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柏华通过升级服务模式,更新了部分用户的服务协议,并将这些用户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如果你的花呗产品协议中有个人用户信息查询和提交的授权书,说明你已经被选中,信息已经接入征信系统。
现在,央行也已经确认,JD.COM和柏华的借条已经被纳入征信系统。办理“花呗”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于2015年4月接入征信系统。后因放款主体变更,暂停报送信贷业务信息,计划近期恢复报送。
在此之前,贷款和金条是用于征信的,花坛和借条如果没有逾期还款是不能用于征信的。现在看来,不管有没有逾期还款,征信系统里都会有记录,这让很多网友慌了神,嚷嚷着要关闭花呗。
那么,征信的神圣目的是什么,让人们避而远之?
有一种说法,缺钱的时候,朋友可以出500元,亲戚可以出5000元,父母可以出5万元,但是只有银行或者第三方借贷机构可以出20万元、50万元甚至100万元。
当生活中急需借款时,往往是征信的良好程度决定了银行的放贷态度。
如果你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当你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你不仅会更快,而且会有更高的金额。相反,如果信用有污点,贷款将被拒绝。
除了贷款,很多人被禁止买飞机轮船的二等座,高铁动车的一等座,被禁止住星级酒店,因为公司欠钱。更严重的是,他们将被限制炒股、买房,甚至出境等等。贾跃亭,曾经的风云人物,因为公司问题,把功劳输给了美国。
现在年轻人中有一种风气:结婚前查对方的征信。如果出现信用问题,连车贷、房贷都批不下来,那这段婚姻就要重新考虑了。
现代社会,征信只会越来越重要,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信用不好,寸步难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非法网贷、套路贷、P2P等无证机构造成了金融市场的混乱。随着互联网金融乱象的整治和P2P平台的雷霆手段,这些平台已经有一半以上倒下了。
然而,仍然有被许可方没有被包括在信用信息中,柏华就是其中之一。
金融机构在评估个人还款能力时,要收集各种贷款信息。如果花呗在央行系统之外,评估的准确性就会有所欠缺,从而导致潜在的风险。
换句话说,有些人虽然没有用信用卡消费的习惯,但是经常用花坛,习惯了不还钱。在纳入征信之前,金融机构是看不到这种“偷懒行为”的。如果他们成功贷出巨款,就会迟迟不还,损失非常大。
网贷平台不能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
另一方面,随着花呗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加深,也有利于花呗。
金融机构可以与柏华共建更加开放的数据库,个人征信数据将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有利于构建更加开放的互联网金融生态。这也有利于花呗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征信的纳入也为平台惩罚逾期还款的用户增加了杠杆。
在此之前,如果使用花呗时出现逾期还款,可能会产生逾期费用。结果花呗用不了,芝麻信用分降低。但是有些用户很厚脸皮,想着花完花呗就卸载支付宝,没有提示就不用还了。
现在,这招再也不管用了!如果用户有多次逾期还款,他的贷款申请和信用卡申请都会受到至少5年的影响。这恰恰是“犯罪成本”的增加,导致“犯罪率”的降低。
理性来说,如果我用了花,借了花,只要我按时还钱,就说明我是一个诚信的人,我的个人征信不会被玷污,也不会影响我找银行借钱。
但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银行家悖论。简而言之,你需要的钱越少,银行就越不愿意借钱给你。你越不缺钱,银行越愿意借钱给你。
除了你的信用,银行还会从各方面评估你的还款能力和意愿。无论你的信用有多好,乞丐都不能从银行借钱。
比如你要去银行申请200万的房贷,你的征信记录好,收入、还款能力等其他方面都好。但是,当审计人员看到你的征信记录了很多几十、几百块钱的网上小额贷款,肯定会想:连几十块钱都要从网上借钱,是不是资金短缺?还是有其他用途?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几个不同的平台上借款,并且有大量的信用记录(人们称这种情况为“信用花掉”),这时,银行在评估你的还款能力时,可能会认为你是习惯性放贷。
值得注意的是,花呗在征信系统中属于循环贷款账户,也就是说只有一条记录保持循环,每月计算一次账单总额,买一瓶矿泉水和骑一次共享单车的钱不会算成两笔贷款。
我们来看看贷款。可以直接提现,而且已经接入征信系统。如果通过借贷等平台多提现,比如每次几万块,也会让银行担心。这些大量的消费会不会流入一些禁入区?尤其是办理房贷的时候,是否使用大额网贷来首付?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他们并没有专门针对和借呗等平台。平台不是原罪,平台的使用记录所反映的消费习惯和还款能力才是重点。
当钱包无法支撑自己的购物欲望和野心时,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提前消费的陷阱,甚至习惯性贷款,拆东墙补西墙。消费者一旦上瘾,就会成为物欲的囚徒,不仅难以戒掉,还会为此付出代价。信用信息只是其中之一...
回到原来的问题,还款会按时完成吗?
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律消费才是最保险的方式。
作者:老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