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工信部相关部门正在推动各平台app按标准解封,其中即时通讯软件是整治重点。
消息一出,工信部立刻被网友戏称为“行业良心”“YYDS”:技术问题还是要技术部门解决,微信打不开淘宝链接、淘宝购物只能支付宝支付的日子终于要成为历史了。
讨论中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互联互通刻不容缓,以微信为例,一旦发布外链就会导致大量营销链接和导流信息。文章部分还引用了部分媒体的问卷调查结果来印证这些担忧——“只有1%的选民认为方便”,而超过80%的选民对开通微信链表示出各种担忧。
其实这些问卷根本站不住脚。
可疑相似问卷
以某媒体大佬在微博发起的“你是否希望看到更多“在微信上砍一刀”营销”的民调为例。在邀请用户投票的指南中,直接得出结论,相关部门要求开放外链限制,这样以后微信上“砍一刀”应该无处不在。
监管层解封的要求还没有正式出台,这次投票就直接定义了——开放外链限制相当于“开刀”营销泛滥,微信换店。
你以为你是在参与投票解封讨论平台之间的app,其实话题悄悄改成了“要不要砍一刀?”果然,在参与投票的1949位用户中,选择第二个选项的人数达到了1690人。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看到了这种预设立场的陷阱,直接在评论区回复问卷,明显是导向性的,玩“文字游戏”,“只谈坏处不谈好处”。
无独有偶,在微博发起的另一次投票中,某地方广电媒体邀请用户参与讨论“你支持不同平台直接开放链接吗?”但在介绍中称“之前有用户在微信群、朋友圈吐槽垃圾信息过多,影响正常生活”。似乎微信中的垃圾信息是不同平台之间解封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共五个选项中,第一个选项走的是“骚扰信息”的路线,第三个选项问的是“谁来保护我的信息安全”。
当然,大多数人不希望“开刀”,不希望“朋友圈泛滥”,希望信息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但对app进行解封真的就等于这样吗?看来这家媒体并不在意。
此外,有网友发现,投票发出后,长时间保持0转发少评论的状态,但投票数和用户总赞数却异常高,这是水军参与的典型特征。
类似的问卷也出现在很多媒体账号和自媒体的大规模推送中,投票结果也相互引用。似乎都在回应腾讯总裁刘炽平此前关于互联互通的回应:平台和平台互联互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非常复杂和紧迫。
有意思的是,当大量用户因平台造成的人为障碍而无法顺畅沟通时,没有人大喊“等不及”;当中小企业因为“围墙花园”而不得不依附于平台,失去发展的主动权时,没有人喊“急”。栅栏一拆除,他们就跳了出来。
互联互通等于营销泛滥?
不可否认,有一些第三方app利用微信作为导流工具,在分享链接中设置弹窗误导、强制跳转或强制下载应用,让用户不知所措。
正如张小龙所说,“每天有1.2亿人在发朋友圈,7.8亿人在看朋友圈;3.6亿人在看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4亿人在用小程序。”这样的用户规模和由此产生的巨大流量让很多商家眼红,微信中的营销和导流必然不会少。
过度的外链营销需要治理,导流信息泛滥需要打击。但往往以此为借口,封禁其他平台的购物链接、支付链接、分享链接,人为阻挠平台间的互联互通,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针对竞争对手的“口袋犯罪”。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互通是反垄断背景下公平竞争的问题,而外链营销更多的是平台治理的问题。把平台治理不善导致的问题归咎于互联互通是很可笑的。
我想问一下,即使没有这个政策,微信里“开刀”的还是少吗?目前使用微信导流的app都是腾讯的产品。
无论是QQ浏览器、微信阅读等腾讯产品,还是美团、全民k歌等腾讯企业,都从未因为所谓的营销、导流链接而被微信封禁。
更吊诡的是,拼多多这种直接靠在微信上邀请好友“帮忙砍一刀”起家的电商平台,到现在还没有被微信完全封杀,还公然进入了微信的九宫格。拼多多甚至会根据微信管理链的规则不断改变自己的分享策略。
对于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来说,难点不在于如何与其他app互联互通,而在于放下一味封杀竞争对手的执念,回归互联网的初衷。
否则可能会出现“双标”的反复尴尬:微信可以发春节红包“偷袭珍珠港”,百度是诱导分享;拼多多请了500个朋友来砍一刀,淘宝要一个个复制密码码。和朋友共享滴滴可以享受打车补贴,但优步只能被贴上“恶意营销”的标签;Aauto Quicker可以分享到微信,Tik Tok只能下载分享...
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需要互联互通。在腾讯从创业公司发展为巨头的道路上,马多次强调这家公司的初心:充分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网络生活需求,将腾讯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
在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反垄断的背景下,平台互联网公司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实现你的最终目标。这几年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搞封闭开发,这叫“扩张生态”。实际上是“联合打击竞争对手”,人为造成互联网的碎片化、碎片化。这既不利于提高人们的上网体验,也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时间。
自去年国家出台《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以来,各部门多次发文推进“互联互通”、“反不正当竞争”、“生态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微信的平台治理和外链控制已经不是腾讯自己的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