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pdf报告请关注微信官方账号中的“行业报告研究院”
蚂蚁金服是一家定位于普惠金融的科技企业。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开始,到2014年10月正式成立。蚂蚁金服以“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机会”为使命,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共享的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根据阿里巴巴此前披露的业绩报告,截至2018年3月31日,支付宝(蚂蚁金服主营业务)及其合作伙伴已服务全球约8.7亿活跃用户,其中国内活跃用户数达到5.52亿。2018年6月8日,蚂蚁金服完成140亿美元C轮融资,将引入中投和其他中国投资者。市场估值普遍超过1500亿美元,蚂蚁金服成为中国最大的超级独角兽。
从支付平台到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蚂蚁金服的成长史:2004年,支付宝正式注册,当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淘宝平台交易中的信任问题。随后,支付宝的支付业务不断拓展,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直到2012年,支付宝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迈出了金融业务领域的关键一步。2014年,蚂蚁金服正式成立,网商银行获批。2015年,蚂蚁金服入股国泰产险,进一步拓展金融业务领域。
超级独角兽,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从2015年开始,完成近18.5亿A轮融资,估值300亿美元,蚂蚁金服估值一路走高。2018年6月8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140亿美元C轮融资,市场普遍给出的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
二、多元化业务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帝国蚂蚁金服的业务版图:从支付宝成立至今,蚂蚁金服的业务一直在不断扩张,不仅包括银行、股票、证券、保险、基金、消费金融等金融领域,还包括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汽车出行、餐饮、传媒、影视等非金融领域。,业务结构不断多元化。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形成了以普惠、科技、全球化为先的三大发展战略,以及以支付、理财、小额贷款、保险、征信、技术输出为主要构成的六大业务板块。
2.1.支付:大众客户,利润核心
场景全覆盖,海量客户群:支付服务是蚂蚁金服起家的业务,也是蚂蚁金服众多互联金融服务的入口。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其初衷是为了解决交易信任问题。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已与2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为近1000万家小微商户提供支付服务。在覆盖大部分线上消费场景的同时,不断拓展传统商业、公共服务、海外市场的服务场景,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方式的代表。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寡头助力利润提升:来自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2016年,支付业务收入占蚂蚁金服总收入的65%。据易观统计,201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9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208.72%。整个市场规模已经连续三年快速增长,预计2018年将继续快速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双寡头市场格局已经形成。2017年,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份额基本稳定在54%,遥遥领先第二名财付通超过一成。同时,支付宝向商户收取的平均费率仅为0.6%,而基准公司PayPal收取的平均费率约为3%。相比支付宝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随着用户使用支付宝习惯的不断改善和市场交易规模的持续增长,支付业务的利润有望进一步提升。
2.2.投资理财:万亿市场
根据蚂蚁金服最新的融资文件,其财富管理业务目前管理着2.2万亿元人民币(3450亿美元)的资产——这一此前未公开的数据将使蚂蚁金服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者财富管理平台。其中,余额宝管理着1.5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
2.2.1.余额宝:普惠金融最典型的代表。
用户规模快速增长: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理财元年。余额宝唤醒大众的理财意识,其“1元起”的特点降低了理财门槛,提高了理财收益,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资产配置需求。截至2017年底,余额宝用户规模已达4.74亿,同比增速45.85%,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99.94%。
资金规模快速增长,利润总额快速增长:余额宝规模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而快速增长,从2014年底的5789亿增长到2017年底的1.58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39.72%。而同期国内排名第二的货币基金规模仅为282.8亿元,是余额宝的55.83倍。余额宝净利润总额也从2014年末的1.85亿元增长至2017年末的4.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84%。
2.2.2、基金销售:抢占新蓝海。
