”

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主或者App运营者以宣传常规消费者或者以授权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等广告方式诱导消费者作虚假表示的,将被他人非法收集、冒用;广告主和app运营者涉嫌投放虚假广告,如果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设定任务与实际宣传有很大出入,或者消费者通过恶意夸大App使用效果的方式下载使用App,可以依据《广告法》进行处罚。

赵良善认为,App最终是以宣传的方式,以数据采集、视频投放、广告输出为目标来赚钱。所以还是广告,应该受广告法管辖。

[案例]

无法赚钱

前几天,青岛市民金先生在某App上关注了一个领取100元红包的活动。他一点“进入”,系统就显示他获得了98元,只要做了任务就可以领取100元。“任务越来越难,不仅要请朋友,还要进货。”金先生回忆,到99.2元时,他花10元买了一瓶洗手液,金额只增加到99.21元,于是放弃了。几天后,页面显示活动结束。

不要拿钱

家住北京的余大爷偶然发现了一个靠猜歌名赚钱的App。只要猜对50首,就能顺利提现。余大爷说,刚开始都是老歌,每猜对一首,系统都会提示1元-2元到账。新歌越晚越多。每次猜错,系统都会播放几十秒的广告。“好不容易猜出50首歌,可以提现98元。但是系统显示一次只能提现0.3元,需要操作300次以上,期间有很长的广告。”最终,余大爷放弃了提现。据中新。com

来源:厦门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