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将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一群年轻人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图表示“关闭花呗”,并发消息@花呗。
有人担心“经常用花坛你以为自己缺钱吗?”有网友质疑,“也就是说,我买了5块钱的鸡蛋饼后,会有记录。这么小的消费拿到征信后,我以后去银行是不是还要面对几十页的征信清单?”
其实根据征信要求,在频率上,花呗的记录是按月汇总的,不会单独提交,也不会上报具体的消费信息。至于网友担心的“小额消费征信”,泰坤律师创始合伙人朱杰平告诉字母表,如果花呗接入征信,纳入征信范围的只是贷款未按时还款时的记录。其实信用卡消费也是如此。如果不按时归还,逾期付款也会影响征信。
新京报报道,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良好的信用记录反映了用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合理利用花坛,及时还款,不会在银行贷款审批中带来负面影响。
归根结底,网友有上述反应是因为花坛与年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蚂蚁金服公布的数据,支付宝每年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约有5亿用户使用花呗。其中,年轻人的比例不容小觑。2020年,支付宝发布的《年轻人消费与生活报告》显示,每10个90后中,有近4个在花坛消费。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根据汇丰银行、海尔消费金融、融360的统计,90后群体负债率高达1850%,占消费贷款群体的43.48%,近三成调查人群使用贷款支持贷款。
现实的另一面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厌倦了消费主义,开始逃离花坛、借贷床、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在花呗接入征信系统成为导火索之前,他们就开始抛弃花呗了。
90后女孩陈墨在花园里过着“高品质生活”,并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她用了5年的花呗,额度从1000到3万不等。除了花园之外,她还开了贷款花园和JD.COM借条。如果她收入不足1万元,最高需要每月还款近8000元。向亲戚朋友借钱是她主要的还款方式。
然而,一年后,陈墨意识到他无法忍受借钱的高压生活。她下定决心关闭花园,借花园和JD.COM的借条,过简单而轻松的生活。
像陈墨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拒绝负债”。在豆瓣上,有近59万人疯狂存钱,33万人参与极简生活群体和一些低消费、堕落的生活群体。他们崇尚“低消费”、“极简生活”,把“关花园”作为负债上岸的第一步,杜绝消费主义,存钱理财。微博上,300多万阅读量的#关闭花苑#话题下,不时有人和花苑说再见。
信榜和四个年轻人聊起了他们关于关花圃的故事。以下是他们的口述记录:
A
27岁的陈墨是一名互联网从业者
“发现自己的生活崩塌后,我关闭了花苑。”
我用花坛五年了,花坛量刚开始是1000到30000不等。除了我自己的工资,还款的方式就是借钱,借钱。
我第一次用花呗是在大三的时候,当时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000元。但是在学校,1000块的生活费根本不够。比如当月需要买两件衣服或者一套化妆品,就要200或者300多块钱。偶尔跟家里人说,当月的生活费可能会高几百块,但是不好意思每个月都跟家里人要。
当时和社团部的两个大三女生出去吃饭,三个人,烧烤花了300多。但是到了月底,我的银行卡里只有200多块钱了。结账的时候很尴尬。没想到会超支。于是,我付钱的时候,就开了我没用过的花圃。
因为我体验了一把花园的便利。所以,后来一旦遇到目前买不起但很喜欢的东西,我就会用花。这个习惯也延伸到了工作中。
下班后,我经常和同事朋友一起吃饭。上学的时候觉得人均一百就高了,工作后人均一两百还是高的。不同的是,一个月一次,现在是一周一次。再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娱乐消费和生活消费,每个月都不需要存钱,只要不欠就行。
结果我的花圃名额在大学也从1000增加到了3万。而我的消费也从最初的ov手机变成了现在的苹果系列,有些东西只要我一眼喜欢就可以入手,比如网上的名人家电:豆浆机、空炸锅、烤箱、咖啡机等等。还有一些消费品明显是智商税。
除了花园,我还开了贷款花园和JD.COM借条,我的工资大约是1万元。一般我也是用贷园借的钱还花园。所有的账单都已分期偿还。在2/6,8/12,5/9,1/3的高峰期...,我一个月还了8000,这已经是不能再摊销的情况了。
看着我家花圃里的舞台,每当我想到明年三月的2000元将是我最后一笔债务的时候,总有其他的原因让我看到一个又一个“下个月”。
直到我发现我的生活一团糟。有一次,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你有多少钱。我看着支付宝里的几千块钱陷入沉寂,而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朋友已经付了老家房子的首付。还有一些朋友的理财收益比我的存款还多。这件事对我打击特别大。最后走的时候,这家人均200的火锅让我心疼。
后来公司发了年终奖,我终于决定一次性付清花呗,彻底关停。后来,我慢慢还清了欠条和JD.COM的欠条。现在手里有了实实在在的存款,生活很轻松,感觉不一样了。
B
陆朝阳,26岁,某游戏公司运营专员
“花苞给了我平躺的勇气,然后我就醒了。”
前不久,我把用了三年的花圃封了。
