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图硕
编辑财务图表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的生活比其他代人幸福得多。除了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位长辈的细心照顾,他们还有意想不到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他们从小生活在金窝里,衣食住行玩什么都是最好的。
寒暑假的时候,大家可以去网吧,去KTV唱歌,玩电子游戏,打台球,轮滑。不要有太多好玩的物品,但是和80后、90后在一起,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这些我们曾经喜欢的休闲娱乐行业,似乎都在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而消亡。原因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我们最爱的娱乐项目,看看它们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第一位:街机游戏就算没去过游戏厅,拳皇97也一定听说过。
97年的拳王
现在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像素小人,但当年却红极一时,陪伴无数小玩家快乐成长。
但对于家长来说,街机游戏就是“玩物丧志”的典范。年纪轻轻学不好,把零花钱都给游戏厅,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快乐。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街机游戏从香港传播到沿海城市,并逐渐进入内地。刚开始制作还没那么成熟,只有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吃豆人,小蜜蜂,坦克大战,渐渐的一些有内涵有深度的游戏,比如街机游戏鼻祖休闲泡泡龙,就应运而生了。
泡泡龙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80年代末,街机厅在内地遍地都是,质量明显提高。当时大家都喜欢玩街霸和魂斗罗等刺激的动作游戏,街机游戏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
它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拳皇97》[/k0/]的诞生,街机游戏也达到了巅峰,几乎人人都知道。
那时候,放学后,大家最大的爱好就是一头扎进街机大厅,和朋友搓大招。一群人聚在一起,谁输了就换下一个。八神庵、曹莱京和不知火舞,每一步棋都必须仔细研究和揣摩。
到了1999年,IGS推出了巅峰之作《三国之战》。作为横版通关游戏的经典之作,游戏以三国时期的历史剧情为背景,融合了所有喜欢的经典格斗技巧、各种绝技、连招绝技,以及隐藏的关卡和极其丰富的剧情,以及大量的角色选项。
随着街机游戏的不断兴起,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玩家大多是在校学生,玩游戏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另外,设置街机厅的地方大多是鱼龙混杂,因为玩游戏的时候会时不时发生打架事件,影响很不好。
即使家长和社会对这种正在崛起的游戏不满,也丝毫不能动摇街机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那时候有没有可能看到一些同学玩到一半被家长抓回家的画面,夹杂着骂骂咧咧和哭闹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在文化部、教育部等八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游戏被禁,大量街机厅倒闭,街机游戏也进入寒冬期。
但这还不是压死街机的最后一根稻草。其死网吧应负全责。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国内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玩街机游戏的玩家纷纷转头沉迷网游。相比之下,街机游戏就像一个前女友,当他有了新的女朋友,他就被甩了,尽管他偶尔会想起,只是想起而已。
渐渐的,街机厅转到了网吧。大家也都玩过拳皇97的红警和星际争霸。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玩扫雷。
尤其是90后对街机游戏毫无感情。他们从小在网吧长大。
你多久没去过网吧了?还记得你最后一次去网吧吗?上一次去网吧应该是十年前了,感觉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记得网吧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因为太穷太贪心,零花钱根本支撑不了我玩一个下午,只好选择更省钱的“清晨套餐”,8点到12点,玩四个小时只花5块钱。
如果赶上寒暑假,我还能有“过夜套餐”的权利。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玩只需要10块钱。
那时候大家身体真的很好。晚上见面后,我们可以早点演出,中午回家吃饭,下午睡觉,晚上和朋友出去玩。
网吧成了继街机厅之后父母最讨厌的地方,没有之一。不时有学生在网吧打游戏中途被家长抓回家。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大家好像都不在网吧打游戏了。
