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翰林。马上就是国庆节了。离双十一的预热和开售只剩一个月了。不知道大家准备好了吗?
但是,如果要准备大促,首先得有个会得的宝宝。但是很多商家对于如何拿到宝贝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操作。今天翰林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淘宝在搜索流量板的流量推荐机制是什么样的。
一般来说,淘宝在搜索流量上的分配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店铺,二是单品。
一、购物
整体店铺数据和权重对单个宝贝的数据影响不大,但是店铺权重做得好的话,在单品数据上可以事半功倍。
具体的商店重量将反映在以下章节中:
1。商店级别
等级越高,你的店铺竞争力越强,店铺权重自然越高。但是要知道,影响店铺和单品权重的是店铺的竞争力,而不是等级。
如果你通过一些手段让店铺等级化,但是对应的店铺竞争力没有提升,那么你就无法在同一个高等级的竞品中与别人竞争,也不会给店铺带来任何收益。
2。店铺销售数据
我刚才也说了,淘宝主要看重我们店铺的竞争力,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店铺能把用户留在淘宝,给平台带来足够的GMV。所以我们店过去的销售数据也是可以体现店铺竞争力的一个方面。
3。其他数据
水平和销量对店铺权重会更重要,其他数据会不那么重要,所以翰林把它们放在一起。
主要包括店铺的DSR、用户的页面停留时间、店铺的销售率、好评率、UV值、辍学率。虽然这些数据不能单独对店铺重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如果把这些数据全部加起来,就能给店铺重量带来质的变化。
二。单一产品
对于单品搜索来说,店铺权重是一方面,单品本身的数据更重要。对于单品,众所周知,汉林不会重复点击率、转化率、收藏购买率等基本要素。今天翰林就来梳理一下经常被商家忽略的单品权重因素。
1。关键词
我们知道搜索流量是用户搜索一个关键词后显示出来的。所以在这个关键词下,我们的宝宝能得到什么样的展示位置才是关键。
这个显示位置实际上受重量的影响。除了刚才说的店铺权重,在这个关键词下,我们的宝贝能得到什么样的数据很重要。
和刚才翰林说的宝贝的点击率、转化率、收藏购买率不同,这里的数据是指宝贝在这个关键词下获得的数据。
可能你不太明白。翰林,给我举个例子。比如一个落地扇,在关键词“落地扇”下可以得到很好的数据,但是在关键词“排气扇”下数据就会很差。
为什么?因为“排气扇”这个关键词和落地扇宝贝不符。所以要想做好宝贝在关键词下的数据,就需要保证宝贝选择的关键词足够准确,与宝贝一致。
2。人群
除了关键词,人群标签也是一个容易被商友忽略的因素。
我们每个宝贝都会有自己精准的人群标签。但是,系统无法判断你的人群标签是哪些群体。系统只能通过输入你链接的宝贝群的行为逻辑来判断。
比如宝贝中18-25岁的女性人群,进店转化率最高,系统会把218-25岁的女性人群作为你宝贝的精准人群标签。
当然,如果我们的宝贝能正常运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有些商家自己做销售,就很难保证这些销售人员就是我们宝贝的精准人群。
就像刚才的例子,我们宝贝的精准人群是18-25岁的女性,但是商家售卖的用户群标签大多是31-35岁的男性,那么系统就会判断31-35岁的男性为宝贝的精准人群。
展示宝贝时,系统会优先展示给31-35岁的男性。当然,这个群体并不是我们宝宝的精准群体,自然流动下很难得到好的数据。而真正能拿到好数据的18-25岁女性,在这种精准人群下几乎不会出现,因为婴儿人群和她们不匹配。
导致我们的宝贝无法获得更高的搜索流量。
总之,要想获得搜索流量,不仅要做好宝贝的知名店铺数据和基础数据,还要做好物品的人群标签和关键词权重,真正实现宝贝在搜索流量下的高展示、高点击、高流量。
好了,今天关于搜索流量推荐机制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以上内容如有疑问,可咨询翰林。