拓宽基金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4月,蚂蚁金服服从恒生电子,买入杭州几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控股权,进一步拓展基金业务。2016年8月,吉米基金更名为蚂蚁基金销售有限公司,2017年蚂蚁基金的基金代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同比增长176%。同期,田甜基金营业收入8.44亿元,销售额4124.02亿元。2017年,工行基金销售额9232亿,同比增长89%;招商银行基金销售额7055.1亿元,同比增长42.47%;农业银行基金销售额3373亿元,同比增长31.2%。对比标准田甜基金的营业收入,蚂蚁基金的销售额约为3600万。蚂蚁基金的基金销售业务与银行巨头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借助支付宝和余额宝对大量用户的引流,蚂蚁基金有望与银行争夺基金代销的市场份额,未来将大幅增加空。
2.2.3.投融资平台:低成本高效率
蚂蚁金服旗下有招财宝和蚂蚁金服两大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招财宝:连接个人投资者与中小企业、个人融资者。招财宝成立于2014年4月。中小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招财宝平台发布贷款产品,金融机构或担保公司可以作为增信机构,提供本息兑付和增信措施。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直接借钱给融资者。这样中小企业和个人可以为投资者直接融资,交易成本和信用成本最小化,融资速度快,融资额度灵活。2015年12月底,招财宝平台用户突破1000万,累计成交额近4000亿元,用户总收入超过20亿。
蚂蚁大可:连接投资人和创业者,以股权众筹为目标。大可蚂蚁成立于2015年11月,宗旨是为创业者提供股权众筹服务,支持创新创业。创业者可以通过蚂蚁客户进行融资,获得生产、渠道、管理、品牌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支持。投资者可以通过蚂蚁金服寻找投资机会,投资自己理解和认可的企业,并基于对具体行业的理解分享企业的成长。同时,蚂蚁大可与IDG、红杉等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淘宝众筹、创客+等平台合作,提供从初创融资到产品销售的全成长周期融资服务。目前在蚂蚁金服上完成融资的项目有8个,其中2个已经盈利并退出,累计募资金额达到1.84亿元。
2.3.小额贷款:小客户的价值
2.3.1企业微贷:服务小微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网商银行成立于2015年6月,是国内首家核心系统基于蚂蚁金服作为大股东发起的云计算架构的商业银行。以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为使命,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目前有四大业务块:贷款、赚钱、公司银行、供应链金融。
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12月底,网商银行已为277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为用户提供信贷资金超879亿元。2016年,网商银行营业收入26.37亿元,同比增长942.29%;税后净利润达到3.16亿元,同比增长357.97%。2017年净资产达到45.87亿元。
2.3.2消费金融:利润快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蚂蚁金服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主要包括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两大业务。蚂蚁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将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用户在消费时,可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蚂蚁借呗是支付宝在2015年4月推出的贷款服务。目前申请门槛是芝麻分600以上。根据分数不同,用户可以申请的贷款额度从1000-30万元不等。贷款最长还款期限为12个月,贷款日利率为0.045%,可随借随还。
ABS发行规模井喷:2017年,和借呗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ABS呈现井喷态势,随之而来的是净利润的快速增长。柏华发放个人消费贷款ABS 1875亿元,同比增长292%。白发放个人消费贷款ABS 1399亿元,同比增长750%。这两者合起来占了
利润快速增长:蚂蚁花呗2017年前两季度营收14.94亿,净利润10.2亿。预计全年营收29.89亿,净利润20.39亿,较2016年分别增长2201%和68%。蚂蚁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69.47亿,净利润44.94亿。预计全年营收92.62亿,净利润59.92亿,较2016年分别增长140%和65%。
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借贷规模从2014年的183.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43847.3亿元,2017年环比增速高达904%。预计2018-2020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借贷规模增速为122.9%、90.2%和69.3%。快速增长的规模为花呗和借呗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2.4保险:多元化业务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3年,蚂蚁金服、腾讯、平安发起成立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开始试水保险行业。自此,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2015年底,蚂蚁金服正式成立保险事业部,在整合淘宝、支付宝等多个电商平台保险业务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建立了一个全面开放的互联网保险平台。2016年,保险事业部升级为保险事业群,保险业务受到进一步关注。2016年7月,蚂蚁金服通过增资入股国泰产险51%股份。2017年5月,梅辛生命相互保险协会成立,进一步拓展保险业务。同时,蚂蚁金服还通过保险代理牌照搭建业务平台,向保险公司推广优质流量。截至2016年9月,蚂蚁保险服务平台已与78家保险机构合作。目前,蚂蚁金服的保险业务已经覆盖了健康、意外、旅行、财产、寿险、车险、音乐产业、公益、交通保险9大业务板块,推出2000多款保险产品,日均保单量超过2100万份,来自移动端的保单量超过60%。截至2017年3月底,保险服务年度活跃用户3.92亿,每用户保费同比增长43%。
