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银行利息高2019(存款利率报价机制变了,四大行坐收渔利?最高利率仅仅3.25%?)

中国存款市场的利率曾经有过创新的历史,但遗憾的是逐渐走向终结。

存款利率的管理历史回顾,从基准利率再回归基准利率

在2001年商业银行股份制全面改革之前,我国存款市场不存在竞争。因为所有银行都是用央行的基准利率来销售自己的标准银行存款产品。每个银行的产品期限、利率、条款都是一样的,央行的基础利率代表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



从2001年到2015年,虽然央行的基准利率仍然用于吸收存款,但银行已经开始逐渐竞争。存款送礼,一定数量送米,各种潜在利益形式的吸储手段都用过。也就是说,表面上的利率平等并不意味着实际存款人获得了平等的收益。

2015年起,央行开始推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催生了百花齐放的创新存款市场。保守的储户为最好时代的到来欢呼。尤其是2018年以后,各种创新存款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银行自己开发的行内利率产品,大额存单都在这个时候出现。定期存款最高年化利率一度达到6%。

随着2019年的结束,监管再次启动了停承包的综合治理措施。发文清理假结构性存款,停止窗口指导下的智能存款,还取消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和就近档计息的条款。最终,在强盗银行坚持属地化经营的要求下,网上异地存钱越来越难。

那么,6月21日起的存款利率报价机制变化,最终将限制利率上限。存款利率由过去的“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模式变为“基准利率加基点”。基点上限由自律机制确定,根据银行类型实行差异化管理。其中,四大国有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存单的基点上限分别为10bp、50bp、60bp,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银行基点上限分别为20bp、75bp、80bp。

这一变化后,实际上存款利率的利差被进一步压缩,存款利率最低为0.35%,定期存款最高为3.55%。所有存款之间的最大利差为3.2%,因此存款产品空的创新将被大大压缩。相对而言,存款利率市场化又一次变回了计划前提下市场化的有限创新模式。



四大行率先调整利率,最高为3.25%,存款开始向大银行靠拢

只要压缩存款空的利差,存款空的创新产品之间的差距就会更小,这将非常有利于大型银行吸收新的储蓄。当然,在银行体系中,四大行或者六大行是银行的主体,是最大的银行,对这种变化是最欢迎的。果然,6月21日,调整机制生效的第一天,四大行存款利率普遍调整。

整体来看,似乎有“有升有降”,一年以内的短期存款利率小幅上涨,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大额存款利率也下调幅度较大。调整后,普通定期存款最高利率为3.25%,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为3.35%,距离最高利率要求的最大利差仅为0.3%(3.55%-3.25%)。



虽然短期存款利率上升,但相对于定期利率的降低,银行吸收储蓄的负债总成本降低(支付的总利息更少),所以银行放贷的存贷差可以平衡,甚至收益会更多。那么未来贷款利率会下调吗?然而,6月份最新的LPR利率没有变动,表明贷款利率在短期内不会下调,借款人感到失望。

事实上,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银行规模越大,吸收新存款的难度越大。银行越大,越是依靠遍布全国的网点、长期的品牌效应和全面完善的金融服务赢得客户忠诚度。所以在市场化下,大银行的存款利率确实会上调,但一般来说上调幅度不大。

而银行越小,经营越灵活,存款利率可以直接浮动到底,从而抢更多的新存款,自然也可以放出更多的贷款,如此循环运作,维持银行的良性正常运行。目前,高低存款利差大幅缩小,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不超过3.55%,定期存款最高利率不超过3.5%。对于大银行来说,利差只有10个基点,对存款客户的吸引力骤然下降。



储户应该如何应对?不同种类的储户要采取正确的存款态度

在查询了大银行的利率之后,再看看小银行的利率变化,发现过去存款利率高的小银行,比如某沿海银行,整体利率都下降了。没有新增存款的优势,他们未来的处境堪忧。同时,客户到期转存也可能是大概率。因为小银行不方便存款,又不能提供其他服务,存款利差小,储户为什么要放在小银行?

如果存款吸引力下降,储户真的会把储蓄变成投资和消费吗?会进入证券市场和股权类理财产品吗?其实总的来说也很难。如果中国还没有解决房价问题,还没有建成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估计大部分储户还是要存到银行里,慢慢积累,为以后的住房和养老做准备。当然,唯一的变化是客户可能会把存款从小银行转移到大银行。



虽然包括大额存单在内的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在人们的存款中占比很小,但喜欢这类存款的储户基本都是保守的老年客户,他们希望用利息来弥补养老成本的空缺口。这个变化之后,强烈建议即使利率下降,老退休人员还是要留着银行,年龄越大越坚持留着银行。因为这些养老钱不能承担任何本金损失,不要做任何理财。因此,银行存款利率调整后,退休老人成为受影响最大的群体。

对于有工作收入的年轻人来说,长期定期存款少,短期存款利率提高是好事,多赚两个利息总是好的。但对于那些房贷客户来说,如果未来没有大的支出,还房贷,减轻月供压力,可能是更好的理性选择。

那个银行利息高



未来中国的存款市场不会有太大变化。我们可以合理规划存款放在不同银行的比例,考虑银行是否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理财便利,而不是利息回报。#存款利率的变化如何影响钱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