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品未来发展趋势(传统手工艺在文创创新中该寻求新的出路)

传统手工艺和博物馆文创比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它是“非遗”下的一支,却又不同于“非遗”,它在新时代“活下来”的范围更窄也更艰难,中国社科院等机构曾联合发表一份《中国传统手工现状调研报告》,根据报告显示,中国86%的传统手工从业者分布在农村,55%的传统手工从业者年龄在50岁以上,近六成传统手工从业者尚未找到继承人,都知道传统手工艺创新迫不容缓,尤其是故宫趁着互联网这股东风“活起来”后,可到底该如何看待新时代下的传统手工艺?

<<<

与互联网结合

我国民间手工艺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2017年就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部署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间手工艺品行业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给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活力。

不仅是大众所熟知的联名开发文创产品,互联网对传统手工艺真正的好处是类似《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诞生,让一批修复师和传统手工艺者从幕后走到幕前,重新获得关注,坚定了传统手工艺人将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和培养接班人的决心。

黄村文化创意产业园认为,传统手工艺跟上时代发展是必然的,接受当下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必然的,与博物馆文创不一样的是,传统手工艺人的宣传也是必要的,保留传统手工艺核心与精髓,同时借助年轻人的创新和网络的传播,让国内外更多人接触并了解传统手工艺以及传统手工艺人,才是发展之道。

<<<

艺术生活化

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之前写过的日本设计界的大师——喜多俊之,喜多俊之就很喜欢宋代文化以及汝瓷之美,为此他专门在广东顺德工作了三年,将宋代美学与现代设计进行了生活化的结合,创造出了“song宋系列·汝窑瓷瓶”,到现在都是日本非常喜欢的现代化用具。

而杭州G20峰会,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佩戴的湖蓝色丝巾到峰会嘉宾的纪念礼丝巾,从G20峰会欢迎晚宴丝绸节目单到国宾接待厅双面刺绣屏风《盛世风华》,将丝绸元素贯穿整个峰会。

将传统手工艺的美学融入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现在已经能经常看到,传统手工艺经过巧妙的设计和现代化的解构,以多元和跨界的方式,走进我们身边,用民族艺术的匠心精神让更多的人提升了生活美学的情趣享受。

<<<

整合文旅资源

传统手工艺要“崛起”的背后的不仅有传统手工艺人,还有养育传统手工艺的地方,要带动的也不止是产品的销售,更是其背后整个文旅资源的整合。

像是政府已经开始主导成立活态博物馆,就是将传统手工业活跃的村落内存留的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个人传统手工业工坊集聚并整合,建造成功能复合的新工坊,或在地保护,统一管理、宣传并销售,还能结合文旅产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乡村经济的增长。

体验模式也是现在文旅构建的比较成熟的模式,以传统手工艺休闲体验为要点,融入到多功能复合的乡村休闲活动场所的建造中,游客既可以在乡村度假时体验到传统手工艺,还能在乡村享受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生活体验。

传统手工艺的“出圈”虽说没有其他文创容易,可现有的运营模式和营销模式做好了依旧能给传统手工艺带来热度和惊喜,说得俗一点,还能让其背后的传统手工艺人赚到钱,带动起背后的乡村文旅发展,这便是传统手工艺跨出来的坚实的第一步!

2019新兴手工行业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