2.5信用:芝麻信用开启新的信用生活。
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于2015年成立的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致力于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问题,构建互信互惠的商业环境。芝麻信用的所有用户都是实名认证用户,覆盖了很多在传统征信中没有信用记录的人群。芝麻信用分是芝麻信用对海量信息数据的综合处理和评估,主要包括用户信用记录、行为偏好、履约能力、个人特征、人脉关系五个维度。芝麻信用基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与公安网等公共机构和合作伙伴建立数据合作。与传统征信数据不同,芝麻信用数据涵盖了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地址迁址历史、社会关系等等。商家可以根据芝麻信用评估风险,提供便捷服务。消费者在享受便利后会更倾向于芝麻信用,从而促使商家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形成良性循环。目前,芝麻信用已经为数百个场景的用户和商家提供信用服务,包括信用卡、消费金融、融资租赁和抵押贷款、酒店、租房、租车、婚恋、分类信息、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
2.6.技术输出:用科技帮助合作伙伴,在生态圈中分享创造的价值。
蚂蚁金服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支付连接、金融服务和技术服务。这三部分中,支付连接的利润率最低,其次是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的利润率可高达60%。2016年,其支付连接收入为65%,技术服务收入为17%,金融服务收入为18%。2017年,蚂蚁金服预计技术服务收入将大幅上升至34%,支付连接收入将下降至55%,金融服务收入将萎缩至11%。根据预测,到2021年,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收入将上升到总收入的65%,超过支付收入成为最大的收入项目。目前,蚂蚁金服已经确立了以基础技术(区块链区块链、AI人工智能、安全保障、IoT物联网、云金融云)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不断从Fin向Tech转型。
区块链区块链:最新发布的2017年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名显示,中国区块链专利增速远超美国,领先全球。其中,阿里巴巴以49项专利排名第一,全部来自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区块链科技的核心是“可信连接器”,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的愿景是“构建生产级可信连接基础设施”。蚂蚁区块链作为一个信任连接器,利用算法和分布式技术架构实现去中心化和信任问题,已经在很多场景中得到应用。
AI人工智能:借助大数据,蚂蚁金服的人工智能已经在客服、信贷、保险、理财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安全:在互联网认证领域,蚂蚁金服一直致力于研发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用户体验。2014年,支付宝钱包在国内率先试水指纹支付,移动支付进入生物识别时代。2016年,支付宝宣布商用人脸支付。2017年,蚂蚁金服研发了全球首个眼纹识别技术。在风控领域,蚂蚁金服基于原始历史交易数据进行个性化验证,提高账户安全性。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智能实时风控系统(CTU),可以从八个维度检测每一笔交易的风险,确保交易万无一失。目前支付宝的损失率不到1/10万,而银联的损失率在1.3/10万左右,Paypal的损失率在2/1000左右。
物联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即将进入万物互联时代。2017年2月,蚂蚁金服与深蓝科技联合推出TakeGo智慧门店系统。2017年8月,蚂蚁金服宣布开放无人值守技术,将为商家提供身份验证、风险防控、支付结算等多种服务,让消费者无需商家的人工服务,可以自行借贷购买。近日,有媒体报道蚂蚁金服将入股猩红,进军无人超市。阿里巴巴最近提出,ALL in IoT要全面进入物联网领域,重点在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制造、智能汽车四个领域。
云金融云:蚂蚁金服为金融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蚂蚁金服云依托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在云计算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累,整合阿里云诸多基础能力,针对金融行业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作为蚂蚁金服“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的一部分,蚂蚁金服云是一个开放的云平台,帮助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和IT架构升级,从而构建更加稳定、安全、低成本、敏捷、创新的金融应用,让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客户。经过几年的建设努力,蚂蚁金服云具备了灾备高可用、资金安全管理、高并发交易、实时安全控制、低成本交易五大特性,形成了大数据、分布式中间件SOFA、R&D运维、移动、监控、企业应用、系统安全、业务安全、计算与网络、数据库、存储、应用服务十二大业务板块。
3.1快速发展的关键:全产业链布局,打造金融生态
