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品批发商的清货方案(“双12”遇冷 消费者厌倦了电商平台的促销“套路”)

“双12”电商促销套路天凉了消费者不买账

“原来‘双12’开始了,我全忘了。”记者观察发现,之前有“双11”,之后元旦促销节将接踵而至,夹在中间的“双12”将成为一个尴尬的促销节。然而,今年的“双12”却因为“双11”后的欧莱雅安瓿面膜差价事件,以及中消协点名的薇诺娜虚假发货,显得相当冷清。电商行业专家指出,早在5~6年前,“双12”关注度较高,但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平台没有以前重要,商家没有太多支持,自然消费者参与度不高”。除了很多消费者厌倦了电商平台的促销“套路”,中小商家良莠不齐,售后问题难以反馈等。,而且他们厌倦了电商平台频繁的促销、节日等手段。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文婧

“双12”冷清消费者参与度不高

对于今年的“双12”,很多消费者并不热情。他们告诉记者,“双11”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从今年10月到11月11日,他们买了自己想要的,没有按计划买。另一方面,今年“双12”优惠力度不大,“都是定期满减和补贴打折”,消费者谭女士说。比如300元的SKECH儿童运动鞋售价160元,那么参加淘宝平台满减补贴,减30元,买130元。“其实网店清货的时候,300元的儿童运动鞋也是打折后160元的价格。现在‘双12’只是满减等。但是,满减需要买其他东西来补单”。

电商平台内部人士透露,“双11”刚刚过去,明年的大年初一会比较早,取而代之的是大年初一之前平台促销的“重要部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所以今年的“双12”只是常规促销。

陷入促销“怪圈”,线下优惠更实在

电商节的促销“套路”近年来饱受外界诟病。“双11”“双12”期间,店铺促销页面上宣传的“预期售价”并不是简单可以达到的。记者打开淘宝店铺页面,随机点击了某品牌运动鞋。页面上说“预计售价”156元起,要做到“156元”,除了“双12”本身的店铺折扣,还包括预减60元的400-100元...上面提到的谭女士说,其实所谓的“预估售价”是有门槛和规则的。说到“双11”“双12”,比阅读中的数学题还难。

此外,记者发现,在这些节日的促销活动中,一些店铺推出了满700元减100元等“满700元减100元”的优惠券,属于“会员集”,换句话说,必须成为店铺的会员才能获得优惠券。

随着电商促销套路越来越多,很多消费者发现,有时候所谓的线上促销甚至比线上线下的折扣还要实在。陈小姐常买的某品牌衣服,11月份想趁着电商促销,却发现不仅折扣力度不大,而且不满意减下来只打八折,还缺货。“之后我直接去线下品牌的Ole店直接打六折,而且每个尺码都有,也不需要我加会员”。

在电商平台频繁促销的背景下,电商节期间,“低价”问题受到多方关注。今年11月,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低价”。

电商平台店铺如果不保持严格管控,维权有多难

此外,电商平台上有很多店铺,参差不齐,搜索设置不严不合理,消费者在筛选过程中耗费大量精力。如果遇到售后问题,维权就更难了。

日前,消费者李小姐在淘宝给孩子买了校服。她在一家名为广佛校服贸易的店铺下单,商家却一直不发货。等了近半个月,李小姐要求店家退货,店家售后没有回复。

于是,李小姐拨打了店铺页面上留下的客服电话。打完电话,“客服”表示工厂暂时缺货,可以帮忙查订单。5分钟后,“客服”给李小姐回电,说根本查不到这个订单。“我是这里的工厂。请看那个店铺是不是我们工厂淘宝店。现在淘宝上很多这样的店,不仅卖的比我们工厂淘宝店贵,还未经我们同意就留下我们工厂电话和旺旺!赶紧去投诉!”后来李小姐在淘宝上另一家店铺卖校服,下单购买。她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但是生产这件校服的唯一一家工厂淘宝店,在这件校服的搜索结果中根本没有显示。投诉后,李小姐与平台沟通,才拿到全额退款。

记者在淘宝输入校服名称进行搜索,仍然找不到校服厂的店铺。只有找到工厂微信官方账号,然后根据工厂名称搜索淘宝,才能找到工厂店。“我投诉后,淘宝只下架了其中一家店铺,声称支持小微企业,就把这家店铺排在最前面,却连店铺页面的客服电话都不查?”李小姐还是投诉了淘宝的处理。

购物节要回归商业诚信和品质提升的本质

近年来,电商平台频繁促销,导致传统电商“节日”不再火热的局面,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电商专家、海豚社创始人李成栋告诉记者,“双11”和“双12”是阿里做的两个节日。事实上,近年来不仅是“双12”,连“双11”的关注度都在下降,只是前者的下降更为明显。他指出,现在直播弱化了传统电商的这两个节日,因为直播本身就是低价,低价的推广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新鲜。“其实对消费者不好,会累”。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执行院长崔丽丽表示,“电商消费节太多,今年各地都举办了消费促销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倦怠”。

此外,业内指出,“双11”引发的消费问题,包括欧莱雅安瓿面膜差价事件、薇诺娜虚假发货等,或多或少会影响商家、主播、消费者在“双12”的战斗力。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购物节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追求高质量发展,从商品上突出品质化、创新化、个性化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调整供给,满足更多的分层用户。

儿童用品批发

来源:广州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