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是我国第22个记者节。记者节,作为我国仅有的五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是全体新闻工作者的殊荣。
近日,疫情反复,许多地方已悄然入冬,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寒风中坚守工作岗位,以最饱满的热情战斗在第一线,将权威信息传达给社会,将最新情况展现给公众,保障了信息的畅通,抚慰了公众的心灵。
做一名记者,没有几分担当是不行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自我要求,作为记者,要有担当精神,履行好职责使命。记者,不仅仅是新闻的记录者,更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做一名记者,没有几分情怀是不行的。新闻不会因深夜和节假日暂停,新闻工作者没有节假日,不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新闻工作者都要将心中那根弦紧绷。记者“高大上”的背后是别人看不见的辛苦。疫情暴发时,他们与医护人员一并构成“逆行者”这道最美风景线;河南暴雨中,他们与救援人员一道冲锋在前。不论多么艰险,不论多么困难,只要需要记录,都会有记者的身影。
网络时代,自媒体在飞速发展,甚至有“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说法。在自媒体欣欣向荣、AI新闻写作蓬勃发展之际,很多人不禁问:记者要被取代了吗?这个问题的确引人深思,但在可见的未来,不论是自媒体还是写作机器人,都难以取代记者。越是“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越需要职业记者的激浊扬清、去伪存真。在“流量变现”大行其道的风口,一些人眼中“用户=流量=金钱”,流量诱惑尚且很难摆脱,谈何“铁肩担道”?新闻终究是写给人看的,AI机器人数据库再庞大,逻辑再严谨,又怎能摆脱模板与程式,写出有温度的作品呢?
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记者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如今,“全媒体记者”越来越常见,一个只会拍照或者只会写文字稿的记者已经落伍了,一名合格的记者必须要具备全媒体思维,既能采写编评,又能摄影摄像、处理图片视频。新闻事业自诞生以来一直在发展,一专多能、知识面广阔的复合型人才对新闻事业发展何尝不是幸事?
记者是一个邮差,是时代的邮差、真相的邮差、文明的邮差;记者是一种力量,是时代的力量、真相的力量、文明的力量。记者,带给普通人看见时代真相的力量。在第22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敬,同时送上一句真诚的: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