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央行出手,微信扫码支付要限制!每天花的钱最多。。
如今,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已经成为生活常态。然而,你知道吗?用微信、支付宝等应用扫码支付将正式迎来额度限制。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银发〔2017〕296号),支持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银发〔2017〕242号印发),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条码支付新规如下:使用静态扫码支付的,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500元,不允许动态扫码支付最高金额。新规将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什么是静态条码支付?
我们常见的路边摊、菜场、杂货店等。,贴在墙上或者印有二维码的,都是静态条形码。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显示支付码让收银员扫描的就是动态条形码。
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无论采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500元。
例如,消费者使用微信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时,零钱包单日支付上限不超过500元,所有与微信关联的银行卡也可自主获取500元内的支付上限。
对于使用动态条码(如手机上实时生成的条码)的支付,根据交易验证方式的不同,风险防范能力分为A、B、C三个级别,同一客户每日累计交易限额为独立协议,分别为5000元、1000元。
同时,指定的要求,
静态条形码应由后台服务器加密生成,使用防伪纸显示条形码;
显示静态条码的介质要放在商家收银员的视线范围内,商家要定期检查介质;
静态条形码应通过物理保护手段(如屏蔽)防止被覆盖或替换;
在静态条码介质的显著位置清晰显示收款人信息,方便用户核对。
为什么需要限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发展迅速,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然而,条码支付虽然方便了人们,但仍然存在很多隐患。
静态条码容易被篡改或变造,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风险防范能力被认定为d级,同时,与传统银行卡支付相比,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消费超过500元怎么办?
很多人会问,如果新规实施后,我们用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每天只能消费500元。事实上,并非如此。新规实施后,消费者在街头摊贩扫描静态条码将不受影响。
比如在餐厅吃600元的大餐,就很难扫描静态条码支付。这时收银员可以扫描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更安全。
动态条形码如下: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林玉表示,我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和微信,一般使用两个以上的要素,比如指纹和密码,每日限额5000元。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会带来任何不便。
对店铺有什么影响?
新规实施后,可能会对街头小生意产生一些影响。举个例子,对于卖煎饼的老板来说,每天收入超过500元后,需要分别扫描每个顾客的码。如果他遇到着急的上班族,会带来一些不便。
另外,如果日收入超过500元,这些店铺还需要自己准备扫描枪等设备,可能会给小商家增加一些压力。
警方提醒
1.要使用官方渠道App扫码软件,不要扫描不明二维码;
2.认真辨别真伪,核对信息,确认二维码安全有效;
3.对常见二维码适度警惕,保管好自己的支付二维码;
4.最好在手机上安装一些正规的安全软件,增加手机的安全系数,防止不法分子在二维码中植入病毒,窃取公民的重要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