刚毕业工作的时候,生活很艰难。我不能向家里要额外的钱。付完房租,唯一剩下的钱很少了。所以,那时候,我开了花圃。找工作的两个月,生活费全白花了,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工作,不敢多花。
还款那天我会争取分期付款,这真的不行。我会把钱“套现”,也就是扫描二维码让商家付款,然后商家把钱给我。
后来工作好起来了,我还是选择用花坛,因为可以省工资。虽然大部分都用来还上个月的花坛了,我也没存多少钱,但至少我有了随时可用的钱。
直到后来,柏华又一次在我不上班的时候充当了“天使”的角色,让我有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信心。
有一次,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老板和我的矛盾无法调解。然后我果断辞职了,没有考虑下一份工作会在哪里,没有收入和额外的积蓄如何在上海生存。
就在裸辞的那段时间,我和室友交过一次房租,我们没有多少钱,但我并不担心,因为我有花。所以在裸辞之后的那段时间,我还是一天拿出两三顿饭,偶尔和舍友出去大吃一顿,购物的欲望没有停止。很快,我欠柏华的钱达到了近两万元。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去出租屋看电视,看小说,玩游戏。
我没有觉得不妥,和以前的朋友分享了我的生活。因为我经常在朋友间分享自己旅行和去各种娱乐场所的生活经历。
直到有一天,大学同学打电话找我聊天。她问我在北京三年存了多少钱。我不想支支吾吾地告诉她。没有存钱,柏华还欠了2万元。最后,她又问我:“你去上海干什么?你离开家乡去赚钱了。”最后她告诉我,她在老家买了房子。
挂了电话后,我愣住了,才发现自己这几年的生活走得太远了。好像忘了自己来上海找工作的初衷,不过是想趁着好年景赚钱,却长期卡在各种不合理的消费里。
后来,我找到了工作。而且用了半年时间,还清了花呗,关了。虽然还是没有什么积蓄,但是下个月一万块的工资不用还一半了。
C
李,27岁,某机构员工
已关闭一个花园帐户,现在尝试关闭第二个帐户
来北京读研究生之后才开了花呗账号。后来我也用了我妈的支付宝账号。自然就有了第二个账户,额度一万多。
一个月前,我关闭了一个花呗账户,现在正在尝试关闭第二个花呗账户。
为什么我要彻底关闭花呗账户?因为看到自己2020年的消费账单将近20万,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的研究生,一年的开销实在是太高了,因为另一个研究生朋友的账单才5万。
有一次,家里人给我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一个月有五千多的生活费。我哭着说消费水平很高。其实我心里清楚,是因为买了很多大牌的东西,衣食住行方面,花钱确实越来越没节制了。另外,我看到小红书、Tik Tok和朋友推荐的一些好东西,也会忍不住买东西。
这样的消费让我陷入痛苦。因为每个月都要跟家里要钱还上个月的花圃,而且每次都要面对家里的质疑,觉得自己太没用了。27岁,我决定改变。后来我加入了豆瓣的极简生活小组,了解了各种极简生活方式。
后来我的消费确实降级了。
我整理了一下旧衣服,用蛇皮袋装了四大袋。还有闲鱼上挂很多闲置的东西,卖不出去就直接送人。我开始少去海底捞、烧烤之类的餐厅,一顿饭一两百块,只买自己最需要的化妆品。五六百一件衣服成了我衣柜里的常客。我也成了拼多多和1688的常客,甚至开始在拼多多买衣服,十几块钱的t恤质量还不错。
这个过程其实很难。因为偶尔会忍不住买东西,但是每次付款后,看到银行卡里的钱少了,就会觉得很难过。所以我付款后,会很快退款。当时在我的购物平台上,最常见的操作就是买了东西没有发货就退款的消息。
另外,我跟着一些博主做“人生挑战”,挑战“一周200元”的日子。我坚持了一周,效果很好。在经历了许多挑战后,我确实攒了钱。虽然偶尔会出去大吃一顿或者超支,但是我的挑战让我的花呗额度一次次减少,从一万五到一万到几千块钱,然后直接关机。
明年春节前,我也会关闭第二个花呗账号。
D
赵安,25岁,某出版社图书编辑
“我明明感觉没花什么钱,第二个月还要还3000多块。”
使用花坛,最怕的不是大件物品的花费,而是小件物品的花费。因为,一天下来,你会发现,一个月后,稀里糊涂的小事,终究会变成花圃的大头。
我习惯每天用花是因为额度可以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这就控制了我花钱。不过后来发现每个月花的钱都不小。而且额度被我一个月不断上调,先是几百,后来几千。其实我很怀念。一开始花坛的配额一个月只能调整一次。
因为是花园里的钱,缺乏真实感,花钱我也没什么想法。但是一到还款日,我就心痛,想到自己攒的一大笔钱就这样花出去了。后来开始记账,把每天的开销都记在手机的一个软件里。然后我发现有一天我居然花了一百多块钱。虽然大部分费用都是几十、二十块钱,甚至几块钱,但是这样的钱太多了。再加上偶尔的大开销,总共一算,甚至一个月光是花呗就要3000多。
除了花坛,我把微信和支付宝里剩下的钱都花光了。
我用花坛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用钱来理财。我投入了一部分基金,我也投入了一部分稳定存款。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自己乱花钱。
但是,后来我算了一笔账,发现基金赚的钱还不够分期手续费。比如有一张账单,总金额2115,其中手续费130元。而且一个月有很多这样的分期账单。我算了一下一个月的账单,要还分期付款2278元,其中仅手续费就达到了100元。而且我在基金理财亏的钱和我存款赚的利息都比这个高。
后来到了某个时间点,我把基金卖了,把花呗的钱全部还清,彻底把花呗关了。现在每个月自己领工资,买了很稳定的基金理财。关了半年花圃,省下的钱比以前多了几千。
记账本上的大部分费用也变成了生活必需品,至少在我做费用回收的时候,不会后悔,不会心痛。
(陈墨、陆朝阳、李、赵安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