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叶通讯员徐洁莹林吴为缓解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面临的身心压力,近日,广东省总工会组建心理医生团队,通过广东12351热线为医护人员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和困难救助服务,为有需要的医护人员及家属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服务。
半个月近千人打电话咨询,心理护理和生活支持都用上了
1月30日起,广东12351热线开始24小时为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困难救助服务。自2月6日起,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扩大至全省所有员工。据统计,1月30日17时至2月20日24时,12351热线平台共接到并处理来电1328个。
广东省总工会通过12351热线提供心理咨询,消除了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的焦虑和恐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通过关爱帮扶工作,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实际困难,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工会力量。
一是及时处理员工诉求,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的实际困难。中山某医院工作人员担心孩子放学后无法接送,担心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人之间,存在携带病毒感染家人的风险。广东省总工会、中山市总工会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当地志愿者帮助解决孩子开学后的接送问题。中山市卫生局工会与医院协调妥善解决员工诉求,在医院为有需要的一线医护人员设置休息场所,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实际困难。
第二,组织强大的心理医生团队,全力指导医护人员和群众消除焦虑和恐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场突发疫情。
专家建议:使用适当的保护细节来“隔离”网络
广东12351热线心理专家表示,在走访过程中,很多员工表达了对防护措施的不确定感,对感染病毒的恐惧,以及疫情带来的不良情绪:悲伤、恐慌、焦虑、厌倦等。“每天起床就要关注疫情,觉得负面新闻太多,在家工作没意思,上班又担心接触和感染。”
专家建议,首先要做好病毒传播途径的细节科普和防疫措施,如与人接触后及时正确使用流动水洗手,无需用手揉搓眼睛、紧闭嘴唇等黏膜部位;正确使用口罩。同时分析不良情绪,寻找资源,检测自己的情绪,向家人朋友寻求情绪支持。避免负面信息过载,适当“隔离”网络,不要频繁阅读和搜索相关资料,在“健康中国”微信官方账号中专注于稳定当前生活和工作,丰富家中生活内容,推荐科普文章和轻松音频。保持生活的稳定,继续坚持套路。妥善保管东西,必要时和爱人商量,关心身边具体的人和事。
医护人员如何缓解长期高压的工作压力?
12351热线心理治疗师沈延海建议,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科学细致地保护自己,以确保自己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压力下的安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敢于表达,及时反馈。比如发现防护服不适合自己的尺码或者有瑕疵,要及时上报。避免因为工作中的保护问题而不安。在困难的条件下,尽量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比如睡觉、吃饭、喝水、上厕所。
另外,要寻找人际间的支持,在工作中互相支持鼓励,与同事合理分工,工作中允许自己适当休息,及时补充体力。面对肆虐的病毒,一线医护人员干劲十足。为了和病魔赛跑,很多一线医生护士甚至拒绝休息,只好通过抽签的方式强制休息。这是集体作战,不能表现个人英雄主义。与家人做好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适当承诺陪伴家人,给他们疫情过后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要找机会放松和锻炼来调节身心。例如,收容所医院的医生穿着防护服与病人一起锻炼、跳舞和打太极...在带动患者运动热情的同时,也放松了他们紧绷的神经和肌肉。当你下班后感到疲惫、焦虑时,可以尝试用专业的心理音频做渐进式肌肉放松、蝴蝶轻拍、正念冥想等放松训练,也可以拨打医护人员心理援助专线,一般24小时开通。保持希望感,每一个患者在病情好转或出院时,都会给自己和同事积极的反馈。多微笑,不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让自己保持动力。
另一方面,作为后方医务人员的家属,沈延海建议,在对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表示理解和宽容的同时,可以向外界寻求资源,避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当家里生病的老人和小孩人手不足时,可以积极协调外援,向邻居朋友求助或向工会和公益组织申请。特殊时期,家属还需要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必要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和沟通,寻求支持。关注具体事务缓解焦虑。当你过于担心时,如心烦意乱或睡眠障碍,及时寻求心理热线的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