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抓住文章中总结的几个关键点,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输出一张“可用”的裂变海报。
在需要快速规划和执行的运营团队中,如果人力短缺,或者为了提高执行效率,除了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产品和运营人员最好具备多种技能,不是出类拔萃,而是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基本解决问题。
我们有一个小组最近几个月在做一系列的成长实验,主要以运营为主。因为运营的思路灵活多变,群内成员不多,保持高效的合作和沟通。
这段时间,负责产品工作的我,在团队里从模仿学习变成了安排海报制作。但由于工具和能力有限,我的海报以实用为主,在整体审美和细节上必然会有很多不足。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分享一下我多次制作海报的经验,给我这样做产品经理或者运营的人一些参考,以及如何在必要的时候快速输出一张“得心应手”的裂变海报。
一、制作工具说实话,我用Photoshop可以说是小白了。好在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在线设计平台,他们提供了很多海报模板,不仅可以直接使用,还可以给你提供灵感。你只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整容”,做出想要的成品。
在注重执行速度的情况下,不需要自己去构思从0到1的设计,更容易“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毕竟我们不是追求作品设计的成就感,我们只能是海报整容的小专家。
二、选择模板在选择模板时,首先要明确海报的受众特征,以确定海报的大致风格。
比如我们公司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的销售群体,都是商务人士。所以在主色调上,除了我们平台的主品牌色橙色,大部分时间我都选择蓝色,这是商务型的,受大众欢迎的。
海报的主色调就像一个基础环境。如果不符合目标受众的特点和口味,他们会觉得“走错了房间”。
其次,在选择模板之前,最好构思好海报的框架和内容点,包括主标题、提纲、插图、关键词、说服技巧等。。经过初步的想象,开始寻找模板。如果你看到眼前一亮的模板,即使它的结构不符合你的预期,也没关系,你可以想想怎么修改。
我经常在寻找模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灵感。
三、开始设计至于海报的尺寸,理论上考虑到受众的阅读耐心和转化率,我们选择“手机海报”(720px*1280px)这种常见规格更合适,因为这种尺寸的版面刚好承载接近或等于一个屏幕的内容,更适合读者接收信息,第一印象的整体感也更好。
然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修改这个模板。
既然海报是为了在(潜在)用户中传播裂变,那么它的目标就是动作转化率。
我们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微信环境下进行的,所以最后的观众动作基本都是“长按海报识别二维码”。至于二维码链接到哪里,要看你实际活动的引流目的和流程设置。
好吧,那我们倒回去。观众从「看到海报」到「长按海报扫码」的心理变化路径是怎样的?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这几个步骤。
一张海报要把上面的整个路径结合起来,让受众像滑梯一样从关注顺利滑下到行动,从而实现有效的转化。
我们的设计步骤可以相应地分为四个步骤:
1.标题字体足够大,直击痛点或欲望。
当海报处于微信聊天窗口或朋友圈缩略图模式时,吸引目标受众大致看到标题内容是第一步。如果你能让观众点击看大图,他就会爬到滑梯顶上,剩下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滑下来。
一个人设计的海报案例(为了避免人像曝光,导师的脸被遮挡)
2.告诉观众你能给他什么
你给他的,可能是有形的,可能是知识,可能是解决方案,也可能是精神归属。不管是哪种类型,你都要考虑你给的东西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打动他。
我们需要有一个大纲,提炼价值点,让观众感受到获得感和价值感。
在内容上,放数据比空孔的说法好,用名词比形容词好,描述事实比画大饼好,实物图比漫画图好。同样的事情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我们要考虑哪一种可能是最好的。
个人设计的海报案例
3.让观众信任你
如果你给的东西能让受众觉得愿意,你就要打消他的顾虑,让他相信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共同技能是建立权威感。在心理学上,人们倾向于相信权威。
比如你贴的平台logo会让受众知道你的来源是可靠的;你可以展示专家、专家、有影响力的人的形象和成就,让观众相信你的品质和实力;还可以秀出朋友的头像和昵称,让观众感受到身边的朋友也在关注和行动。
4.推动观众立即行动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说服(潜在)用户行动。在门的尽头,我们可以利用稀缺性原理来制造紧迫感。“限时”、“限量”是我们的常用词。他们告诉观众,时间不等人,错过了就会失去。如果我们慢了,我们就会失去它。
我们也可以通过价格主播来强调价值,比如课程原价199元,限定价9.9元,甚至免费,满足受众利用其感知价值的心理。
我们还可以告诉他已经有多少用户在移动,以刺激他的从众心理。
有一个特别流行的公式总结了转型的本质:
转化=欲望-摩擦
根据公式,既要尽可能地激发观众的欲望,又要尽量减少观众动作的摩擦阻力。
比如一门课程1999元,远远超出我的消费能力,我自然会退,这就是购买力的阻力。况且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受众在采取行动前权衡的。如果我要等三个月才能拿到一本书,那我可能就没有耐心了。如果要争取很多朋友的帮助,人情太重我可能会放弃。
简而言之,如果观众的欲望不够强烈,无法克服这些摩擦阻力,那么他就会放弃,这就是我们在策划方案时需要运用同理心,反复推敲的地方。
四、设计的基本原则虽然说非专业人士做设计,但是我们要做,就要去品味和学习别人的作品,去体验设计的“手感”。说到底,海报就是要见人的。它们应该是门面。它们需要符合人们的阅读逻辑、视觉习惯和审美。因此,有几个基本原则可以遵循。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从运营目标向后推,寻找海报设计灵感,注重实用性,兼顾大众审美的过程中的体会。
海报设计的通用技巧是可以总结和重用的,但是每次面对内容立意,其实都是重新开始,因为每张海报都有不同的使命。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真正做好一张海报还是需要很多时间的。了解技巧并练习,熟能生巧才能压缩时间。
本文由@龙山村民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