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讲到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我国经济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尤其是外向型经济严重受阻。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主张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并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40000亿计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是这一剂猛药,不仅开启了拉动内需的第一次内循环,还将诸多濒临破产的房地产开发商拉了回来,房价当年止跌回升,全国房价增速暴涨23%。
2008年的胡润财富榜也仅有三家房地产行业企业入榜,可2009年就有七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入榜,可见4000亿计划的拉动效果之猛。
2009年之前房地产行业虽然红火,但还处于群龙无首的阶段,诸多品牌开发商都聚拢在超一线和新一线的中国城市中厮杀,准二线及以下的中国城市还处在一片祥和当中,当地开发企业也活的比较悠哉。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9年之后集团化高、扩张性强的房地产企业纷纷开始下沉二、三、四线城市,没来得及整合出击的房企,迅速被集团化作战的房企超越并取代。
2010年为了抑制房地产过热,政府又出台了史上较严的调控政策,“限购”这个词开始响彻北上广的天空,满足条件的也要遵循首套商品房首付30%、二套不低于50%、三套及以上停贷的政策,同时政府加大了保障房的建设及棚户区改造的步伐,全国房价应声下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楼市降温的举措,更多是将北上广聚集的开发企业往下游城市疏导,进一步贯彻40000亿计划的指导方针。
楼市下行的这口气直到2012年才逐步松绑。央行两次降准降息,宽松的货币政策,房价明显有了回升。
2014年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调整房贷政策,二套房认定标准由认房认贷改为认贷不认房。
2015年央行、住建、银监会联合发文《330新政》,二手房营业税免征期由五年调整为两年,首套商业贷首付比例降为20%、二套商业贷首付比例降为40%。
2016年财政、税务、住建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首套房144平米以上由3%降为2%,二套房90平米以下由3%降1%,90平米以上由3%降2%,两年以上房产交易金免营业税。同年逐步取消了实施6年的房地产限购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这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很明显的政策信号,就是“去库存”,说直白点就是“买新房”。这期间布局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一夜崛起,基本完成2009年之后的行业布局。
王健林的万达开启了中国首富多年的霸榜模式,杨惠妍的碧桂园、许家印的恒大、吴亚军的龙湖紧随其后。
2013年随着广州恒大足球队夺得亚冠联赛冠军,投资足球,扩大影响力,成为当时各大地产商的当务之急。一时间恒大、绿地、万达、中赫、建业、富力、兆佳业、绿城等房地产企业的相继加入,划分企业所属地区的存在感,成为当地文化符号代表,所以当时的中超联赛也被称之为中国房地产足球联赛。
图片来源于网络
霎时间国际大大小小的足球经纪人遍布各大俱乐部,推销着广大球迷耳熟能详的球星和大牌教练,那些年全球公认中国地产商有钱,那也是中国足球最疯狂的金元时代,同时将中国房地产行业影响力推至顶端。
从一个侧面看,这也是中国房地产发展最爆发的时期,之前抛出房产泡沫论和崩盘论的学者纷纷被庞大的中国市场所折服,同时房价也进入到一个令人窒息的阶段。
之前房价还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勒紧裤腰带、三代供一套的消费阶段,房价勉强能够得着,就是供房苦了点,2017年之后的房价你基本就是看看,连想象的权利都没有了。于是社会上躺平论、读书无用论、不婚论甚嚣尘上,年轻人大多都信服这般言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北京为例,2012年平均房价3万每平米,2016年平均房价5.7万每平米,涨幅约1.9倍。实际这个均价只能选择五环以外的楼盘,而且2016年北京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只有5.25万,是连房价都跑不赢的。
一方面开发商在疯狂拿地搞扩张,另一方面炒房者在疯狂敛财炒楼价,人们赖以生存的居住空间与金融手段联系起来,就酿成一场全民皆炒的恐怖局面,其中竟然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对夫妻将北京一处价值700万的房子写在女方名下,通过假离婚让女方把房子1000万卖给男方,这样男方首付300万,贷款700万购房。这样二人还居住在这套房子里,手里凭空多了700万流动资金。你看这就是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没有产生真正交易的情况下,就骗得银行700万贷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开发商这边惯用的手法同样以银行贷款作为杠杆拿地,高周转、再质押、再贷款的方式进行连环扩张,说白了就是用你的存款,拿国家的土地资源,然后再把房子高价卖给你。这样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是损害大众利益和危害市场的。
于是2017年真正的房地产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了,政府对楼市开始强势调控,限购、限贷、限价成为楼市主要调控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也首次提出“房住不炒”的市场稳定基调,中国百城同时发布了相关的地方楼市调控政策,对人口净流入强的省市,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支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成为主要方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经过两年的市场调控,房价涨势得到了有效抑制。中央同年宣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刺激手段。至此中国房地产高增长期正式落幕。
2020年政府针对依然高速扩张的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房地产企业关键资金监控和融资管理办法,俗称3、4、5政策,对房企按四种划线分别对待。
悬在各大房企头上的三条红线是:
1. 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不得大于70%。
2. 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3. 房企“现金短债比小于1”
简单来说,就是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去除金融杠杆,对于房地产市场稳定有序地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违规房企三条红线全部触及者,禁止一切社会融资行为,触及两条黄牌警告,完全不触及一切正常运营。
对于曾经风光无限的恒大地产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灭顶的灾难。首先因为国内股市上市失败,不仅自己被做空,还赔进去一个苏宁。为了去负债,疯狂低价套现国内在售楼盘,导致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紊乱和情绪的恐慌。如今它的倒下也象征着金融地产时代的结束。
图片来源于网络
30多年前,数学家陈景润分得中科院一套16平米一室一厅的房子,这还是当时国家领导人发话才解决的,如今从1980年全国人均不到5平米到2020年全国人均30平米,住房也从草棚到泥瓦房到筒子楼,再到商品房、小区房。60年间我们的住房从空间到品质有了飞跃的进步,市场也通过国家不断调整和梳理走上了平稳的轨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家十四五发展纲要明确了未来房地产不再是金融敛财工具,在落实人人有房住的基础下,发展高质量产品和高品质生活将成为房地产未来主要社会职责,回归产品时代,对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建造、规划、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行业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回顾这60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也有利于我们以史为鉴,看清行业发展曲线,在不违背国家和道德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