构建金融生态闭环,打造自己的护城河:蚂蚁金服的前身支付宝的成立,正好赶上了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为金融机构业务场景的渗透和长尾用户的覆盖提供了便利,中国金融科技开始进入网络化浪潮。借助阿里电商平台的引流,支付宝顺势而为,依托第三方支付服务迅速积累了大量长尾用户,成为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凭借巨大的流量,蚂蚁金服进一步拓展和推广业务,从支付到理财、小额贷款、保险、信贷,从而全面覆盖生活的所有场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吸引更多用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闭环,构建了自己的护城河。而且随着产业链的不断扩大,场景会不断丰富,护城河会越来越宽,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强者永远强。截至2018年6月1日,蚂蚁金服已参与98场投资活动,覆盖金融、人工智能、企业服务、出行、餐饮、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农业、地产家居、电子商务等十大领域。
在意识到这个闭环的重要性后,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开始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构建自己的金融生态。比如京东金融,已经从供应链金融发展到拥有公司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理财、支付等多种业务的一站式线上投融资平台。借助JD.COM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其中,竞争变得激烈,最早的蚂蚁金服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在总流量有限的情况下,后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要想分一杯羹,必须深耕场景,做出自己的特色。
3.2蚂蚁金服体现了创新对Fintech的价值。
创新的价值从蚂蚁金服可以看出:蚂蚁金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创新,其主营业务的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
1)支付业务方面:借助蚂蚁金服云,每笔支付成本降低到几分钱,商户支付费率降低到美国的五分之一;开启公共事业缴费服务,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费用可以通过支付宝自动缴纳;率先推出条码支付、声波支付、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技术,让移动支付进入生物识别时代。目前,指纹识别和支付正在成为金融领域的标配。在一些停车场和高速收费站,只要绑定支付宝和车牌,就可以实现自动支付;在一些商店,你可以通过刷脸支付购物费用。科技的力量推动了无现金社会的到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在财富管理方面:余额宝只是突破了货币基金和消费体系之间的壁垒,通过技术之手实现了更快捷的购买、赎回和消费模式。但是,这样一个技术创新,让它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崛起的里程碑,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蚂蚁金服作为向普通客户提供理财的平台,将向金融机构开放更多的技术、运营和数据能力,入驻的金融机构可以用更好的技术数据和连接支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3)贷款方面:蚂蚁金服基于AI模型提升风控能力,利用大数据模型发放贷款。风险控制是发展信贷融资业务的核心。蚂蚁金服通过对客户相关数据的分析,根据相关模型对风险进行综合判断,形成了网贷“310”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到账,零人工干预”的服务标准。网商已为500多万家小微企业和150多万涉农经营者提供服务。花呗、借呗等消费金融业务在16、17年激增,但通过大数据风控技术,坏账率不到1%。
4)保险方面:蚂蚁金服搭建了全新的保险平台,与保险公司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优化保险产业链全流程,为用户提供便捷、全方位的保险产品。同时,还依托大数据、AI等技术,解决保险行业在风险定价等领域的痛点。产品“车险评分”运用了蚂蚁金服在大数据、AI、数据建模等方面的技术。为消费者形成车险的标准评分,为保险公司更准确地识别客户风险、更合理地定价、更高效地服务消费者提供依据。产品“定损宝”人工智能模拟车险定损环节人工操作流程,通过算法识别事故照片,与保险公司对接后,可在几秒钟内给出准确的定损结果,大大降低定损成本。
5)信用方面:芝麻信用基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与公安网等公共机构和合作伙伴建立数据合作,其数据涵盖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地址迁址历史、社会关系等。芝麻信用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线上交易和行为数据来评估用户的信用,进而为用户提供快速授信、免押金租房、借书、住宿、现金分期等服务,从而推动信用城市的建设。
科技为王,第三次金融科技浪潮已经到来: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金融市场已经走过了近30年,金融IT的配套发展可以概括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阶段。数字化阶段,IT作为一种工具,开始改变传统金融服务的模式,信息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他们解决了基本的金融服务问题,比如ATM机,这是第一波下的典型产品。目前数字阶段基本已经过了巅峰。互联网的发展为金融机构业务场景的渗透和长尾用户的覆盖提供了便利。通过互联网聚集大量用户,实现金融业务中资产、交易、支付、资金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这就是金融科技的第二次浪潮——网络化浪潮。蚂蚁金服的业务依靠技术的力量,让金融更加普惠、公平、可持续,让金融更加普惠,将网络化的浪潮推向顶峰。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风控等技术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下一个阶段,也就是智能化的浪潮已经开始。蚂蚁金服的业务发展战略也是推进科技服务,聚焦“基础”核心技术能力的战略布局。目前蚂蚁金服40%的员工是技术员工,参与决策和战略制定的管理人员有四分之一是技术人员。