2020年,一家#网吧一年倒闭12000多家#的新闻受到微博热搜的欢迎2016年,中国有15万家网吧,现在只有12万家左右。甚至在一些地区,网吧业主还打出了“免费上网”的横幅来招揽生意。
这也让大家觉得网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和80、90年代的青年一起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1996年,中国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正式开业。当时这家网吧只有50台电脑,网速128kbps。它的名字不是网吧,而是机房。
128kbps的网速意味着随便打开一个论坛网页都要20分钟,但是上网的费用是40元一小时。当时全国人均工资只有500元,月薪还不够上天网。
毕竟那个时候,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许多人甚至从未听说过它,很少有人愿意花很多钱在网上冲浪。除了非必要的工作,他们只会去机房发邮件查资料。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以及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的崛起,中国人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时代。腾讯QQ取代UC,成为风靡全国的社交交友软件。那时候QQ等级越高越受好友追捧。有些虚荣的朋友天天在网吧挂QQ号,从星星升到月亮再升到太阳。因为岁月太短,几乎没有皇冠。
那时候特别流行和朋友交朋友。毕竟笔友太麻烦,写信要很久才能到达对方手里。哪里方便朋友,你来我往,说不定还能发展出前所未有的浪漫。
除了和网友交朋友,还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可以玩。2002年,盛大网络作为网游龙头,以《传奇》开启了网游的“黄金十年”。然后《魔兽世界》和《梦幻西游》相继诞生。随着这些游戏的大火,网吧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于是,网吧一夜之间在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随着网吧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社会问题也浮出了水面。
2002年6月14日,两个13岁的男孩因为未成年,被禁止进入北京的蓝速网吧。于是,他们前赴后继,直接用汽油点燃网吧门前的地毯,最后24人遇难。
因为这个事件,全国上万家网吧因为消防问题被勒令停业整顿,而北京最大的飞宇网吧因为各种原因被强制停业整顿一年。
后来随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出台,国家开始严厉打击不良网吧,严禁未成年人上网吧,以为这样就能让网吧得到良好有序的发展。
结果随着网游的更新换代,一个接一个,网吧的市场变得更加鱼龙混杂。
为了玩游戏而逃课的同学比比皆是,甚至女生也会因为舞团和QQ炫耀而努力练习提高游戏水平。
由于网络游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导致所有关于网吧的讨论都是负面的。网吧作为家长心目中绝对的“禁区,是把青少年引入歧途的罪魁祸首。
尤其是2006年以前,即使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还没成年,网吧老板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进来。那些小黑网吧虽然配置不高,卫生环境也不好,但优势在于价格低廉,光顾的学生特别多。
随着对网吧的诟病越来越多,2007年,国家开始出台各种管理政策限制网吧的扩张和发展,这也让网吧逐渐走下坡路。
尤其是2008年,智能手机的出现,直接成为压倒网吧的最后一根稻草。人们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网吧已经脱离了大家的视线。
为了让网吧继续发展,从2011年开始,网吧老板们大规模升级网吧。为了吸引客户,他们在硬件和软件上下足了功夫。除了配置高的电脑,还有酷炫的机械键盘和鼠标。
此外,应设置专门的休闲餐饮区和水吧,尽可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将“网吧”更名为“网吧”。
依靠华丽高端的装修风格和更加舒适的上网环境,网吧确实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打卡,但这只是网吧被历史淘汰前的最后一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80后、90后作为网吧的主力军,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电脑也成为家中的生活必需品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高配置电脑,不仅可以玩游戏,还可以方便家庭工作。
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网吧和朋友玩游戏。网吧在他们眼里早就失去了魅力。
就连《英雄联盟》和《绝地求生》也没能拯救奄奄一息的网吧。虽然玩《绝地求生》需要团,对游戏配置要求高,但这只是暂时的。
随着手机游戏的出现,手机已经成为游戏行业的核心力量。尤其是00后,根本不用电脑就能轻松玩手游。毕竟相比端游,随时随地都可以玩的手游更方便。
再加上这两年反复的疫情,网吧已经完全成为80后、90后一代的回忆。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我还是觉得有些不解。为什么人人都有电脑的情况下,人们还愿意花钱在外面上网?