当纯粹的商业模式和流量红利逐渐弱化的时候,技术才是真正决定未来的引擎空。蚂蚁金服的成功,证明了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重构金融的通路模式。通过技术的开放共享,与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创造价值和体验。资本市场对科技公司的认可度远高于金融机构,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意义。
四、金融监管是 Fintech 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4.1参考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历程,监管收缩并不是坏事。
美国金融法制的历史经历了“自由→监管→再放松→再监管”的过程: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是全球金融治理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从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来看,美国金融法制的历史经历了“自由→管制→再放松→再管制”的过程。从整体上看,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遭遇金融危机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应对金融危机、修正发展的历史。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经济增长速度、科技领先节奏、全球产业链建设、国际资本流动、金融环境变化等因素的交织反馈下,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相应的监管模式。
……
4.2中国金融监管改革进程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反映了中国金融运行体制的改革进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建国以来,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和中国金融业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时期(1948-1992):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时期。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其主要职责是履行金融监管职责。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政策。在此期间,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开始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开始探索。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金融机构管理部,随后又从这个金融机构管理部中设立了法律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部和保险部。原金融机构管理部更名为银行部,另设外资金融机构管理部。
第二个时期(1992年至今):分业金融监管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阶段、确立阶段、完善阶段和改革阶段。
……
监管是实现金融市场稳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美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历史来看,其监管模式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而变化,美国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模式和混业经营模式之间的许多政策调整都是基于当时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特定阶段的需要而变化的,从而不断推动整个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的改革和优化。从美国股市的走势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适合经济发展的调控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不到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隐患和问题。在经历了以金融自由化、影子银行和资产管理繁荣为特征的金融扩张周期后,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性改革时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党的十九大强调“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三年要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首要任务是防控金融风险。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因此,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短期的金融监管和管理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后,需要加强Fintech的发展。因此,短期的监管压力不会改变Fintech行业空的发展,反而会促进普惠金融的早日到来。
投资建议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长期价值有待挖掘。建议关注技术优势明显,与蚂蚁金服有业务合作的公司。重点推荐:恒生电子、何润软件,推荐:高伟达。
(来源:招商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