对此,在网吧做过会员的人会说,在网吧玩什么游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氛围,说不出的游戏氛围,是网吧带给我们这一代人最美好的回忆。
但如今的KTV,在失去了80、90年代的消费主力大军后,已经变得冷清,到处都是倒闭、倒闭的现象。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去KTV?微博的话题上了热搜。超过5万的网友投票给
“可选择的娱乐方式太多了”,2万的网友投票给“社交恐惧,不想去聚会”、“没有朋友,不如快睡吧”、“现在的KTV音乐库太垃圾,不如在家唱”[/的。这个曾经是年轻人饭后社交标配的活动,就这样被拒绝了。
最早的时候没有KTV,只有卡拉ok舞厅,一个很大的场地,人们唱歌跳舞,价格也不贵,环境也不是特别好。
直到钱柜创始人刘颖把MTV和卡拉ok结合起来,才有了可以边唱边看歌曲MTV的KTV。
1995年初,第一个钱柜在上海开业,金碧辉煌的装修,豪华的包间,各种饮品果盘,自助食品,超全的歌单库,成为年轻人休闲聚会的新去处。
作为领导,钱柜也给你看什么是大众KTV。作为行业标杆,引领无数KTV走向辉煌。
随着这种KTV模式的流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中了这个项目。到2015年,作为KTV的黄金时代,全国有12万多家。
从此,KTV开始走下坡路。如今只剩下6万多,几乎是一年关一万家的节奏。他们面临目前的局面有几个原因。
一、运营成本增加
为了吸引顾客,KTV的场地大部分都是核心商圈,包厢多了,面积会更大。2015年,正好赶上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期,房租还会涨。
除了房租,人们对KTV的环境也有要求,过几年一定要装修,唱歌设备不能落后其他KTV太多,这样会增加成本。
第二,人们的版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2018年10月,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发布公告,要求KTV终端经营者和运营方下架6000多首歌曲,其中大部分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的《k歌之王》和Shin band [/S2]的《十年》
老歌需要版权,一些新歌就更不用说了,版权费更贵,也很矛盾。年轻人喜欢唱新歌。为了给年轻人做生意,商家要支付歌曲版权,但这也是成本。如果把这个成本加到消费者身上,大家会觉得KTV贵,还不如在家唱。
三。手机唱歌app的崛起
各种唱歌软件遍布手机。想唱,不仅可以唱,还可以调音,录音,上传到账号,分享给大家。这么方便,谁会去专门的KTV花钱唱歌呢?
四。互联网团购的影响
随着美团从千团大战中异军突起,大部分年轻人的手机里都会有一个美团。想唱歌就去团购上搜一下,看看谁更适合唱歌。对于商家来说,这又是一场价格战。他家买20块钱唱一下午。你家为了赢,就定在15块钱唱一下午。
价格不断下调,利润空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亏本赚吆喝。此外,各种迷你KTV蜂拥而上,更是抢占了传统KTV的市场。
五、疫情的影响
这和网吧是一样的。因为疫情,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被迫关门。2020年,KTV的总客流量将下降到70%以上,年轻人不愿意去KTV,但中老年人成为了KTV的新顾客。
比起花钱攀比豪放的年轻人,中老年人经济实惠的唱K法对于KTV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通常,他们自带水和零食。他们只需要花十几块钱买一个下午的节目,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消费,就可以美美地唱一下午。
对于商家来说,这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利润。
不过,虽然KTV没落了,但是年轻人唱歌还是有需求的。如果KTV的发展更偏向于年轻人,就要跟上互联网的步伐,了解目前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消费偏好,利用营销策略吸引年轻消费者。
你会滑冰吗?你平时打单排还是双排?
溜冰场作为80后、90后的共同记忆,曾经辉煌过一段时间。小时候除了街机厅,最受大家欢迎的地方就是溜冰场。
毕竟这是一个比街机游戏受众更广的活动。那时候一般都是全班开会一起玩,玩一下午也不会觉得累。
有些优秀的滑手,不仅能前后滑,还能做各种花式滑法,特别优秀。
当时溜冰场的面积不是很大,室内环境比较昏暗,五颜六色的灯光加上复古的迪斯科音乐,非常热闹,人声鼎沸。
很多80后第一次爱的表达都是在溜冰场做的。暧昧的灯光下,我们通过不经意的肢体触碰,确定了彼此的意愿。最后我们告白成功,成为早恋大军中的一员。
但是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溜冰场并不能算是一个特别严肃的地方,大概也就比游戏厅好一点点。
溜冰场是什么时候衰落的?
看来互联网发展以后,年轻人选择网吧是为了探索和接触更大的世界。另外,溜冰场以前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社会青年和小混混比较多。渐渐的去的人越来越少,导致溜冰场的发展越来越尴尬。
商家为了发展,只能与时俱进,在原有的经营模式上增加其他服务项目,将其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娱乐场所。
要想发展,只能与时俱进。
结语随着80后、90后的逐渐成熟,那些预示着我们青春、陪伴我们成长的娱乐活动也逐渐消亡,留下的只有对美好过去的回忆。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玩从国外传过来的游戏,比如剧本杀,密室逃脱。
一个团队需要5-10个人才能干掉一个人均100元以上的剧本。选择自己的角色剧本,从烧脑的故事中演绎“真凶”。
为了让消费者更加沉浸其中,一些商家还会配备与剧情相匹配的服装和道具。
这些新兴的社交方式,强调的是大家的参与感,而不是KTV,只有一小部分唱的好的人会唱,其他人都在玩手机。
通过这些新的社交方式,他们不仅可以通过互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在陌生人组队的时候,搭建一个的“认识新朋友”的平台。
和我们当年玩的那些比起来,好像更有意思,除了贵的。
你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